我的想法有點特別,說出來可能有點拗口。一言蔽之,這顆行星不可能演化出富含氧氣的大氣層。

地球形成初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氫氣和氦氣,因為這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信開普勒452B也不能免俗。但是,地球的質量比較合適,剛好不能束縛氫氣和氦氣,但是能夠束縛氧氣,氮氣等。我們都知道,根據動能守恆定律,分子量越小的氣體分子運動速度越快,也就越難以束縛,很容易超過行星的逃逸速度,飛散到宇宙空間。所以,比地球小一些的行星,要麼沒有大氣層,要麼只有稀薄的大氣層,而且大氣層的主要成分都是一些分子量比較大的物質,比如二氧化碳。

開普勒452B的質量比地球大60%,這就意味著,它能夠很好的約束氦氣分子,如果密度和地球差不多,也能夠比較有效的約束氫氣分子。試想,一顆充滿氫氣的大氣層,肯定不會富含氧氣的。沒有氧氣,肯定不適宜人類生存。

其次,開普勒452B的母恆星比太陽大10%。不要小看這10%,恆星的質量越大,壽命就越短。一顆十倍於太陽質量的恆星,壽命只有太陽的750分之一。所以,開普勒452B的母恆星,壽命比太陽短的多。就算開普勒452B的所有特徵都和地球一樣,也不可能在母恆星變成紅巨星之前演化出富含氧氣的大氣層,自然也就來不及演化出智慧生命了。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開普勒-452b是美國航天航空局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外,與地球有非常類似軌道條件,也可能有大氣層和流動水的行星,當然它是美國航天航空局找到的幾十個類地行星之一。按照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力,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登陸到它的表面。就算使用最先進的飛行器,也至少需要千萬年的時間,所以我們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如此長時間的星際飛行。

我們人類目前的身體情況都是適應地球模式而進化和演化的,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雖然開普勒-452b和地球有一定相似度,但是實際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人類就算登陸到其表面,可能也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造,或者只能住在特定的房屋內部。

此外,開普勒-452b已經進入晚期呢。我們知道行星雖然有年齡,但是它的死亡時間不是掌控在自己手裡,而是被恆星的命運所掌控,開普勒-452b所在的恆星體積與太陽類似,但是年齡比太陽要老15億年,所以其已經開始進入中老年階段,所以開普勒-452b覆滅的時間也會早於地球。


這顆與地球相似度達到0.98類地行星,距離地球400光年。它有大氣和流動水等。但因為目前末及勘探等,因而缺乏某些關鍵數據,因此對它的稱號為迄今最接近另外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還不能直接稱為它是另外一個地球。


開普勒452b比地球大,他的重力因此也比地球大,所以開普勒452b可能不適合人類居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