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193個國家中,有很多國名都以「斯坦」和「尼亞」結尾。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斯坦」是「……的地方」的意思:

「斯坦」是英文後綴「stan」的音譯,意思是「……的地方」。頗有點「圈地」的感覺。

比如說:土庫曼就是土庫曼人生活的地方。生活在這裡的人大多數是土庫曼族的人。

但是現在,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不斷交往交融,圈地的意思早已被弱化。

以「斯坦」為後綴的國家一般都和波斯帝國有關係:

以「斯坦」為國名後綴的國家一般分佈在中亞和西亞,都位於伊朗附近。為什麼呢?因為伊朗的前身就是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斯坦」這個詞就來源於古波斯語。

凡是有「斯坦」兩個字的國家,都具有以下特徵:要麼曾是波斯的地盤,要麼曾是波斯的藩屬國。要麼是波斯文化圈中的一員。

波斯(現伊朗)為什麼不以「斯坦」為後綴?

但是,波斯管藩屬國叫「什麼什麼斯坦」,自己可不這麼叫自己。古代波斯帝國就是現在的伊朗。伊朗(波斯)的國名是Iran,是波斯語Aryan的英譯,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土地。

雅利安人最早是生活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的一個遊牧民族。其中有一支遷徙到印度,就是印度四種姓中的婆羅門和剎帝利;有一支遷徙到波斯,就是今天的伊朗。所以,親們,伊朗雖然信奉伊斯蘭教,但並不是阿拉伯人,是正宗的雅利安人。這是題外話。

巴勒斯坦與眾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翻譯的誤差,並不是所有的「斯坦」都是「……的地方」的意思。比如巴勒斯坦,英文是Palestine,其後綴「stine」和「stan」不一樣。

「stine」是古閃米特語,意思是「人羣」。

阿富汗也與眾不同: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的:阿富汗。阿富汗的國名是「Afghanistan」。也是有後綴「stan」,按理說應該叫「阿富汗斯坦」。但或許是翻譯人員比較任性,或許是給省略了。寧落一羣,不落一人,這樣不太好吧!

8個帶有「斯坦」的國家:

世界上以「斯坦」為後綴的國家有8個,他們是:、巴基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勒斯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哈薩克。

「尼亞」是「……之國」的意思:

「尼亞」作為國名後綴,也是音譯的結果。「尼亞」的英語是「nia」,來源於拉丁語,意思是「……之國」的意思,其實跟「斯坦」的意思差不多。

比如說:馬來尼亞的意思是馬來人的國家。

「尼亞」還有很多親戚,比如說:利亞、西亞、地亞、吉亞、維亞、尼西亞等等……這些都是尼亞的變種,差別細微,翻譯過來都差不多。

俄羅斯和蒙古與眾不同:

特別指出的是我們北方兩個強鄰:俄羅斯和蒙古。他們的英文名是Russia 和Mongolia。但是,我們翻譯的時候卻沒加上「尼亞」,不知是為什麼,反正也習慣了,加上「尼亞」太彆扭了。

以「尼亞」為後綴的國家:

以「尼亞」為後綴的國家有共有8個,愛沙尼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亞美尼亞、肯亞、坦尚尼亞、茅利塔尼亞。

而以「亞」為後綴的國家更多了,據統計,全球共計34個(包括幾內亞比索)。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