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山海经》中记载的蛇人、鲛人、羽人真实存在过吗?你怎么看?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著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 ,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因为历史久远。如果追溯到大禹时代,可以说是上古著作。有人认为它是世界地理。泰明居士认为。它可能是上古时期的地理状态。年代久远。很多记录的生物已经消失或灭绝。就连现代都有动物灭绝。还有原因是文字的变化,山海经经过时间太长。文字或者语音的变化,造成山海经一些内容文字的变化,引起误解。比如一些现代文字就和古代文字意思不同。

《山海经》中记载的蛇人。《海内经》载:「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会不会是黑色人种喜欢耍蛇。如同印度人耍蛇一样,虎首鸟足不过是他们的打扮而已。比如一些印第安人喜欢打扮怪异。《山海经》中记载的鲛人可能是一些海岛的渔民。又或者类似人的鱼类。

羽人可能是一些喜欢用鸟羽毛做服装的部落。


我其实蛮喜欢一个例子的:

如果在古代,老虎和鹦鹉绝种了,古人写下:南山有兽焉,身披横纹,声如老牛,头有王字。西林有鸟焉,彩斑斓能言人语。当然, 我写不出古人的那种文采,大概意思能懂就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今天再看这段话,会不会觉得古人是在编纂这两种动物?一个头上写了王字,一个更厉害,能说人话,怎么看怎么像假的。

但是实际上,确实是有这两种动物。

所以,我们也不能轻易的去说山海经的记载都是编纂的,肯定有一定的描述偏差和一定的怪异渲染,但是我还是比较偏向于是真实存在的。

鲛人不用猜,曾经肯定是有一种类人的水生生物的,不然的话东西方不会这么巧都有这样的描述的。

羽人也很可能是某种体表有类似羽毛的猴子或者猩猩,这个也不是不可能,比较现在有科学家说霸王龙其实是长了一身羽毛的,有其他物种身上有类似羽毛的毛发也是可能的。

蛇人不好猜,感觉跟鲛人类似,也可能是陆生的鲛人也未可知。


《山海经》中有许多人首蛇身的异兽和神灵。如女娲,如巴蛇。但是还有一种异兽,名曰「烛九阴」,传说是一种烛龙,为钟山之神,全身赤红,身长千里,其光芒能照耀北极的阴暗。虽然是传说,但是作为一部地理著作,应该是以原始部落的某种动物为原型,只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可能并不为我们所认识。

鲛人,人们认为应该属于儒艮,海洋中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但是目前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有利论证。《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还记载鲛人也是一种表面人头鱼身,但是长著四只脚。《大荒西经》也有论述,它应该是某种海洋生物或者人鱼之类。

羽人也是最早见于《山海经》中的生物,顾名思义身上长有羽毛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人,相比前两者,羽人在古代典籍和墓穴中记载较多。但是现在来看,应该是一种古人的图腾崇拜吧,曾侯乙墓中就有羽人图画的记载。从良渚的出土文物中我们知道,良渚人崇拜鸟兽,所以部分良渚人和瓶窑人应该是羽人的后裔。


个人觉得真实存在过,既然有记载那么就说明有过目睹的人。毕竟存在即合理。


也许真实存在, 一切皆有可能,只是随著进化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交由更合适的生灵,只为思想精神的锻炼和存在。


鲛人现在也有啊,就是潜水捉海货的人、采珍珠的人啊


山海经记载所有事物均为信史,慢慢地读


应该是在某个历史时期真是存在的客观世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