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崁溪口巖層合併-標示.png

【遊永福甲仙風情畫】

甲仙滴水崁溪口的切割巖層

「哇!巖層一層堆疊一層,還彎曲有致,溪谷真漂亮!」一羣貴賓來到滴水崁溪口,眼睛一亮,還哇哇叫。

「的確漂亮!那麼請問:這青灰色巖層,是什麼岩石?灰白色巖層,又是什麼岩石?」導覽員附和後提問。

「我知道我知道,青灰色巖層是頁巖,灰白色巖層是砂岩,在岩石分類上都屬沈積巖種類。」貴賓高興回答。

「厲害喔!那麼再請教:為什麼巖層有的厚有的薄呢?」能遇到熟悉議題的貴賓,導覽員就輕鬆多了,因為只要順勢拋出題目,貴賓大多樂得發揮所長。

「既然是沈積巖,厚的表示當時的土石流規模較大,薄的則沒那麼大。這也讓我們了知:土石流,其實千萬年前就已經存在了。事事物物,都離不開成、住、壞、空的輪轉。」回話的貴賓,應該親近過佛法。

「那我們要如何在驟變的環境中安身立命呢?」導覽員又提問。

「唯有降低生活需求,好好守護環境,災變頻率才會拉長,災變強度才會轉弱;而且,住區要遠離陡峭順向坡。」又有貴賓回應。

「很好!那麼請以現場的巖層為大家區分一下順向坡與逆向坡的不同。」導覽員又拋出問題。

「在溪水一次又一次切割後,巖層走向已清晰可見,溪口右岸是順向坡,容易成片崩落;左岸則是逆向坡,只會有風化性的表層剝落。」回應的貴賓,相當善於觀察分析。

IMG_6857滴水崁溪口-1.jpg

後記:

「順向坡容易成片崩落」的必須注意,在導覽時一次提醒,兩次提醒,接著三、四、五、六、七、八、九次提醒之後,就在民國一○五(2016)年七月份,由於有了連續幾日豪大雨,滴水崁溪口的順向坡真的就崩塌了!所以對於居住與生活的環境,我們哪裡能不重視?

民國一○七(2018)年727日與《中華日報˙中華副刊》同步發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