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崁溪口岩层合并-标示.png

【游永福甲仙风情画】

甲仙滴水崁溪口的切割岩层

「哇!岩层一层堆叠一层,还弯曲有致,溪谷真漂亮!」一群贵宾来到滴水崁溪口,眼睛一亮,还哇哇叫。

「的确漂亮!那么请问:这青灰色岩层,是什么岩石?灰白色岩层,又是什么岩石?」导览员附和后提问。

「我知道我知道,青灰色岩层是页岩,灰白色岩层是砂岩,在岩石分类上都属沉积岩种类。」贵宾高兴回答。

「厉害喔!那么再请教:为什么岩层有的厚有的薄呢?」能遇到熟悉议题的贵宾,导览员就轻松多了,因为只要顺势抛出题目,贵宾大多乐得发挥所长。

「既然是沉积岩,厚的表示当时的土石流规模较大,薄的则没那么大。这也让我们了知:土石流,其实千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事事物物,都离不开成、住、坏、空的轮转。」回话的贵宾,应该亲近过佛法。

「那我们要如何在骤变的环境中安身立命呢?」导览员又提问。

「唯有降低生活需求,好好守护环境,灾变频率才会拉长,灾变强度才会转弱;而且,住区要远离陡峭顺向坡。」又有贵宾回应。

「很好!那么请以现场的岩层为大家区分一下顺向坡与逆向坡的不同。」导览员又抛出问题。

「在溪水一次又一次切割后,岩层走向已清晰可见,溪口右岸是顺向坡,容易成片崩落;左岸则是逆向坡,只会有风化性的表层剥落。」回应的贵宾,相当善于观察分析。

IMG_6857滴水崁溪口-1.jpg

后记:

「顺向坡容易成片崩落」的必须注意,在导览时一次提醒,两次提醒,接著三、四、五、六、七、八、九次提醒之后,就在民国一○五(2016)年七月份,由于有了连续几日豪大雨,滴水崁溪口的顺向坡真的就崩塌了!所以对于居住与生活的环境,我们哪里能不重视?

民国一○七(2018)年727日与《中华日报˙中华副刊》同步发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