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斯.萊傑逝世十年紀念,《黑暗騎士》版小丑人物專題【之一】:劇情人設篇。本文約6200餘字。

2008年1月22日,澳大利亞演員希斯.萊傑意外去世,諾蘭導演的《蝙蝠俠》系列第二部《黑暗騎士》成為了他生前最後一部完整出演的作品。6個月後電影上映,獲得了爆炸性的票房與口碑,希斯.萊傑所出演的小丑,成為永垂影史的反派人物,幾乎收割了整個頒獎季的最佳男配角獎項,並在2009年的奧斯卡上得到小金人的追封。

漫改超級英雄電影中,如果說《黑暗騎士》尚且有《守望者》可以爭論高下,那麼希斯.萊傑所扮演的小丑,則是無可爭議的最偉大的反派,也是此類型片迄今唯一贏得的表演類獎項。在世界影史中,小丑也能與《沉默的羔羊》的漢尼拔教授,《七宗罪》的約翰.杜,《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變態警察(也是和小丑同一片場的戈登局長)等等公認經典並肩,站在反派萬神殿的最高處。

對於小丑的瘋狂讚譽,萬眾膜拜,希斯.萊傑的意外死亡,的確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諾蘭也在希斯去世後,重新修改了剪輯,突出了小丑的戲份,電影上映後現象級的影響,也與【希斯.萊傑遺作】的宣傳有關。

但這個角色,絕對不存在過譽。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不是演員的表現足夠強悍,斷然也扶不上神位,會給人一種欽定的感覺,而小丑的封神,顯然掀不起爭議的波瀾。

希斯.萊傑死於過量服用鎮靜止痛藥物,在一所公寓中被發現。而起初拿下小丑一角,希斯就在酒店閉關一個月,揣摩小丑的精神,動作,聲線,寫日記,深度體驗角色。坊間流傳的一種說法便是認為希斯與小丑的融合太深,無法齣戲,才藉助藥物擺脫痛苦。TDK版的小丑,被塑造出演員用生命獻祭換來偉大演出的神秘色彩。

但這有個前提,就是在人們的認知中,希斯.萊傑就是小丑。不然可以試想一下,比如今天某些流量明星嗑藥嗑死了,它們生前最後一次辣眼睛,即便有公司和喪屍粉絲的硬性煽動,看看能在雞飛狗跳之後留下什麼痕迹,多年以後可還有人記得。

出演小丑這個角色,可謂地獄難度。人物本身就是漫長龐雜的美漫中人氣最高的反派,電影真人化方面,1989年蒂姆波頓版的《蝙蝠俠》中,奧斯卡影帝傑克.尼克爾森所扮演的小丑已是公認經典。如此背景下,一個28歲的青年演員要再度扮演這個角色,既要有不負漫畫經典的詮釋,又要避免重複前輩的珠玉在前,難度可想一般。

最終,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突破漫畫卡通式風格的小丑,從面部到肢體的小動作無數,到言語與笑聲的詭異聲線,彷彿聲帶釘滿線條,喉間住著一個操偶師,精確控制著的各式發聲,又帶著不像人的機械感。

漢斯.季莫獨特的配樂加成也功不可沒,如同警笛一樣漸強長鳴的旋律,粗糲刺耳的音色又仿像是鋸木頭髮出的噪音。

廣義上的小丑,之所以時常出現於驚悚恐怖題材的影視,很大原因就在形象上似人非人的恐怖谷效應。希斯.萊傑的小丑,可謂做到了極致,作為罪惡之都哥譚孕育的怪胎,集精神病、罪犯、孩童、藝術家、哲學家於一身,荒誕間一股毛骨悚然,毛骨悚然間又有一份超然。

當然,人物的成功打造,不僅靠演員的形神一體,也離不開導演編劇的創作支撐,諾蘭為小丑建立了非常豐富的人設文本,並在拍攝中經過萊傑的執行與提煉,方才打破漫畫與商業類型片的桎梏窠臼,成就了超級英雄電影的最強反派。最典型的莫過漫威宇宙的各位反派,演員大都是實力演技派,但因為電影本身的卡通,那些戲精戲骨們也就順帶帶薪度假。再比如《自殺小隊》的小丑,萊托同樣是好演員,奈何文本層面太過自殺。

  • Why so serious?傷疤的故事

較之以往,TDK版小丑形象做一個不小的改動,將那張詭異的笑臉,變成了將兩腮劃開之後形成的兩道傷疤。電影中,小丑對於傷疤的起源講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第一個是在殺掉黑人黑幫頭目的時候,聲稱是家暴父親酒後發瘋,把刀子放進了自己的嘴裡,並說出了那句經典的【Why so serious?】。

第二個是在哈維.丹特的籌款晚宴上與瑞秋說起,妻子因為欠賭債被割花了臉,沒錢做手術而無法接受自己的容貌,小丑為了讓妻子知道自己不在乎,用刀割開了自己的嘴,結果妻子受不了他的樣子嚇跑了,並自嘲【Now I』m always smiling】。

在雙船實驗之夜,小丑本要對蝙蝠俠第三次講起傷疤的由來,但在這部高度寫實而緊湊的超級英雄電影中,蝙蝠俠才不會理會【反派死於話多】的規則,直接打斷了小丑。那第三個傷疤的故事,隨著希斯.萊傑的離世,小丑在系列中的塵封,成為了永久的迷……

通常的反派設定中,都有一個悲傷的刺激事件,毀滅了他們正常的人性,這才產生了種種惡行。典型的刺激事件,往往是童年陰影,親人、友人、戀人被害之類。當反派悲傷的過去揭開,會讓觀眾唏噓同情,發現壞人也有好的一面,甚至發出【錯的是世界】的感慨。

最典型最套路的,就是《名偵探柯南》里那些跪在薩克斯音樂裡邊陳述來龍去脈的兇手。超級英雄電影里,《蜘蛛俠》系列裡是一系列的科學事故與生活所迫,漫威電影宇宙里,《美國隊長3》的澤莫男爵一手挑起複聯內戰,堪稱最有智謀的漫威反派,最接近小丑那樣在幕後四兩撥千斤(只是因為內戰的全明星陣容而存在感極低),但在動機上,還是落在了為死去的家人復仇。諾蘭自己的《蝙蝠俠》三部曲里,拉斯阿古也有為亡妻復仇的過去,貝恩跟塔利亞則是DC版的《白夜行》。

小丑講述的兩個傷疤故事,就是通常的反派起源。一個是家暴的童年陰影,一個是悲傷扭曲的愛情故事。這種設計,彷彿就是在向觀眾宣告,小丑可不是一般的反派,那張傷疤笑臉,彷彿是在嘲笑同行們,老子才不需要那麼多的黑化理由,老子就是黑。純粹的混亂邪惡。

就像小丑被抓後,警方從口袋裡搜出了各種各樣的刀子,不知道小丑究竟編了多少個傷疤的故事,信口說來。電影到最後都沒有解釋這些故事的真偽,可能都是假的,也可能都是真的,或者是小丑把其他普通罪犯的故事挪為己用,這既是小丑的混亂屬性象徵,也可能是整座哥譚市的罪惡合集,而小丑,正是最佳的代言人。

  • 難以模仿的混亂,極致的不明覺厲

殺死黑人黑幫頭目一場戲,其實就是小丑在整部電影中的縮影。假死把自己送到黑人面前,詐屍還魂,釜底抽薪,陳述自己的混亂哲學,手段殘忍而戲謔,幹掉頭目之後,折斷撞球杆,讓黑幫手下自相殘殺爭奪活口名額,誘發人性之惡。後面被抓進警察局的木馬計,雙船的互爆實驗,都是這場戲的大型擴展。

這裡有一個細節,剪輯非常快,小丑起身的時候雙手持刀插死了旁邊的兩個手下,借力起身,拔出右手的小刀,凌空一翻一綽,正手持刀,逼住頭目。

而在小丑之後,木馬計也被競相模仿。《復仇者聯盟》的洛基,《美國隊長3》的澤莫男爵,《星際迷航2》的卷福版可汗,《007:天幕危機》的前特工席爾瓦……不故意被抓一次,都不好意思當反派。

但TDK的小丑,也因為混亂的設定,而變得極難複製。電影中,小丑的表現完全是【多智而近妖】,妙計迭出,料事如神,並且在執行過程中,事情精密地按照他的設想進展,不出一點的偏差,幾乎有種欽定的感覺。

需要自己動手的時候也無往不利,一招殺死黑幫手下的【鉛筆魔術】,一塊玻璃片拿下警探當人質,最後一個人加上三條狗,竟然短暫壓制了蝙蝠俠,有藉助環境掩護偷襲的因素,可這本該是學過忍術的老爺的優勢。總結片中的戰績,這版小丑的格鬥體術相當強大。

警局越獄一場戲,小丑如何預料到,蝙蝠俠揍他的時候會往玻璃上一砸,正好掉下一塊碎片能當武器,只能說小丑原本的計劃就是言語刺激警探近身,空手擒拿。對自己的話術和體術,都自信爆表。

引爆人體炸彈,衝擊波掃到整個警局,就小丑自己站在現場,擺著一個酷到沒邊的造型,也沒有明顯的躲避動作。隨後警局剛好一個能動的都沒了,小丑順利把劉會計帶走越獄。越獄之後更是一路超神,醫院和雙船上那麼大號的炸彈都不知道怎麼安上去的。

一堆精神病手下,幹活幾乎不出岔子,從序幕那場媲美《盜火線》的銀行搶劫戲(當然諾蘭本就表示《盜火線》是《黑暗騎士》的藍本之一),環環相殺的精密操作,就可見一斑。校車巴士中途插進車隊,和警車擦肩而過,順利逃離作案現場。注意畫面中的的細節,正好是綠燈,這個精度控制,簡直神操作。

小丑曾反問雙面人:我像是個按計劃辦事的人嗎?但他的行動,計劃之周密,執行之精確,幾乎滴水不漏。直到最後雙船實驗沒爆,蝙蝠俠替雙面人背鍋之前,小丑就像看過劇本一樣。回頭重溫細想,多少有些過於理想化的BUG,不經推敲。當然這有個前提,因為《黑暗騎士》值得一遍遍重複觀看,才會發現到細節漏洞。

觀眾之所以能基本無視其中的漏洞,一是《黑暗騎士》全程高能的節奏遮蓋,二就是電影對小丑的處理,本就是不解釋,小丑就是這麼厲害,就是沒有理由,沒有邏輯。

這也巧妙地利用了觀眾的觀影心理,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主角開掛,結果《黑暗騎士》反過來讓反派開掛,反倒讓觀眾的爽感翻倍。主角在明,反派在暗,在開掛一事上,觀眾對後者的寬容度無意中是很大的。

希斯.萊傑鬼神級別的演出,更是讓觀眾迅速接受了這樣的人設,默認他開掛。本來略帶偷懶和取巧的【無解釋】人設,反倒變成了影片的利器,小丑接下來做什麼事,都可以省略交代,直奔高潮。越是不解釋,觀眾越覺得小丑厲害,二者形成了良性循環。細節什麼的,Why so serious?

TDK的小丑,可以說把【不明覺厲】的感覺做到了極致。也因為【不明覺厲】,這個小丑變得極難模仿,貿然也學著混亂,沒有理由地開掛,勢必容易讓影片變得混亂。而希斯.萊傑的表演風格,本身已鑄經典,已有名譽地位的演技派,不會輕易模仿,年輕後生想要證明自己,會試圖挑戰,但結果往往東施效顰,使勁抽搐只把自己抽過去。

所以折中一下,大家就傾向於在傳統反派的基礎上,稍微學習一下故意被抓的智商。

  • 天真邪惡,哥譚市的犯罪孩子王

都說天真無邪,但有一部分孩子的天真,卻是表現為毫無善惡之分的殘忍,混亂的情緒與觀念,嬉戲般的暴力傾向。譬如現實中那些受《未成年人渣保護法》庇護而沒有得到制裁也不會懺悔的少年犯,以及相應的那些【他還是個孩子,千萬不要放過他】的呼喚。

動畫神作《星際牛仔》的第20話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沒有比人小的時候更單純卻殘酷的時候了(這一話的風格本身也具有致敬《蝙蝠俠》漫畫的哥特色彩,反派殺手如同小丑與企鵝人的合體)。生活中,其實我們也時常用混世大魔王來形容熊孩子。

小丑在哥譚市的魔王出世,就帶有一種可怕的童真。他的無政府主義,如同孩子唯恐天下不亂的歡樂鬧騰,把哥譚市當成樂園,策劃著銀行劫案,逼迫蝙蝠俠摘面具的連環殺人案,哈維與瑞秋的掉包營救,全城追殺發現老爺身份的里斯,雙船實驗等一個個項目,殺人與爆炸,不過是遊戲的手法。

著名的燒錢時刻之前,小丑從美元鈔票堆成的小山上滑滑梯,儼然一副犯罪屆孩子王的氣質。

電影中小丑兩次乘坐校車逃離犯罪現場,也有意無意強化了孩子的形象。

小丑還有非常天真爛漫的一幕,定格在這張沒有出現在正片中的片場照中,小丑踩著滑板,從倒地的蝙蝠俠身上躍過,彷彿在跟死(真)敵(愛)說:睡你老爺,起來嗨。不禁令人想起諾蘭在希斯.萊傑去世後的致信上所寫:

我轉身面對我的助理導演,然後告訴他把那個玩滑板的小孩趕出我的視線,但我那時我意識到——那是希斯,他拉低的絨線帽幾乎蓋住了眼睛,他應我的提議在晚上休息的時候前來。我忍不住笑了起來。

Why so sad?

希斯萊傑藏在渾濁眼妝之中的眼神,閃爍著一股迷之清澈透亮。小丑對人性之惡的洞悉,如同混亂邪惡版的《皇帝的新裝》,在他的眼裡,法律道德的文明外衣都是空氣,他看到的,都是一個個會吃人的人。

小丑要向社會揭露,文明人可以有多壞,其實有種要證明自己很成熟很深刻的孩子氣。

所以小丑會跟蝙蝠俠說【我不是怪物,我只是想法超前】。先前闖入黑幫大會,小丑說自己殺蝙蝠俠要一半的錢,被黑幫嘲諷瘋了,小丑嚼著舌頭,磨著下巴,說了兩遍【 No,I』m not】。希斯.萊傑此處拿捏的眼神和面部動作非常細微,隱約中有股倔強。

儘管這個瘋狂且無畏的反派罪犯,沒有絲毫想要引起觀眾同情的意圖,但在那一瞬間,竟有一絲讓人浮想,他是不是有過什麼哀傷的故事。

當小丑亮出滿身炸藥,開啟安拉胡阿克巴模式,黑幫頭目們看著小丑的眾生相也非常亮,一派對熊孩子的無語,尤其是老大馬洛尼,一副關愛傻子的眼神。

不知電影中的表現是否有意,小丑對於自己被當成【Freak】這點,似乎比較介意。黑幫大會上,小丑說到【a guy like me……】時低頭停頓,黑幫成員說出【Freak】,小丑輕聲重複了一遍【a guy like me……】,接著裝作若無其事地將話帶過。

後面收編俄國口音的黑幫頭目車臣的手下,車臣惡狠狠又噁心地說【They won』t work for freak】,小丑略帶被激怒地重複了一遍【freak】,然後說出了那句經典的【How loyal a hungry dog really is】,暗示了後來可能把車臣餵了車臣的狗。

對於蝙蝠俠之所以會生出知己之意,也正如小丑自己所說,【To them you just a freak,like me】。

但正如蝙蝠俠在雙船乘客都沒有按下引爆器的時刻所說:【what were you try to prove?】。小丑既不公知也不帶路黨,身上卻有著很強的憤青氣質。Why so serious?是他對秩序規則的輕蔑,反社會,反體制。

單純地揭露陰暗面,攻擊破壞系統,並以為樂趣和自豪,終究是長不大的人才會做的事。人性確實陰暗,往往在太平的日子裡才會做個【civilized people】,在危急關頭,確實會【they』ll eat each other】,但正因如此,才需要社會建立秩序與規則,在讓人們太平里保持文明。人性本惡,大人知道得比小孩更清楚,所以才盡量避免考驗人性。而不是沒有條件還要創造條件,去做人性實驗,明明知道人性需要底褲,還非要扒下來。

哥譚市民風淳樸,布魯斯.韋恩何嘗不知,但老爺選擇了做系統漏洞的補丁(儘管自身的存在又成了一個BUG),所以蝙蝠俠是真男人,小丑還是個智商爆表的孩子。丑爺是【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老爺是【即使我看穿人性,我也要為之守護奮鬥】,是真正的英雄主義。

雙船實驗之夜,無論市民與罪犯是否按下引爆器,都不能證明小丑行為理念的正當性。當然,《黑暗騎士》作為頂級商業大片,最後讓兩艘船都展現出人性光輝,主旋律上線幾乎是唯一的處理,但在影片表達上,這同樣具有令人動容的衝擊力。

零點時分,爆炸的煙火沒有燃起。所向披靡,自信爆表的小丑,臉上第一次露出了慌張的表情,回頭看著時鐘確認時間,這種狐疑,難以置信的神色,此前從未出現,再望著沒有綻放人性之惡的城市,準備自己掏遙控器引爆,臉上濃厚的笑臉戰妝,已經掩飾不住失落。

希斯.萊傑此處的面部微動作絕了,失落的眼神,配上超大號的傷疤笑臉,更加顯示出心態的波動。

比起警局審問中嘲笑蝙蝠俠沒有什麼可以威脅自己的無所畏懼,小丑此刻的臉上已經赫然寫滿了玩脫了的慌張。

市民的信念,回饋了蝙蝠俠,擊敗了小丑,也可以說社會文明的絕地反擊,大人擊敗了熊孩子。戲裡戲外,角色還是觀眾,一味地將黑深殘走向、滅世報社結局,視為深刻,正是孩子氣的一種表現。

對於所有自認為喜歡《黑暗騎士》的觀眾,需要搞清楚的一點是,小丑的風頭最勁,希斯.萊傑的演出最為華彩,這毋庸置疑。但喜歡角色和演員,千萬不要和認同其三觀理念划上等號,甚至簡單地認為,小丑好棒,蝙蝠俠好弱。

如果你不明白蝙蝠俠將哈維.丹特的臉扶向未受傷一面的偉大,那麼這部超級英雄電影也就浪費了。那些覺得無政府主義很酷的人們,真活在這種環境中,只怕連網沒都得上。

不過TDK版小丑有一個觀點,具有絕對的普世學習價值。當黑幫反問小丑既然覺得殺蝙蝠俠很簡單怎麼還不動手,小丑回道:

If you』re good at something,never do it for free.(絕不免費做你擅長的事)。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碰到一些人說:你搞寫作的啊,給我寫個文案唄……你做設計的啊,我這有張海報……你學音樂的啊,唱首歌來聽聽……凡是碰到這類伸手黨,就請把小丑的這句至理名言甩出去。

  • 上篇完

摘自我的公眾號【電影忍者的幕府】,ID:gbs8850,歡迎關注

希斯.萊傑與小丑的十年祭(上).超級英雄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