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房間》這部電影。

電影《房間》改編自愛瑪·多諾霍的同名原著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喬伊的女孩被鄰居老尼克所騙,之後被囚禁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裏長達七年之久的故事。

該片曾獲多個獎項,其中包括第4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人民選擇獎最佳故事片獎和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提名。

影片的前半段顏色偏灰,以冷色調爲主,霧濛濛的感覺令人覺得有點壓抑。但影片一反其他犯罪片常態,沒有極力地描寫犯罪,而是以喬伊和傑克母子二人平常的一天展開劇情。

故事從兩個人從小牀上醒來開始,他們一起刷牙,一起看電視,一起做運動,甚至還一起做生日蛋糕。一切看起來都井然有序,氛圍竟意外的溫馨和諧。

在這個簡陋的小房子裏,生命如同螻蟻。喬伊在這裏被禁錮了七年,淪爲老尼克發泄性慾的工具,早已忘記了掙扎。

但傑克是幸運的,他生活在媽媽爲他建造起來的透明世界裏。他有健康的身體,有活潑的性格,但是卻沒有對這個世界原本的好奇。

房間就是整個世界,房間外面是外太空,電視裏的都是假的,強姦犯老尼克是最了不起的魔術師,老鼠蟑螂是我們的朋友……小杰克就是這樣理所當然地認爲。

隨着傑克的長大,喬伊又重拾了對自由的渴望。這次,她需要打破這個透明的世界。

所以,當喬伊告訴傑克,電視裏的東西都是真的,外面的世界也是真的,老尼克不會變魔術,這個臭房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的時候,傑克本能的抗拒,瘋狂的否認,甚至罵喬伊是大騙子。也就在這時,影片隱藏了很久的壓抑才噴薄而出。被囚禁的痛苦,不被理解的悲傷,對未來的迷茫……昏暗的光線彷彿在說這一切災難將無窮無盡。

I HATE YOU!(我恨你!)

當傑克怒吼出這一句話的時候,我彷彿聽到他的世界觀轟然崩塌。被迫去接受一個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世界,這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非常殘忍的。這讓我不免有點覺得喬伊是自私的,但是換位思考後,又深覺無可奈何。

影片對兩人的出逃經歷沒有過多描寫,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的令人緊張。

傑克裝死,跳車,呼救,獲救。

一切都很順利。

但是,被囚禁了很久的鳥兒不再會逃跑,因爲它喪失了再次飛翔的能力。就像被囚禁了太久的喬伊一樣。

重見天光的喬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對他們深表同情,有的人對他們充滿好奇,有的人對他們不懷好意。

敏感的喬伊早已不能正常的適應社會、與他人交流,所以在與這些人“交鋒”的時候,她總顯得惴惴不安。

某天,當記者質問她:爲什麼不在傑克出生的時候就把他送走時,她終於陷入了崩潰。

陷入黑暗的人,很多時候只是需要一個燈盞,點亮自己的微弱希望,便可以重新站起。

而對於喬伊來說,傑克就是那個燈盞。

日子緩慢地度過,喬伊康復,與兒子團圓。

喬伊十分不好意思的對兒子說:“對不起,我不是個好媽媽。”

“但你是我媽。”

是的,你雖然不夠好,但你不能丟下我走掉。我可以做到的事情,你爲什麼不能呢?

影片最後,兩個人戰勝心魔決定再回房間看看。

這次,傑克再沒有覺得房間是無邊無際的。而是天真的問:它縮小了嗎?

臨走前,傑克依然撫摸着每一樣傢俱,但他不再是說早安,而是說再見。

“Goodbye,room.”這是女主最後的告別。

我想,這就是重生吧。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我們受過的傷會是我們永遠擺脫不掉的烙印,所以就永遠失去了向前看的勇氣。

其實,真的困住我們的只是我們心中自己給自己的鐐銬。

破除自己固然是艱難的,但是請不要放棄,要相信世界美好如初。

排版 陳 鵬

作者 張驀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