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要遷居美國,許多摯親密友們第一反應是糾結著眉憂心忡忡地說:「那邊東西好像很難喫,你OK嗎?」
其實事情沒有這麼嚴重,真的。
雖說在臺灣時我肩負為各類公私餐敘精選餐廳的重責,不論是接待貴賓、洽談生意、愛侶約會、朋友敘舊、家族集會,只要表明需求及預算,保證讓大家喫得有面子有裡子一試成主顧。這個特殊技能(?)給大家留下了高標準美食執念者的印象。的確,我品得出各國料理各路菜式的獨特精妙,很有挑餐廳的品味,但這不意味著只有裝潢美氣氛佳掛著星星的餐廳纔是我心目中的美食。
事實上我對食物的期待很單純,就只是食材新鮮、保留原味、接近原貌。
這件事情在臺灣反而比較難,臺灣人太聰明瞭,花樣無奇不有,好端端的魚要打成漿摻粉加胡椒做成各種眼花撩亂的丸子,蛋要弄成皮蛋,豆子要弄成豆腐乳、豆瓣醬,肉要作成肉乾......族繁不及備載。當然這些食物的出現源於早期保存方便的考量,情有可原,也是聰明的發明,但在食源豐富無缺冷藏設備如此先進的現代,為了口舌之快而喫這些工序過多、添加物過量的東西實在是對不起食物也對不起自己啊~
食物的原味是很美好的,尊重他們原本的滋味與樣貌吧!讓我們為食物們點播 Lady Gaga 的 Born this way!(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V1FrqwZyKw

我最喜歡的食物都是很基本的食材,比如雞蛋、鮮奶、胡蘿蔔、馬鈴薯,到了這個出口馬鈴薯和胡蘿蔔,鮮奶比臺灣還便宜的國家怎麼可能會沒有東西可喫呢? XD
親愛的,放開你糾結的眉頭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