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3g.163.com/dy/article/E5MBTR1V0517WBDB.html

調查表明脫髮最多職業的前五名分別是:科研人員、程序員、戶外工作者、銷售人員以及運動員,尤其是科學家和程序員在人們的印象裏更是脫髮大軍。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按照科學角度來說,像程序員這種高強度腦力勞動需要不斷調動身體血液循環,大腦需要大量的氧氣和能源消耗。此時皮膚上的毛髮供血減弱,頭髮長期處於供血不足,導致生長週期不穩定,會出現休止性脫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地中海。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此外,程序員經常加班、熬夜、三餐不定、長時間使用電腦等不規律的作息習慣也會導致脫髮,造成十個程序員九個脫的局面。在大家的印象裏,程序員的脫髮程度和工作年限、薪資待遇是成正比。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坊間傳聞,HR在面試程序員時有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那就是觀察哪個候選人的頭髮少就錄用誰,因爲程序員的髮量代表了他的專業等級水平。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程序員脫髮越多,專業水準就越高嗎?非也,這些編程大神們的靚麗秀髮用實際打臉了一大批迷信程序員頭髮的人。

Python之父 Guido van Rossum

頭頂茂密指數:★★★★★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Python 之父Guido van Rossum從2005 年開始就職於 Google 公司以來,其中有一半時間是花在Python上,頭髮依然濃密,風采不減當年。

Ruby之父松本行弘

松本行弘從初三就開始接觸編程,用編程讓計算機按照指令進行操作,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他一直行走在鑽研編程的路上,與他同行的還有一頭烏黑濃密的秀髮。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除了編程大神們,國內的互聯網大咖們也證明瞭程序員不僅不禿,還很帥的事實。比如BAT中的馬化騰和李彥宏都是IT出身,從自己敲代碼創業到事業有成,一晃這麼多年過去了,頭髮的風采依然不減當年。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還有小米雷軍、頭條張一鳴,都是程序員出身,他們的髮量證明瞭程序員也可以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


程序員面試潛規則:頭髮越少越受歡迎,頭髮多經驗就少?


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程序員唯禿不破。看到這兒,我們彷彿解開了這個千年難解之謎,程序員的頭髮多少與他們的技術實力根本不搭嘎,殺死程序員頭髮的真正原因是加班熬夜、不規律作息等不良生活習慣。

雖然程序員的髮量與他們的專業水平無關,但是卻能從他們的髮量推斷出他們公司文化。如果一個程序員頭髮茂密,光彩照人,那他服務的這家公司多半講求人性化。如果程序員的髮量稀疏,神情暗淡,想必這家公司講求狼性文化,壓力山大。

話說回來我們不能對程序員的頭髮不能抱有偏見,他們只是一羣爲了科學不屈不撓,爲了Bug知難而上,爲了公司效益當牛做馬的大男孩們。但是從他們的髮量來觀察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福利待遇等是個不錯的途徑,大家不妨拿身邊的程序員案例來試一試。

你身邊的程序員禿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