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風暴當然可以摧毀戰艦,而且可以對艦隊構成重創。相對於大自然的力量,人類還是很微不足道的,即使是龐大的軍艦。在二戰之前,日本發生過第四艦隊事件,在颱風中,睦月號驅逐艦的艦橋被拍扁,舵機被砸壞,輕型航母龍驤飛行甲板被摧毀,後部機庫大量進水,驅逐艦初雪和夕霧的艦首被切斷,驅逐艦三日月、菊月、朝風艦橋被毀。

而在二戰中著名的哈爾西則與颱風有更多不解之緣,僅僅在1944年的眼鏡蛇颱風中TF38就直接損失了三艘驅逐艦(沉沒),十三艘航母全部受損其中十艘損毀嚴重,在1945年初夏的颱風中TF1也喫了大虧,CVE-94艦體斷裂,CA-72艦首折斷。即使不是颶風颱風,只要風力足夠強也會對艦艇造成致命破壞,比如二戰期間太平洋艦隊支援北方艦隊的一艘驅逐領艦和兩艘驅逐艦在經過北冰洋的航行中遇上了風暴,也遭遇了嚴重的損毀。

面對颶風、颱風,艦艇編隊都要繞著走,肯定不能直接闖入颶風中心附近,這無異於自尋死路。艦艇受損還是其次,如果遇到沉沒,那麼根本無法救援。即便是今天的艦艇編隊,都要有氣象衛星支持,提前告知哪裡會出現颱風或者颶風,颱風是東亞的說法,颶風是西半球的說法,就是加勒比海地區,其實兩者的屬性都是一樣的。除了颶風,海嘯也有巨大的破壞能力,人類的航母等戰艦在自然力量面前是非常脆弱的,分分鐘都可以將其摧毀。


肯定能,史料為證。

1945年6月5日,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在日本海域遇到颱風「眼鏡蛇」,事前明顯估計不足。其中3艘戰列艦、2艘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護航航空母艦,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基本都是艦艇的上層建築受損,損失飛機142架。而另有3艘驅逐艦失聯,後認定已沉沒。風暴過後,去救援,只救起不足一百人,可謂人員傷亡慘重。

事後受損船隻回珍珠港維修。

由此可見,在海上風暴中作戰幾乎是很困難的,自保就很不錯了。但對於躲避偵察機和機羣來說,又是優勢所在。

所以說,自然的力量很可怕,鋼鐵艦隊又如何!

航行在大洋上的艦隊,可通過提前預警,現在的衛星很管用,避開颱風的行進路線。基地附近,可進港避風,和普通船隻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