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是16世紀起源,18世紀到達鼎盛,整個巴洛克音樂時代的音樂,都是圍繞著大小調的。並不是只有小調。題主說小調多,那可能一個是你對於小調的誤解,第二個可能是你只是都在聽小調。還有一個我覺得可能的就是,我們12平均律體系,是以A作為標準音,而不懂調式,但是有知道一點點樂理知識的人就會自以為是地認為,A就是小調的標誌。實際上這是極其嚴重錯誤。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都是以散,華麗,框架,著稱的。音樂中對於人的情感表現都是被蓋在了音樂的華麗之下。所以巴洛克的音樂更多是在音樂形式上的表現更多,但是又由於調式體系的應用,會讓音樂聽起來調性調式比較模糊,尤其是對於沒有絕對音高聽力的人來說。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部分巴洛克音樂是沒辦法判斷出到底是大調還是小調。因為過程中可能是 ionian換成phrygian,再換成 mixolydian,再換 locrian,最後回到 aeolian結束。那麼整個聽感的變化是大調色彩變成小屬調色彩,再變成大調色彩,再變成大屬調色彩,最後到小調(小屬和大屬是我自己定的概念,是我自己感觀上的判斷,幫助我去選用調式罷了)。這樣的音樂形式下來最後給人的感覺是小調收尾的,或者整體給人的感覺並不那麼地大調,很多半桶水就會覺得,反正不是大調,那麼就是小調。於是乎就會覺得巴洛克音樂大多是小調。

音樂體系的行程,跟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個人是覺得扯不上什麼關係了。或者就是那個時候需要這樣的音樂,或者是人的觀念覺得那就是正確的音樂,於是乎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就是這樣的了。


不懂就問可以,但前題是先提出有必要的問題。要不答非所問或不知所云,就不好了;17世紀來是宗教音樂最為盛行的時代,音樂自古有兩種功能;一種服務於社會,一種服務於自己,大調小調也只是創作者所要的氛圍,想要的感覺、若你要表達氣勢恢弘非大調莫屬、要表達含蓄委婉就小調優先,也可大調小調起伏混用,當然不是說小調不能表現大氣恢宏。

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代表人物:巴赫、維瓦爾蒂、亨德爾、代表作依次為.《約翰受難曲》《十二平均律鋼琴曲》《四季》《哈利路亞》


看不懂你的問題。 因為很多巴洛克音樂都是大調的,如皇家煙火、水上音樂等等,有D大調,F大調或G大調等等大調。

深受中國愛樂者喜愛,並吹捧得過度厲害的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也還是D大調的。

那麼由此反問題主一句,何來多是小調一說?又特么是那位高人告訴你的呢?

真的很想知道一下,下會遇見保證打得他從此不敢再談什麼大調小調和誤人子弟了!

標準巴洛克,但不是使用古樂器或不完全復古: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20, "thumb_url": "dc3a000403bf47639c58", "vname": "", "vid": "v02016b50000bg91pkj6j2qui82k5ltg", "thumb_width": 568, "src_thumb_uri": "13258000d627158094308",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dc3a000403bf47639c58", "video_size": {"normal": {"duration": 299.292, "h": 320, "subjective_score": 0, "w": 568, "file_size": 12687831}}, "md5": "27d4415deca162dde70208b9e66eed3d", "duration": 299.292, "file_sign": "27d4415deca162dde70208b9e66eed3d", "thumb_uri": "dc3a000403bf47639c58", "vu": "v02016b50000bg91pkj6j2qui82k5ltg"} --}

題外話,難道我國那些民間大師們,在禍禍完科學界(民間科學家)、歷史界(民間說書)、古玩界(國寶幫)之後,又在緊鑼密鼓地進軍音樂界了嗎?江湖賀號是叫民間音樂大師嗎?

搜腸刮肚一番後之後。是小調的,又在國內比較熟悉的,大概是四季里的冬(f小調)吧(春與秋是大調的哦)!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dc380004057248e95496", "vname": "", "vid": "v02016040000bg92n4dahtmfgmvklpgg",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141dd000a84b7b7ea0cab",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dc380004057248e95496", "video_size": {"normal": {"duration": 216.967,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3280390}}, "md5": "a8a4d46eb5c46b0280fd8d42aa3452f3", "duration": 216.967, "file_sign": "a8a4d46eb5c46b0280fd8d42aa3452f3", "thumb_uri": "dc380004057248e95496", "vu": "v02016040000bg92n4dahtmfgmvklpgg"} --}


沒有大調小調之說。巴洛特音樂產生於文藝復興時期,它是當時的教會精神和宮廷貴族的時尚生活的表達方式,不同作品風格又是多樣而綜合的,普遍採用的教堂風格。巴洛特音樂的主要特點就是通奏低音,由旋律加伴奏和音構成。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構成了古典音樂的藝術美。


不管古人什麼小調,反正我的主旋律是低調。因為,我的身份證上寫的是居民,不是公民!


音樂是需要由內行出色人才的裂變式突破才有更多人喜歡以及更高的水準,所以無疑後期的音樂難度是更高的,所帶來的藝術水準也是更高層的


不是巴洛克音樂都是小調,是你聽的都是小調


我只知道!巴洛克時期多採用複音,節奏強烈,跳躍式旋律!你說的多採用小調也一定是與17世紀有一定關係吧!


並沒有大多是小調

巴洛克音樂採用大小調體系,取代了之前的教會調式


音樂!的確不能評論,不懂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