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亞歐大陸上的人們“第一次”知道還有這樣一片大陸的存在。然而,這個發現,並未給美洲當地百姓帶來幸福的生活,反而成爲了他們人生中的噩夢。

  西方殖民者們憑藉自己的先進文化,對美洲本土的印第安人進行大肆殘殺,並且還將他們當奴隸對待,爲他們帶來了災難。當然,不說這些殘忍的事實的話,人們還有一個疑問,美洲的印第安人從何而來呢?

  2015年之時,美國銘刻文字業餘研究員羅斯坎普表示,他曾經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亞州、俄克拉何馬州等地發現了一些84個象形文字,經過研究發現,這些文字與中國遺址中發現的甲骨文相匹配。

  對於這個現象,羅斯坎普提出了一個假設,或許早在公元前1300年之時,也就是我國處於殷商時期,就有一些中國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美洲這片土地,並再次繁衍生息。

  證明這個假設的證據還包括,在美洲的一些墓地中發現了一幅展現了“商朝的第三代君王”接受一個謙卑的人向他敬獻狗的場景的巖畫,而這與中國的獻祭儀式十分相似。不僅如此,在巖畫的附近還有一些文字,其中有一個文字和甲骨文中的“狗”相似。

  羅斯坎普表示,雖然這些巖畫看上去十分破舊,很多地方也已經模糊不清了,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們是印第安人留下的。也就是說,印第安人最早的祖先很有可能來自古代的中國。

  除了羅斯坎普之外,也有很多學者表示,他們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比如原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宋耀良就曾經表示,通過這些巖畫可以認爲中國人早在3300年前就來到了美洲大陸定居。

  2015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稱,美國考古人員根據阿拉斯加州一處遺址出土的青銅和黑曜石製品等新證據,也就是說,在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東亞和美洲就有了貿易往來。

  同年,又有人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地區發現刻有古代圖案或文字的石頭,對此,《科學》雜誌上有學者表示,這塊石頭歷史悠久,並且上面的文字是一種象形文字。

  對於印第安人的由來,19世紀英國翻譯家梅德赫斯特在翻譯《書經》之時做出了一個大膽地假設:當年武王伐紂之時,有一些逃亡的殷商人貌似出海,並遇上了風暴,最終經歷了九死一生終於來到了美洲,並定居於此。

  參考資料:《中國社會科學報》、《科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