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討論的對象是《基督山恩仇記》,也就是《基督山伯爵》的影視版,那麼這個結論是成立的。

《基督山恩仇記》是好萊塢的平均劇本水平,就一個復仇故事。那麼起點上不少的小說的結構與情節或者還超過了它。

但是說到《基督山伯爵》,恐怕還很難說哪部起點文能超越它的。

原因呢?《基督山伯爵》誠然是當時的通俗小說,但它的通俗性主要表現在極限環境的營造,緊張刺激的情節,還是大團圓的結局這幾方面。

然而大仲馬的文學才能不是蓋的。《基督山伯爵》我從小看到大,不下十幾遍。

情節早就是浮雲,看到上句知道下句。

但是我還是有意識地看。一是裡面豐富的社會情節

比如當時的法庭如何,劇院如何,義大利的狂歡節是什麼樣,包括一頓飯,各種擺設傢具首飾,小時候覺得描寫太細緻傷害閱讀的段落,現在覺得比故事本身好看。

二是作者的敘事手法。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敘述手法,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口氣,產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上述兩點,其實是十九世紀歐洲小說的共性。雨果如是,巴爾扎克如是,莫泊桑亦如是。

雖然讀者不同,但大仲馬並不見得比上述幾位差。所以才會有父子仲馬一說。

返觀起點文,雖然想像力遄飛,各種設置匪夷所思,但一說到各種器物與制度的細節,再說到敘事手法的多樣化,幾乎沒法談。

所以我說網路小說是「繁盛的荒涼」。整個體制就是這樣,我估計還得發展一段時間,纔有可能出現《基督山伯爵》水準的作品。


可能嗎?

如果自己不瞭解的話,閉上嘴靜靜看大佬們表演不就好了嗎。

先梳理一下《基督山伯爵》的大致故事內容吧。基督山伯爵被故人陷害,深陷牢獄,然後遇到牧師,獲得巨額財富,回來報答恩人和報復仇人的故事。

不妨和《倚天屠龍記》比較一下,張無忌被人陷害,學得絕世神功,報殺害雙親之仇,幫助朋友親人的故事。

可是,有人會說金庸的小說是起點文水準嗎?

我不敢這麼說。


僅從文筆來看,《基督山伯爵》有一種富麗堂皇的宮殿般的美感,就像是雕刻了繁複花紋的大理石一般優美高雅。我是不同意將這本書劃入通俗小說的。如果這本書真的通俗,那麼就不存在題主這個問題了。大仲馬在文辭的選擇上,非常的精細。至於其中需要多少努力和才華,就是我看不到的了。

這和起點文根本沒有比較的意思。這就好比有些人覺得街頭的人物素描也畫得好像好像,卻不被稱為藝術。這一定是有些人自命不凡,擅自劃定規則的緣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標準?——抱歉,我方便問一下你什麼水準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基督山伯爵》和起點文的文字水準,就是梵高和街頭畫家的差距。你要是覺得起點文至少文字流暢,基督山伯爵你看不懂。

怪我咯?

再說說故事吧。《基督山伯爵》的故事設計上到如今已經非常普通了。像是伯爵挽救恩人船主,故意設計到最後一秒,讓恩人幾乎自殺。這種緊迫的設計在現在已經是常識性準則,毫無新意可言。而作為故事內核,對美和善良的謳歌稱讚,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追求真實和灰色的我們,看上去已經頗有一種距離感。

但這並不能抹殺《基督山伯爵》在故事設計上的精細巧妙。那種前後呼應,絲絲入扣的細節,與推理小說比起來也不遑多讓。

比方說,法官的兒子,那個我記不住名字的流氓。對他的懲處方式,並不是以直接的善惡有報,而是繁複的繞了一個彎。抱歉,要說清楚太麻煩,我沒什麼心情,自己去看吧。

這就像繪畫中的透視技巧,在巴洛克時代引起一陣風潮,如今已經只是基本功。這不能說因此巴洛克藝術就毫無價值吧 。

為什麼一定要盯著一個點,然後去否決全面的事情呢?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去年寫的推文《基督山伯爵:社會社會,我是跪著讀完的》。

因為自己長得矮,所以兩米高的牆和四米高,十幾米高的牆對你來說就毫無區別。還自顧自的給自己解釋,牆外有老虎很危險,這樣做真的可以嗎?

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


《基督山伯爵》講的是一個很神奇很有料的復仇故事。

被仇人陷害坐牢,遇到奇人習得知識,用計出獄尋到海量寶藏,收養一個超漂亮的蘿莉,最後大仇得報的故事。

具備一切在起點上能火起來的元素。

但是真要將這本名著放在起點上會如何?

估計會是撲街的命。

首先,這本書情節確實跌宕起伏頗具看點,但是展開太慢了,大仲馬為了展現當時的時代風貌用了大量的對話和心理活動來作情節發展的鋪墊,如果起點上的小說都這麼處理的話會很快地流失讀者的。

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讀者們喜歡的是那種一目十行能帶來閱讀快感的東西,誰還會用心體會文字裏的遣詞技巧和鋪墊作勢?恐怕只會說這個作者婆婆媽媽不利索有灌水之嫌。

讀者們喜歡的是淺白的,不需要動腦子的,讀起來輕鬆愉快的東西,大家忙累了一天,都想喫個快餐早早睡覺,沒甚耐心聽你講什麼食物淵源和飲食文化。

就這麼多了,個人體會而已,在起點上也看了很多年了,有誰知道蕉姐的贅婿贅婿啥時候能更完啊?

都這麼多年了……


不知道這是基督山伯爵被黑的最狠的一次,還是起點文水平被誇的最高的一次。

當然我們不是對起點文有什麼的意見或者說歧視,它畢竟也是一種文字的體裁,而且是現在最紅火的網路小說,不要說國內了,就連海外都有很多人非常癡迷,但是如果把基督山伯爵和網路文學放到一塊比較,你確實會感覺到有一些怪異。

當然我們非常明白,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比較,是因為基督山伯爵本質上是一部復仇小說,也有點武俠小說的影子,就是那種快意恩仇的感覺,其實跟中國很多小說的內核是一脈相承的,這一點是他們精神價值觀相似的地方。

不過考慮到文學史上的地位,基督山伯爵很多人都讀過,並且對他們的三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然網路文學讀過的人也不少,不過能夠產生影響的屈指可數。大多數人會把這些看成是快餐文學,是消遣用的,但是基督山伯爵你不會有這樣的念頭,你會把它當作一本很經典的書,反覆誦讀。

我們當然非常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產生一部像基督山伯爵這樣的網路文學小說,也能夠登堂入室,進入文學的殿堂,成為傳世經典,但目前而言,他們之間還沒有比較性。


基督山確實也是一本通俗小說,但它的藝術成就也不是七點的書能比的,從結構上、節奏的把控上還有人物的塑造,基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七點大多是快餐文化的產物,作者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雕琢作品,讀者也沒有那個心情去仔細品味。

好書是需要靜下心來,一句句去看的。

一本好的小說,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評價,首先是境界,很虛,換個詞,情緒,是不是更準確點呢。舉個例子,個人的最愛,狄更斯。他的書永遠都是有一種情緒在裡面,也許話語是歡快的,但歡快的下面你能感受到淡淡的憂傷。他的書很容易挑動你的心緒,讓你和他在時空中共鳴。這就是排在首位的原因,他能觸摸你的心!哈,太崇拜他了。

其次呢,是時代的白描吧(知道這麼說不太準確,但實在想不出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了),代表人,雨果,託爾斯泰。他們的書裏寫出了一個時代,寫出了一個時代啊,牛逼不,還有一個時代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更牛逼了吧。可是他寫的就是書,沒有心,所以個人覺得只能排在次席了。

再下面呢,是寫出了人,用文字讓一個個鮮活的角色展現在你面前。這個就太多了,巴爾扎克(個人實在不喜歡他的書),梅里美,傑克倫敦,海明威(超喜歡以上三位的書)。

再下面呢,是講了一個好故事,有深度,構思精巧,結構嚴謹。這個就更多了,福樓拜,莫泊桑,德萊塞(可惜他們的書都不是很喜歡,每人都只讀了一兩本)包括大仲馬(他的書能看)。

最後就是文筆,文筆,文筆,重要的事說三遍,上面提到的作家的書,有的文筆華麗,有的凝練,雖然風格不同,文筆都是一流的。

但還有一些作家的文筆太美了,不看人物,不看故事,就那文筆就讓人陶醉。隆重推薦:屠格涅夫(其實他的書有點啃不下),他的文字就像一串串音符在你心中悅動,太美了!

一點淺見:)


我是「紅雨說歷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就是「這是大仲馬和《基督山伯爵》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大仲馬《基督山伯爵》唐代斯被人陷害,入獄,後來唐代斯在獄中知道了基督山的財富,通過計策逃跑。最後在基督山得到了財富成為富翁,化名基督山伯爵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旅。他報復完了陷害他的人卻意識到自己手段太過殘忍,讀完不是快意恩仇,留給我們其實是一段悲傷與留戀。他是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大背景下的一種社會性的拜金主義的揭露。應引用文章一句話「沒有人能保護我,也沒有人再能打敗我。我不信教義,不信律法,我自己的標準就是我的法規。能阻止我的只有死亡,可是我不怕死。」這就是名著和網路文學的區別,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的價值不只是內容的價值更是一種對後世作品啟發的首創價值,越獄的片段,甚至金庸先生的武俠都可以看到《基督山伯爵》的影子。去年很火的《琅琊榜》,都讓我覺得很大部分從《基督山伯爵》中汲取了智慧。當然這究竟對不對,還要問問海宴。文學無國界《基督山伯爵》是我最先看到的外國小說之一,雖然當時還在小學時代,即使沒有再重讀,裡邊的很多細節依然記憶猶新。大學時代因為專業原因再次捧起,感觸更深,當然如果我們把他當作純網文來讀,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體驗。畢竟最原始的文字來看他就是一部恩仇錄。《基督山伯爵》在由林紓(琴南)翻譯到中國時就叫《基督山恩仇錄》,他對我國現當代武俠文學有一定影響。最後大仲馬的另一部小說《三個火槍手》也很好看,推薦給大家。

文/紅雨說歷史。


這要看是哪方面的水平。

文筆?中西文學的互相翻譯無法達到原汁原味,還有文化歷史因素的限制,這也是不少人讀不進名著的原因。基督山已經算是通俗易懂了,也有文筆,和大中華網文相比大概是「她睡了,就像伏在上帝腳邊的天使那樣安詳。」(選自伯爵安撫瓦朗蒂娜沉睡的情節)與「夢入蓮浦,恬若初生。」(本人的粗略轉譯,望見諒)的區別吧。個人覺得孰優孰劣,不好置評。

內容?就情節框架而言,基督山跌宕起伏,抑揚頓挫,也是此書飽受好評的原因,在當時連載於報紙,一度紙貴,受到讀者的狂熱追更。這與當代暢銷作品的情形並無二致,甚至並非現在的一定能與其比肩。但拋開時代來看,基督山實屬老套路了,這也是後看名著的人覺得不過爾爾的原因,但個人覺得基督山的內容仍可與後輩們分庭抗禮,它永遠是後來複仇者的開山鼻祖。記得金庸老先生也是認可大仲馬的,並借鑒基督山寫下連城訣,不知大家如何看待金庸與網文呢~笑~總之老先生尚且如此,後輩們也理應致敬。

思想?不得不承認,在眾多優秀名著中,基督山並非上乘,在當時也屬於通俗文學的評價,思想主旨無功無過吧(大多數人就記得結尾的等待與希望了吧~其實不少角色身上都有能讓讀者感悟而作者不明說的精神或品質),這裡也不說什麼結合了時代背景,揭露了社會種種之類的話了,以免被站在道德高地~而基督山的內涵縱使排不上榜,也絕非每部網文能夠達到的,或者還需區分爽文和認真的網文,因為網文二字只體現了載體,卻不能代表質量,無奈魚龍混雜,也是偏見由來。

後人可立於巨人之肩膀,集大家之成,享得天獨厚之條件,我相信,每個時代都會有新名著,不要恃才而傲,不必妄自菲薄。

綜上~徒弟餓死師傅,不得不承認先驅者有著無後來人精進的劣勢,這是很不利但無法避免的局面。(>ω<)但,我依然站大仲馬~(沒錯就是辣麼不講道理!)

最後化用評論裏的一句吧~少一點自負,多一點謙虛。勇氣與底氣缺一不可,不然,便是笑話。


作者大仲馬是法國的偉大作家,最為著名的代表做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其餘各種著作更是多達300多卷。

乍一看讓人眼暈,其實我覺得一句話就可以讓我們中國人立刻領會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作家,那就是:大仲馬是法國的金庸。

雖然大仲馬作品描述的不是會飛檐走壁、有蓋世神功的大俠,但是他作品中的人物都頗具俠義精神,講求快意恩仇,而且作品的情節緊張曲折、引人入勝、極富傳奇色彩,與金庸的武俠小說頗為神似。而《基督山伯爵》更是其中的扛鼎之作。

看過金庸小說的都知道,江湖中所有的血雨腥風恩怨情仇,皆因二字,一曰名一曰利,而為了這兩個字,人性中的惡、貪、妒、嗔便盡顯無疑。江湖的險惡,正是人心的險惡。

基督山伯爵曾經說過: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這句話我個人表示理解。

雖然這部小說沒有太多精彩的文筆,到往往打動人的在其樸實之處,比如這段話:世界上既無所謂快樂或也無所謂痛苦;只有一種狀況與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

只有體驗過不幸的人才能體會最大的快樂。我們必須體驗過死的痛苦,才能體會到生的快樂。

所以,我心愛的孩子們,享受生命的快樂吧!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揭露人的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以前,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


第一個做出來的,神人

第二個做出來的,高人

第三個做出來的,達人

第四個做出來的,抄襲

今天市面上,任意一款500元左右低端智能手機,絕對在使用、功能、速度等任何方面秒殺iPhone第一代。

那麼第一代iPhone就屬於500元水平嗎?

不是...你在2007想到了喬布斯的想法,並有執行能力,你就值500億。

你在2017年,想到,也就給你5000元工資,改良升級產品。在牛點,1萬2萬工資,撐死了3-4萬。

所有的東西,都是iPhone第一代的延伸、升級、改良而已。

金庸開創了中國古代武俠小說的先河,簡單來說,金庸先生給古代武俠世界定下世界觀。武功祕籍、神兵利器、武林幫派、世外高人等,你今天寫武俠小說,或者其他人寫武俠小說,都離不開上述16個字的規則。金庸為什麼牛,人家定下世界觀你怎麼寫都離不開。

如果你有本事,離開上述16個字,寫了一部武俠小說,暢銷華人世界,知名海內,我跪在你面前,叫一聲你「神」

如果你脫離不了,你算你寫的再紅再火,你也只能對金庸先生說「服」。人家60年代訂立的世界觀,你60年後還是跳不出來。

星球大戰為什麼牛,道理一樣。你今天再去拍什麼星球大戰、星際航行、宇宙奇遇。你永遠離不開盧卡斯所訂立的宇宙世界觀。

你牛的話,你寫一個全新的故事,訂立虛構世界的全新世界觀,以後幾十年、百年、千年以後大家寫同類型的小說,都按照你的世界觀內來寫。你就是神一般的人了。

在《基督山伯爵》和《哈姆雷特》之後,所有復仇相關的故事結構,世界觀等,都脫離不離他們所定下的基本路線。

最後,文筆牛逼!


大仲馬自稱基督山伯爵,曾宴請賓客數月(記不清了),他的灑脫豪放,學識淵博確實是一個活脫脫的基督山伯爵,他以自己的學識(歷史,政治,化學,文學,等等)以及自己的性格,人品,思想,造就了一個基督山伯爵,同時創造了一個因為愛情而發生的一個奇蹟般的故事,因為愛情和事業遭人陷害祕密打入孤島死獄,恰遇世外高人,學到一身絕藝(數國語言,以及各種高深學識,和一筆可以敵國的財富)最後金蟬脫殼,以高深莫測的面目出現,廣交豪傑,能人智士(包括仇人的兒子),以決絕的手段快意恩仇,最後依然是為情所困,放棄復仇,另遇知己,遁世逍遙。(後世多少作者模仿其手法)情節曲折離奇,而深含哲理,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一部上上之作,讓人讀時不忍釋手,讀後回味無窮。

現在很多網路小說確實吸引眼球,但是基督山伯爵撼動的是靈魂,率性而為的性格里又飽含了真誠的善良,人性的扭曲裏又包含著正義的矛盾。另外對各國人文,地理,東西方文化的特點都有深刻描述和反思。

所以我感覺那絕不是加了一點添加劑的碳酸飲料般的起點文學可比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