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資源載入中...

紹興八年(1138年)三月,秦檜被任命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次拜相。五月,金國派使者議和。高宗擔憂太后年事已高,告訴秦檜不惜屈己稱臣,希望和議速成。

1142

年,三月,宋金議正式簽訂,南宋以屈辱換來了和平。金人也很守信用,八月徽宗帝後梓宮(棺材)及韋太后返抵臨安。

紹興十一年除夕 (即公元1142年1月27日),三位獻身於抗金戰場,出入槍林箭雨,矢志不渝地盡忠報國的愛國將領嶽飛、嶽雲、張憲,終於犧牲在南宋投降派的屠刀之下。嶽飛之死,標誌著南北分裂,標誌著北方人民遭受金國女真貴族壓迫奴役的長久化。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即嶽飛死後二十年,宋孝宗趙昚即位後,下詔追復嶽飛生前官銜,並尋訪嶽飛遺體,「起枯骨於九泉之下」,以禮改葬於杭州棲霞嶺南麓今址。嘉定十四年(1221年),朝廷賜緊鄰嶽飛墓的下智果寺充嶽飛功德寺,並賜額「褒忠衍福禪寺」。此即今天杭州嶽王廟的始基。當時嶽飛墓前並無秦檜等人跪像。

明憲宗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常熟人進士周木到杭州任浙江布政使,為表達當時人民對民族英雄嶽飛的敬仰及對奸臣賣國賊秦檜厭惡憎恨之情,重修嶽飛墓,並首次用鐵鑄造秦檜夫婦跪像。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鑄造秦檜夫婦的跪像。

據民間傳說,嶽飛被害於風波亭後,臨安一戶飲食攤販得知消息後也深感不忿,就搓捏了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麪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裏炸,並稱之為「油炸檜」。人們為了發泄憤怒,便爭相購買。隨著顧客越來越多,店鋪就簡化製作工序,直接把兩條面纏繞起來油炸,成為現今常見的炸油條。至今,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條稱為油炸檜或油炸鬼。其實,油條的起源要遠遠早於宋朝。但毫無疑問,油炸檜、油炸鬼之名是始於南宋時期,且和秦檜密切相關。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秦檜是狀元出身,博學多才,書法頗有造詣。為官早年名聲尚好,深為宋徽宗喜愛,被破格任用為御史臺左司諫,負責處理御史臺衙門的往來公文。在處理公文中,秦檜發現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體不一,很不規範,尤其對徽宗趙佶的字甚有研究,後在仿照趙佶「瘦金體」字體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獨特字體,工整劃一,簡便易學。他用自己創造的新體字謄寫奏摺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檜將其書寫範本發往全國各地,要求統一按範本字體書寫公文,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廣。這種字體逐漸演變為印刷用的「宋體」。

我們先來看一段宋史《奸臣傳》的記載: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十月,一次退朝後,秦檜獨自留了下來,對高宗說:「羣臣對戰與和意見不統一,無法決策,如果陛下決定要議和,就請陛下專門和我討論,不要讓大臣們瞎摻和了。」高宗不假思索就同意了。秦檜又說:「事關國家命運,請陛下考慮三天再作定奪。」過了三天,秦檜又獨自留了下來,高宗進一步表明了要議和的決心。秦檜心裡還是不踏實,說:「請陛下再考慮三天。」又過了三天,兩人再次單獨見面,「檜復留身奏事如初,知上意確不移,乃出文字乞決和議,勿許羣臣預。」《奸臣傳》是鞭撻秦檜的,這樣的記載是不是有點意味深長?

很少有人知道,秦檜原本是個力主抗金、反對求和的強硬派。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進攻東京汴梁,當時還在國子監擔任學正(掌學規與訓導)的秦檜慷慨上書,說金賊貪得無厭,割地給銀子是滿足不了他們的慾望的,為今之計,只有強軍固本,舉全國之力抗擊金人。朝廷沒有理會他的建議,反而派他作為張邦昌的副手去金營議和,秦檜認為「是行專為割地,與臣初議矛盾,失臣本心」,連上三章,堅決推掉這個屈辱的差事。金人立張邦昌為傀儡皇帝,秦檜堅決不在百官的推舉書上簽字,還給張邦昌寫信,勸他千萬不要這麼幹,「雖興亡之命在天有數,焉可以一城決廢立哉?」

秦檜知道,戰與和,關乎南宋命運,所以請皇帝冷靜思考了六天,確認了高宗的議和之心堅定不移,這才正式寫下奏章,請求皇帝確定議和為國家策略,再也不許羣臣唱反調。宦海沉浮,冷暖自知,秦檜終於明白了,要想把官做得穩穩噹噹的,就必須聽老大的。所以,和或者戰,最後的決定權在趙構。理當所然,殺嶽飛的決定權不在秦檜,也在趙構。此後,有很多主戰大臣彈劾、攻擊秦檜,高宗是這麼回答的:「檜,國之司命。」司命是什麼?即掌管人的生命的神,高宗這樣一個評價,誰敢再說什麼?所以,「言者遂沮」。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宋廷加封秦檜為建康郡王,進秦熺為少師,皆致仕。當晚,秦檜去世,終年六十六歲,追贈申王,謚號「忠獻」。 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下詔韓侂胄(tuōzhòu)出兵北伐,四月,追奪秦檜王爵,改謚謬醜。《謚法解》說:「名實不爽曰謬,怙威肆行曰醜。」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掌權,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又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謚號。

秦檜墓中的石碑上記載了一段文字,根據這段文字顯示,秦檜與嶽飛在生前還是朋友,根本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勢如水火。碑文中還說了嶽飛的死與秦檜有一定的關係,但並沒有明說,或許

他只是一個參與者,而並非是直接殺死嶽飛的兇手。古代皇帝纔是最高地統治者,擁有生殺大權,而嶽飛正是觸犯了統治者的禁忌,嶽飛不死,宋高宗難以坐穩皇位,而秦檜只是看透了宋高宗的心思,於是說出來他的想法,而後世的皇帝為了保護宋高宗的名譽,就將秦檜描繪成了殺人的兇手,所以宋高宗纔是真正的主謀,而秦檜只不過是一個背鍋的人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