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逆北

  01昂貴的和平

  1918年3月3日,在位於東歐的佈列斯特-立托夫斯克要塞裏,正進行着一場緊張的談判。談判雙方分別是蘇維埃俄國政府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政府,他們所討論的內容,是和平的問題。

  那麼這得從何說起呢?原來,就在這次談判之前,俄國內部因難以忍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給經濟帶來的沉重打擊,而發生了劇烈的革命。在革命過程中,布爾什維克戰勝了社會民主黨人與其他競爭者,成功建立起了蘇維埃政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蘇俄。

  新政府很清醒地意識到,將戰爭拖下去只會讓自己步前任後塵,因此,和平是極爲必要的。在這次談判中,爲了達到和平的目的,蘇俄被迫讓出了西部地區大量的煤田與鐵礦,德國人欣喜萬分,攻勢隨之減弱,蘇維埃俄國似乎得救了。

  (條約簽署現場)

  02敵對勢力從四面八方襲來

  可是,問題並沒有結束,由於蘇俄的勢力暫時退出西部地區,西部的獨立勢力趁機興起,在烏克蘭與波羅的海沿岸,都有排俄運動發生。

  這還不算,就在蘇俄政府把精力傾注於同德談和一事的時候,在自己的國家內部,發生了巨大的叛亂。原沙俄黑海艦隊司令高爾察克與一部分政客聯合起來,建立起了新的政府,試圖於蘇俄分庭抗禮。他們進展神速,忠於蘇俄的軍隊難以抵擋,頻頻後退。協約國一看有機可乘,更是派出軍隊在黑海的塞瓦斯托波爾港口登陸,由於協約國軍隊的加入,局勢愈發複雜了。

  讓蘇俄政府頭疼的遠不止這些,原先的沙俄將軍鄧尼金,也在俄東部地區扯起了反旗,鄧尼金主動同協約國集團接洽,藉此獲取軍火和糧食的支持,他與高爾察克相互呼應,給蘇俄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在高爾察克和鄧尼金之外,還有一股勢力也異常猖獗,他們就是由俄國土匪頭子謝苗諾夫率領的騎兵。這些人散漫慣了,他們既不認同高爾察克等的新政府,也不支持蘇維埃,而是想着如何在這混亂局勢中撈一把。謝苗諾夫的部下肆意劫掠伏爾加河畔的村莊,並殺死布爾什維克與其他反抗的平民,屠殺劫掠的恐怖,籠罩在俄國百姓的頭頂。

  03蘇俄遷都,組織反擊戰

  面對四面八方的敵對勢力,以列寧爲首的蘇俄政府決定轉移到位於內陸地帶的莫斯科。事實證明,由於遠離了易受攻擊的沿海(聖彼得堡),蘇俄得以從容佈置接下來的防禦工作。

  防禦工作從三方面展開,第一,組建新的軍隊,前沙俄的軍隊組織散漫,缺少武器與訓練,這樣的武裝,顯然是無法擔當起反擊敵對者的重任的。於是,在人民委員托洛茨基的親自領導下,配備新式武器、接受政工人員約束的蘇俄紅軍建立起來了。

  托洛茨基知道,光發武器也不行,重要的是訓練。因此,他不拘一格的大量任用前沙俄軍官協助訓練部隊,官兵逐漸掌握了基本的作戰法則,這無異有利於迎接接下來的殘酷戰爭。

  (蘇俄的宣傳畫報)

  第二,就是建立完整的後勤補給機制。前沙俄軍隊之所以會那麼快失敗,就是因爲後勤系統的崩潰。因此,爲了讓紅軍喫飽飯,蘇俄政府除在城市實施配給制外,又派出了大量人員前往農村徵糧。經過短期動員,大量糧食逐漸彙集於軍隊所在的地區。同紅軍的敵人喫了上頓沒下頓相比,紅軍真的是幸福多了。而有了糧食,紅軍更是士氣大增。

  第三,就是開展戰俘的釋放工作。一方面,由於糧食有限,蘇俄必須通過釋放一部分戰俘來緩解壓力;另一方面,蘇俄也可以藉此達到輸出革命的目的。1918年5月,一批捷克人被送上火車,他們計劃一路向東,從海參崴坐船離開俄國。

  04捷克兵團的叛亂與失敗

  計劃開始後,捷克人心裏翻了嘀咕,他們認爲,這樣做不單單是捨近求遠,更是俄國人的陰謀(其實俄國人這樣做,只是怕刺激德國人,因爲遣返的捷克戰俘很有可能加強協約國的力量)。因爲在這之前,已經有一些戰俘被送到了西伯利亞寒冷簡陋的勞改營裏。

  謠言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終於,捷克人一哄而起,他們奪取武器,殺死了蘇俄的押運人員,並坐着火車沿鐵路線一路衝殺,大量蘇俄人員死於非命,托洛茨基聞訊大怒,立即下令鎮壓。

  (叛亂的捷克人殺死了他們的押運者)

  一些西方媒體聽聞此言,肆意炒作,不斷誇大這場叛亂的正面意義。但很快,蘇俄軍隊在喀山擊敗了反動叛亂的捷克兵團,叛亂被蕩平,距喀山不遠的莫斯科也鬆了口氣。

  05托洛茨基將敵各個擊破

  托洛茨基不愧是一個天才,他清楚地看到,國內的反叛勢力雖然聲勢浩大,但彼此缺乏聯繫,如果蘇俄軍隊可以集中起來,將其各個擊破,那將會改變眼下的局面。

  因此,經過近一年的僵持,蘇俄紅軍在東向集結了數以十萬計的野戰兵團。1919年秋,高爾察克不知對方的底細,貿然向蘇俄的烏拉爾山脈防禦陣地發動進攻,結果,衝在最前面的軍隊很快遭到了蘇俄炮火的沉重打擊。就在高爾察克準備另選方向進攻時,蘇俄的步騎兵從兩翼包抄過來,高爾察克的意志崩潰了,不得不向東狂奔,最後被紅軍追上處決。

  高爾察克一完,鄧尼金的處境,也困難了起來。他和高爾察克一樣,本來就對陸地作戰缺乏研究(高爾察克是海軍將領),而自己的部下,更是仗着有協約國的支援胡作非爲。高級軍官們把供給軍隊的物資設法變賣,供他們自己花天酒地,士兵凍餓難耐,更不肯出死力作戰。

  紅軍逐漸摸清了對方的底細,於是雙管齊下,加大了軍事與政治攻勢,不少鄧尼金的官兵趁機倒戈,直到把鄧尼金抓起來獻到紅軍面前。1919年底,鄧尼金兵敗被俘,經過審訊隨即處決。高爾察克與鄧尼金一死,國內反叛勢力羣龍無首,更是走向毀滅了。

  至於謝苗諾夫的匪幫,本就是遊離於二者鬥爭之外的,當他們發現蘇俄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後,自己的內部也發生了分裂,一部分人扔掉武器逃之夭夭,一部分人選擇加入紅軍,而謝苗諾夫本人,則喬裝改扮離開了俄國,流亡於中國和日本,1946年,謝苗諾夫被蘇軍捕獲處死,結束了他複雜的人生。

  06內戰的代價與更大的挑戰

  當然了,在敘述紅軍的軍事勝利同時,也要看到,戰爭造成了大量田地的拋荒與人口的死亡。據相關人員統計,蘇俄的內戰直接造成了至少300萬人死亡,工農業生產也是銳減了近三分之二。這對贏得內戰的蘇俄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國內反叛勢力瓦解後,曾經試圖干涉俄國內戰的協約國軍眼看大勢已去,國內反對聲音又不小,也紛紛撤出。到1920年,除西伯利亞還有少量日軍盤踞外,大部分外國干涉軍都離開了。

  出乎意料的勝利,極大振奮了莫斯科高層,可是,人是很難不被勝利衝昏頭腦的。由於輕敵,由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的十五萬蘇俄紅軍在波蘭華沙城下遭遇重創,殘酷的事實似乎警示着蘇俄上層,贏得全面的勝利,還需要更大的努力。

  (蘇俄的經濟改革,已經徐徐展開了)

  參考文獻:

  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建華《世界現代史》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格瓦特《戰敗者》 譯林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