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您分享作家陳斌先關於中篇小說《寒腔》的創作談。《寒腔》,原發《江南》2018 年第6期,《小說月報》中長篇專號2019年第1期選載。

陳斌先 男,20世紀60年代生人。自1986年以來,出版長篇紀實文學《李學先》三部曲(與許輝、柯原合著)、小說集《吹不響的哨子》《知命何憂》《蝴蝶飛舞》。作品入選多種選刊選本。曾獲安徽政府文學獎、魯彥周文學獎等獎項。

愛或許可以用來傷害的

——《寒腔》創作談

文│陳斌先

廬劇是安徽地方戲的一種,原名倒七戲,俗稱小戲、小蠻戲、禱祭戲等,因其盛行古廬州(現合肥),故得其名。廬劇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受各地語言和欣賞習慣的影響,分爲西、中、東、北四個分支。西廬主要孕育於皖西大別山地區,以江淮之間的民間歌舞藝術爲基礎,吸收了花鼓戲、端公戲、嗨子戲、徽劇、京劇、採茶戲等戲種的藝術元素,形成唱腔特徵鮮明的稀有劇種。廬劇的唱腔主要分爲主調、花腔兩大部類,主調分爲寒腔、二涼、三七、老生調、小生調、老旦調等。寒腔是廬劇的主要唱腔之一。最早接觸到的戲劇便是廬劇,小時候跟着大人看戲,廬劇的唱腔早已植入幼年的記憶,尤其不能忘記二涼轉寒腔的唱腔,難以忘懷其間由高亢轉爲悲涼的寒苦之美。

2017年的春天,一直讀書冥思。也許機緣巧合,也許命裏註定,就在那個春天,到處飄飛柳絮的季節裏,市廬劇團送來一本《皖西廬劇》,書印刷質量很好,文圖並美。隨意翻閱間,心裏突然有了悸動,尤其看到坊間戲說李鴻章出訪德國,把“倒七戲”作爲大清國的國歌當場演唱,矇混過關,嘴角掛上一抹微笑,那種會心,的確讓我眼睛一亮。當時想,是不是也該爲廬劇做點什麼呢?那個春天腦海裏一直響着廬劇的旋律,可我一直找不到切入點,不知如何起筆。通過不停接觸廬劇人,得知另一個真實發生的悲劇故事,那是某年的冬天,大雪紛飛的日子,市廬劇團爲了進大別山區慰問演出,頂風冒雪出行。時年雪大成災,到處封路,但也不能阻擋廬劇人的獻藝決心,慰問演出途中,由於山路陡滑,出了車禍,一次死傷七八個人,據說其中有骨幹演員四五個之多。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裏多了悲涼,也多了感動,我想,這或許就是點燃我激情的寒苦。

小說着力構建兩代廬劇人追藝道路上的步履沉重和艱辛,以洪霞、水月母子爲代表的兩代廬劇人爲了廬劇發展,尤其豐潤唱腔,做出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努力。洪霞從計劃經濟時代走來,她在從藝道路上可謂一帆風順,可在個人情感上分不清戲裏戲外,造成迷惘、苦痛和執念。句天蓬由追戲到追人,掛在嘴上的便是:“喜歡沒有錯”。是的,癡迷和喜歡本身無錯,可把對廬劇的偏愛落腳到洪霞身上,直至把洪霞逼上不歸之途,其中滋味無法說清對與錯,多了複雜的因子。紅霞的丈夫秦易飛應該說是理解洪霞的,可那種理解僅僅陷於表層,不是精神的契合。隨着人性的缺陷凸顯,秦易飛忘卻了自我,處處委屈洪霞,直至成了悲劇發生的直接推手。水月帶着對秦易飛的怨恨,爲了繼承母親藝品,師從母親同事武二妹,最後在武二妹的教導下,成爲新一代廬劇演藝傳承人。隨着時代的發展,大小劇種都陷入尷尬的境地。發不了工資,無法生存成了不爭的事實。爲了廬劇的發展,新任團長長生想方設法,乃至不怕喪失原則來維護廬劇的成長,他與水月的恩怨短長以及彼此差異化的精神對抗,成了小說的中心。這時出現了句天蓬的兒子句一廳。句一廳受父輩影響,同樣癡迷廬劇,他的帶有條件的資助,簡單說只爲滅了水月的骨氣和精神品質,隨着對峙進一步進行,他也在反思,究竟誰傷害了誰?其父句天蓬在洪霞去世後,一直沉迷在後悔和思念之中,得了老年癡呆症後,還念念不忘洪霞,把一生的癡迷化作了具體的傷痛,誰爲他的傷痛負責呢?帶着這種追問,句一廳處處爲難水月,見到水月故意說,癡迷廬劇沒錯,追星更沒有錯。以水月和句一廳爲代表的兩代人的恩怨纏繞出下一代人的因愛好廬劇產生的新的精神對峙。這裏承述的只是故事層面,小說不是故事,故事只是一個承載器。寫作三十多年,近幾年內做了一些迷思之後的改變,這個改變來自於把筆觸放在了“精神品質”這個形而具的東西上,爲此寫了一批小說,《寒腔》只是其中代表之一。所以在寫作時,我把人物的精神面貌、靈魂悸動、況雜委屈,統統隱藏在背後,儘量營造出一種複雜多味的另一種寒腔。

小說的況味只有到小說的本體中去體會,這裏想說的是,生活中有很多愛或許可以用來傷害的,句天蓬因爲愛,傷害了最癡迷的人;秦易飛因爲愛,誤傷的親人;長生、水月等因爲愛廬劇,不惜傷害自尊、吞嚥委屈。生活中,有很多無法把控的東西,最終走向與最初本意往往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結果,乃至還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局,其中的滋味也許纔是小說應該表達的東西。

近十來年,陸續發表了六十部中篇小說,雖數量可觀,質量並不喜人,一直糾結其中,彷彿也成了受害人。但願從《寒腔》開始,有了新的覺醒。感謝《江南》首發,感謝《小說月報中長篇專號》選載,雖過知天命之年,最終支撐自己的或許還是叫作小說的東西,它在,活着纔有底氣。尤其近些年,與小說的關係甚至到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共生境地。好吧,註定與它共生,何懼傷害呢?這或許就是我的人生寒腔,雖寒苦,卻也綴上樂趣,但願生生不息。

小說月報微信專稿

《小說月報》2019年中長篇專號一期

長篇小說

盛可以息壤

選自《收穫》2018年第5期

中篇小說

碉堡

選自《十月》2018年第6期

王 愷雨期的浮生六記

選自《上海文學》2018年第9期

陳斌先寒腔

選自《江南》2018年第6期

弋 鏵梅事

選自《芒種》2018年第11期

班 宇槍墓

選自《山花》2018年第10期

王宗坤也許愛情曾經來過

選自《朔方》2018年第11期

徐 衎紅牆綠水黃琉璃

選自《花城》2018年第6期

韓永明春天裏來

選自《長江文藝》2018年第10期

敬告讀者:2019年期刊徵訂全新開啓。《小說月報》《小說月報·大字版》2019年起將擴容,以更豐富的內容服務讀者,定價調整爲每期15元。《小說月報》中長篇專號,每年4期,每期推薦一至二部文壇最具話題性長篇新作、五至八篇名家新銳精彩中篇,2019年起調整爲每期25元。

小說,就是小聲地說

小說月報微信 刊物最新動態,作品精彩文字,作家創作感言,讀者閱讀心得,文壇潮流脈動,隨時隨地向您報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