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堪比遊戲編年史的協力名單

梅原大吾

7月裏論專業程度,只有輕羽和高分能一較高下


上個月跟高中好基友吹牛,說遊戲機收集的差不多了,就差一臺街機了

然後就被告知新出的《高分少女》裡面有街機背景

我沒看過漫畫,平時也不怎麼看連載漫畫和TV動畫,純粹是朋友介紹

不是漫畫粉絲,那就直接聊聊劇情吧

總結就是少男少女青春期的小心思

90年代的矢口 春雄和大野 晶/日高 小春的故事(目前愛奇藝追到第8集)

看貼吧吹水,可能最後日高 小春不敵大野 晶

故事情節原本我只能打80分,出於自己也是90後

於我而言年代感很強,小時候也幹過成謎於街機廳,經歷過和幾個妹子吵吵鬧鬧

所以情懷+回憶,我個人想給《高分少女》打95分

青蔥歲月,吵吵鬧鬧,在男孩子最貪玩,女生最單純的年紀

我們可能或多或少錯過了自己的大野 晶,日高 小春吧

穿著背心,穿梭於充滿油膩的街機廳,和妹子們拌嘴的日常

隨著時間洪流裹挾前進,美好的過往終究成了回憶

作為回憶向的動畫,如果有類似經歷,應該會很喜歡

如果沒有經歷過,看看街機的發展史也是極好的


用遊戲史來講述情感史。女主角大野全程沒說一句話,用遊戲獲得的反饋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這種誇張的手法卻能贏得觀眾情感的觸動。與其說是在講遊戲史,還不如說在給我們撒狗糧!人家天天打遊戲都有兩個漂亮妹子喜歡!但是這部番太他媽感人了!
七月最驚喜的番,個人超愛,可惜女主不是小春。

動畫第3畫,當女主奔向男主的懷抱,瞬時間熱淚盈眶的時候,動畫迎來了第一個小高潮。不過這突然間情感的迸發並不關乎愛情,如果是,那至多隻能算少男少女間朦朧的依戀。故事真正想要表達的是理解,兩個某種程度上被孤立和邊緣的靈魂,通過遊戲這一載體最終建立起連接後的理解。這種對「理解」的渴望於很多遊戲老玩家並不陌生,畢竟他們大多數人也經歷過被貼上「壞孩子」或者「異端」的標籤。

相信很多被這部動畫感動的人,都明白我所說的渴望被理解指的是什麼。和歌舞廳,錄像廳,撞球廳等外來引進的娛樂場所一樣,遊戲廳過去也常常成為遊手好閒之人聚集地的代名詞。家長們對遊戲廳是始終保持警惕的。去這樣的地方玩基本約等於和社會青年廝混。他們這樣擔心也不無道理。可以說,電子遊戲這種娛樂形式的出現就是帶著原罪的。

而隨著家用電腦的普及,孩子們不用去遊戲廳也能在家玩遊戲了。不過不久之後網路遊戲的出現,令遊戲被官方打上了「電子海洛因」的標籤。這個鍋一背就是十多年。因此,80,90年代出生的一代,玩遊戲長期被迫處於一種半地下和不被認可的狀態。也許偶爾玩玩也沒什麼,但對於真正熱愛電子遊戲的玩家,就難免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籤。

故事開端的衝突正來自於男主內心的獨白,我是一個廢柴,學習成績不好,長得不帥,沒錢,被人瞧不起,我什麼都沒有,唯一有的就是遊戲技術了啊!這也是為什麼他不能容忍街霸2被人打敗的事實。所以他並不是極端好勝,只是為了捍衛自己所剩無多的尊嚴。這一點從後來故事的走向也能看出,在陪女主在遊樂園遊玩的過程中,只是擔當了陪玩的配角,完全沒有展現出爭強好勝的氣質。

男主找到了玩伴,不在被孤立,某種程度上找到了被這個世界理解的方式。那麼再看女主呢?同樣的,她也是被孤立的人,只不過在具體形式上和男主有所不同。

高智商,多才多藝,家境殷實,長相還漂亮。典型的白富美。但她依然是被孤立的,像大多數屌絲和白富美的故事一樣,她的憂慮是家裡管教過嚴,沒有人身自由。玩遊戲成了她僅有的和這個鐵桶一般的世界的對抗方式。同樣是打遊戲,打高分,但女主對遊缺乏簡單的熱愛,這是跟男主的本質不同。

儘管對遊戲有著不同的理解,這兩個被邊緣化的孤立個體,在無意間通過遊戲建立起連接。他們通過互相理解,抱團取暖,最終某種意義上達成了和世界的和解。

在看動畫之前,我以為這是一部和《頭號玩家》一樣,向老遊戲致敬的片子——當然某種程度上也的確如此。但從故事的走向看,遊戲作為一種題材只是一個表達少男少女渴望理解的載體。我沒有看過漫畫原話,不知後續劇情會怎樣展開,但就前幾畫的劇情而言,這個主題表達的已經很清楚。

畢竟,我們愛遊戲,但更渴望被理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