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慣了流行、聽多了搖滾、聽膩了rap

  這一次,我們把經典詩詞唱給你聽

  @人民陸軍公衆號爲大家精選了

  央視《經典詠流傳》中的

  詩詞歌曲(附賞析)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

  和詩以歌,傳唱經典!

  本期每週一歌推出

  經典詩歌唱出新feel~

  

  1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 析

  詩歌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波瀾壯闊的現象,必定不是肉眼能夠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言語帶有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構成舒捲往復的詠歎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着,“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爲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神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原本就短暫的說得更爲短暫,與前兩句把原本壯闊的說得更爲壯闊,是“反向”的誇張。開篇“以河之水一去不復返喻人生易逝”,“以黃河的偉大永恆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至極,卻又不墮纖弱,可以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

  2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 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悽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迴腸,感人肺腑。

  3

  《木蘭詩》(節選)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賞 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爲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爲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4

  《贈從弟·其二》

  東漢·劉楨

  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賞 析

  《贈從弟》(其二)貌似詠物,實爲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起首二句,即以鬆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鬆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五六兩句,由風勢猛烈而發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剛勁而拓寬爲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顯出環境的嚴酷和青松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格調更顯得悲壯崇高。松樹和環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松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出來。最後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之所以不畏狂風嚴寒,是因爲有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5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賞 析

  第一節,作者白描了“長亭”“古道”“芳草”三個意象。長亭外的古道邊,一片碧綠的芳草,綿延至遠方——儼然送別的背景。在中國古代,道路邊每隔一段里程,會設一亭驛,供路人避雨、休憩。

  久而久之,長亭成了友人、親人間的送別之地。長亭送別,路向遠方,芳草天涯——空曠、遼遠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傷之離情別緒。

  第二節,亦是白描手法,“風”“柳”“笛聲”“夕陽”“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時的景緻。晚風吹動着楊柳,彷彿在催促着臨行之人;“柳”字諧音“留”,蘊藉着深沉的不捨之情意。晚風也吹送着笛聲,笛聲於是稀稀落落地傳來。我們不禁會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聞笛》,笛聲嗚咽,相思之聲,在夜空中迴盪。

  到了第三節,作者由景生情,舊時知己各自天涯已難尋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贅言,淡淡感傷,已溢於言表。由此,我們得以明瞭作者幾許淒涼的心境。

  第四節,作者把自己的這種情愫推向了極致。如何消解這離別之愁緒,作者寄興於酒,把酒言歡……然而,愁緒終究無從消解。作者於是想到,今夜的睡夢中,也會感到絲絲寒意。至此,在時空的交錯中,作者以“酒後夢寒”總括全篇。

  縱觀整首《送別》,延續了婉約一派之風,柔美婉轉,清新淡雅,情意真切。句子的長短參差、押韻上口,使得《送別》詩意繚繞,促人回味。細細感知、回味之餘,我們會發覺,《送別》的意象和語言,延續了古典送別詩的一貫形式與格調。而《送別》的出現,以及風靡至今,也多少得益於此種悠遠的古典情懷吧。

  更多好歌

  敬請關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