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月4日,美國對伊朗的第一批制裁正式生效

而在一週前的7月的一個深夜,特朗普在推特上罕見的用全大寫的方式發送了一則推文,從推文內容看特朗普似乎暴怒了,他在推文中對伊朗總統魯哈尼咆哮道:

伊朗,絕對!絕對不要威脅美國,否則你將面臨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後果。

特朗普隔空咆哮後,伊朗總統魯哈尼也回罵道:

沒有人能踩了獅子尾巴,還能全身而退,與伊朗開戰,將引發全面戰爭。

美伊和平共處是世界和平的和平之母,而與伊朗開戰是一切的戰爭之源。

伊朗的聖城部隊指揮官則更直接的警告特朗普:

我們是有殉難傳統的國家,我們等著你,我們離你很近,你無法想像的近。

放狠話誰都會,如果世界上有放狠話大獎賽的話,那奪冠的無疑是特朗普

特朗普的選民大多數是美國中下階層人士,他們喜歡聽這種熱血沸騰的話

特朗普的選民們看總統這樣強硬的對敵國咆哮,特別痛快。

而知道點內情的朋友應該很清楚,特朗普搞伊朗,不過是在完成美國石油霸權的重要一步。

過去大家都在說,美國的石油霸權是建立在「美元石油霸權」之上的,因為全球石油的結算貨幣,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美元。

可這些年,因為各種原因,美國的「美元石油霸權」受到多方面挑戰

歐盟試圖用歐元進行石油貿易結算

俄羅斯和中國石油貿易結算用人民幣

以後如果可能,和伊朗也會用人民幣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也已經運行

全球正努力掙脫「石油美元」的桎梏,這是美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事。

如果美國無法控制各國用美元交易石油,那美元作為全球硬通貨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而美元價值大打折扣,將直接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你比如,當美國再發生類似於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的時候,你就不可能肆無忌憚的開啟印鈔機印美元,用不斷「印美元QE」的方式來將「金融危機」轉嫁給全世界。

美國國債鍾,負債已達到21萬億美元

而且美國作為全球負債最龐大的國家,目前已負債超過21萬億美元,這麼龐大的負債,如果沒有「美元」支撐,美國就可能一夕之間陷入巨大危機。

所以保障美元地位是美國最為核心的利益,誰想動「美元地位」我就對誰不客氣。

美國心裡這麼想,可真要做起來卻困難重重,你那些恐嚇制裁,武力威脅,對付對付小國或許有效,對付中國,俄羅斯,還有歐盟,就很困難。

你像中俄進行石油貿易,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美國就完全無能為力。

看起來,美國控制石油貿易的能力在持續減弱。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美國人找到了另一種方法,來控制石油貿易,從而完成他掌控「世界石油霸權」的最終目的。

這個方法是,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

在之前講氣候變暖的文章裏我提到過一句

特朗普與美國能源企業勾結,要完成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能源輸出國」的遠大目標。

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特朗普不惜推翻從1680年,美國都未建立前的先賢們制定的《禁止開發北極圈法案》

特朗普要打北極圈的主意,要打阿拉斯加的主意,其目的就是要讓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

目標

每天開採原油1200萬桶,要讓美國油,賣到全世界。

其實有點年紀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二戰的時候,美國曾是能源輸出國,同盟國的大量石油就來自美國。

而等到二戰結束後,特別是美國居民消費力大幅提升的黃金時代,石油需求量也急速攀升

從下面的統計圖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對於石油的進口依存度,是不斷提升的,尤其是在2000到2009這些年,更是維持在50%以上的高位。

這時候的美國,還是個石油進口國。

可為什麼才過了短短十年不到時間,美國就搖身一變,成了石油出口國了呢?

特朗普還放出豪言說,20年後,美國將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

美國為什麼敢說這樣的狂語?

因為「頁巖革命」

進入2010年後,隨著美國頁巖油和頁巖氣的開採技術不斷提升,開採美國豐富的「頁巖油氣資源」,成為可能。

大批大批的石油商人加入到開採頁巖油的隊伍中,在美國形成了一股不遜於當年「淘金潮」的「頁巖潮」。

在克薩斯州的鷹福特頁巖區,以及北達科他州巴肯頁巖區

科羅拉多州的奈厄布拉勒油田、俄亥俄州的尤蒂卡頁巖區頁巖區、紐約州的馬塞勒斯頁巖區

架設起一座座油井,使用最新的開採技術,開採頁巖油。

美國主要頁巖油產區

2011年,那是一個壯麗而美好的時代,那一年國際油價還在100美元以上,2011年4月29日甚至來到了每桶114美元,美國的頁巖革命給美國油氣商人帶來巨額財富。

然而美國的做法,得罪了其他所有產油國家。

你想啊,當全球石油需求總量不變的時候,你美國人突然搞出來那麼多石油,你自己美國先用,美國就不用再買別人的了,可你還不光自己用,你還出口賣給其他國家。

市場蛋糕就這麼大,你美國也要來分一口,還要分一大口,你讓沙特,伊朗,利比亞,阿聯酋,俄羅斯,委內瑞拉這些國家怎麼混?

尤其是中東那些光靠石油致富的國家,賣石油是人家的主要收入,你搶了人家石油蛋糕,人家還不跟你急?

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各大產油國就坐下來想辦法了,其實就是想辦法怎麼把美國「趕出」石油市場。

世界最大兩個產油國(組織)

一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一個是俄羅斯

來往越來越密切,這幫人就商量怎麼把美國人給趕出去

經過多方研究,這羣人很快想出了一個辦法,這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

打壓油價

根據他們評估,當油價在70美元/桶,以上時,美國頁巖油商人才有利可圖,一旦油價低於70美元/桶,美國的頁巖油商人就會開始虧本。

世上不存在願意做虧本生意的商人。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聯合打壓油價後,國際油價果然一路下跌,在2015年,跌破了50美元/桶

上面我們看到,2011年,油價還是114美元的高價位,四年後,各大產油國,為了把美國趕出石油市場,團結一致。

大家要知道,油價下跌,那些靠賣油為生的國家也蒙受巨大損失,可為了長遠利益,為了把美國趕出去,保證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各大產油國願意眼前喫點虧,以後補回來。

2014年,在這一年油價終於腰斬,跌破了50美元/桶。

可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還不滿足,他想要讓油價再來個腰斬,奧巴馬和特朗普是兩個世界觀,價值觀完全大相徑庭的人,除了都是男人外,你從兩人身上找不到任何其他交集。

在奧巴馬看來,油價不斷下跌,至少有兩大好處

一是美國人民受益,美國人民可以毫無顧忌的用油,反正油價那麼低,美國人民生活質量好了,選票自然也就來了。

二是打壓俄羅斯,特朗普雖然嘴上不斷否認,但這老頭無疑是親俄的,可奧巴馬則是旗幟鮮明的反俄先鋒。

石油,作為俄羅斯重要的外匯收入,打壓油價,就等於打壓俄羅斯。

有這兩大好處,奧巴馬巴不得油價跌到20美元/桶

於是奧巴馬很努力的推行一項計劃

就是「伊朗核協議」

當年各國其樂融融簽署《伊朗核協議》

伊朗,也是一個主要靠賣油為生的中東國家,伊朗的石油儲量也很豐富,可是因為美國制裁,伊朗的石油一直窩在老家裡,賣不出去。

這時候,奧巴馬來了,奧巴馬振臂一呼,叫上中,俄,英,法,德,加上美國自己和伊朗,總共七個國家,一起來推進「伊朗核協議」。

簽署「伊朗核協議」對奧巴馬有三個好處

一個是青史留名,這是相當重要的政治成績,諾貝爾和平獎在等著他。

一個是緩解中東危機,降低了中東發生核戰爭的危險

一個是解放伊朗石油生產能力,讓伊朗油沖入石油市場,讓油價「再創新低」

可以說,奧巴馬的計劃,全實現了。

2016年1月16日,奧巴馬簽署正式行政命令,取消美國對伊朗的封鎖和經濟制裁。

同一天,國際油價重挫,一度來到27美元/桶的低位。

大家看到2011年油價還是114美元的高位,五年後,就被打壓到27美元。

低油價,對於大多數老百姓是福,但對於美國能源商來說,是災難。

前幾年風風火火,轟轟烈烈的美國「頁巖革命」,早因為油價的不斷重挫而偃旗息鼓。

大批大批的油井停工,工人遣散,美國那些主要的頁巖油產區,全都銷聲匿跡了。

2015年美國的頁巖油鑽機數量,相比2011年高峯時期,減少了46%,當時,所有人都預估,2016年美國頁巖油鑽機數量會再減少20%

然而……

2016年11月9日,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5屆總統。

特朗普是的地地道道的富二代,父親是美國有名的房地產商,1946年出生的他,從小錦衣玉食,浸淫在資本家的樂園中。

特朗普太瞭解資本家們想要什麼了,太瞭解怎麼和資本家打交道了。

他的橫空出世,背後最主要的兩大金主

一個是軍火商

一個是能源商

軍火商給特朗普的目標很簡單,挑動國際緊張,多賣軍火

而能源商給的任務就更簡單了,多賣油,賣貴油

特朗普自然領命,成為資本家的有力喉舌,他上任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把油價搞上去。

把奧巴馬那混蛋搞下來的油價,搞上去!

石油商人要利,特朗普當然也要自己的歷史定位,只要是個政治人物,都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歷史定位。

我是不是美國偉大的總統?

我要當美國偉大的總統

那怎麼當?

擺在特朗普面前的一個最直接的,也最可能的方法,已經逐漸成型。

就是讓美國成為一個真正的「石油霸權」國家,非但要用美元掌控石油,更要用產油量掌控石油。

當世界的石油龍頭,把握在美國手上時,就不可能有國家能挑戰美國霸權。

特朗普制定了這樣一個「宏圖大計」

其實這也不是特朗普制定的「宏圖大計」,而是共和黨的一個長期戰略目標,有多長呢?可能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共和黨人就著手安排這個讓美國成為「世界石油霸權國家」的大戰略了。

將美國打造成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爭取日產量提高到1200萬桶。

如此一來,特朗普即討好了背後的金主,又給自己訂立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歷史定位。

恰逢這時,隨著美國新的科技進步,開採頁巖油的盈利區間從原來的70美元/桶,一路降降降,降到50-60美元/桶了。

也就是說,就算國際油價在50美元/桶,那些石油商人依然可以藉助新開採技術盈利。

到了2018年,更有頁巖油開採商宣佈,就算石油價格在30美元/桶,我依然可以盈利。

由此,想通過「低油價策略」來打垮美國頁巖油開採的企圖,徹底破滅。

而石油開採的利好,也給了特朗普更大信心,完成他想要將美國打造成一個「真正石油霸權國」的野心。

現在美國解決了國內自己的問題(擁有世界最大的石油產量)

那麼美國就要來解決國際問題了(成為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

那具體怎麼做呢?

該怎麼做,才能讓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呢?

要知道就算你能日產1200萬桶,沒人買也沒用。

畢竟產油和賣油,是兩件事

那有什麼辦法呢?

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方法也沒有什麼新鮮和奇特的

美國的做法就是——

消滅所有非同盟國的石油輸出國。

這話聽起來有點拗口,但不難理解

石油蛋糕就這麼大,十幾個人在喫,那我打死幾個,我是不是就能喫更多了呢?

從2000年至今,世界主要石油輸出國有這麼幾個

美國,俄羅斯,沙特,伊朗,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委內瑞拉,加拿大

(中國雖然也是石油產出大國,但基本上自己用都不夠,更別說出口了)

而這上面十個國家一列出來,其實是涇渭分明的

以美國為衡量點

分為反美陣營和親美陣營

反美陣營是

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

親美陣營是

加拿大,阿聯酋,科威特,沙特

而美國要確立自己的石油霸權,你是美國,會怎麼做?

當然是消滅石油輸出國裏的,反美政權。

2003年3月20日,美國總統小布希,率領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多國部隊未經聯合國授權,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強行入侵伊拉克。

戰爭爆發三週後,美軍第三步兵師,配合美軍第一裝甲師和第173空降旅,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巴格達淪陷。

9個月後……

2003年12月13日,逃亡的伊拉克強人薩達姆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搜捕出來,逮到薩達姆後,美軍立刻進行了DNA檢測,確定了是薩達姆本人。

2005年,在美國的監控下,伊拉克進行了大選,選出了親美的傀儡總統。

自此薩達姆反美政權被正式推翻,親美政權建立。

在美國石油霸權的名單上,劃去了一個名字,伊拉克

2010年,中東及北非各國陸續爆發「阿啦播(見諒)春天」,受此影響,2011年2月17日,利比亞也發生了「武裝,暴動」,利比亞統治者卡扎菲,強力鎮壓「暴動」。

隨即暴動演變為內戰,利比亞國內反卡扎菲勢力,與卡扎菲政府軍不斷發生激烈戰鬥。

反卡扎菲軍隊在擁有強大火力的政府軍攻擊下節節敗退,眼看著推翻卡扎菲政權的希望就要破滅……

3月17日,深夜,美國要求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在會上,美國甩出了一份草案,要求安理會進行表決。

很快該草案在美國的強力主導下,通過了

這就是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

該1973號決議內容,主要是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為美國加入利比亞內戰鋪平道路。

決議雖然3月17日通過,可美國的兩支航母戰鬥羣,卻早早等在了地中海和紅海。

聯合國決議一通過僅兩天後

3月19日,美國國防部啟動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軍事行動。

奧德賽黎明,先發射112枚戰斧導彈,摧毀利比亞海岸的防空力量,隨後美軍F15,F16升空沖入利比亞領空,對事先制定的500多處目標就是一頓狂轟濫炸。

其中,美國甚至還派出了三架世界最先進的「幽靈戰略轟炸機-B2」

在美國的強大空軍支援下,奧德賽黎明行動,幫助利比亞反抗軍拿下內戰以來首勝。

從2011年3月到10月間,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總共出動軍機26000架次,摧毀超過利比亞國內6000個軍事目標

9月23日,在美國的幫助下,利比亞過渡委員會(反抗軍)攻陷首都的黎波里。

2011年10月20日,全世界都看到了利比亞前統治者卡扎菲,被人從水管裏揪出來,一頓暴打後被反抗軍一槍打死。

2012年7月7日,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見證下,利比亞舉行大選。

自此卡扎菲反美政權被正式推翻,親美政權建立。

在美國石油霸權的名單上,又劃去了一個名字,利比亞。

查韋斯逝世,部分人民痛哭

2013年3月5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逝世,查韋斯執政期間,委內瑞拉依靠著高油價,推行各種社會計劃,讓查韋斯獲得了很高聲望。

然而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團結起來打壓油價,打擊美國頁巖油,油價一路下跌,這讓委內瑞拉失去了支撐保障社會運轉的,重要經濟來源。

加上新上任的總統馬杜羅威信不足,委內瑞拉國內局勢迅速動蕩起來。

此時美國看準時機,以委內瑞拉打壓反對派為由,展開對委內瑞拉的一系列制裁措施。

委內瑞拉貨幣,波利瓦爾

委內瑞拉嚴重依賴石油作為主要外匯收入,有石油就有美元,有美元就有民生用品,不管你是牙膏牙刷,衣服尿布都需要向國外購買,而國外商人只認美元,你用你自己國家的貨幣「波利瓦爾」人家不收。

所以委內瑞拉要從外國買民生必需品就必須依靠美元,而石油又是委內瑞拉最主要的「美元來源」,可現在石油價格大跌,手上的美元越來越少,人民自然無法再維持以前的生活。

加上美國的制裁,委內瑞拉的貨幣不斷貶值,幾乎成為「垃圾幣」,就更沒人要了。

2013年,30波利瓦爾,兌換1美元

2017年,10000波利瓦爾,兌換1美元

如此劇烈貶值,這垃圾貨幣,誰還要。

貨幣激烈貶值引發國內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

1980 年到 2015 年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

可以看到一個近乎90度的瘋狂上升

2017年,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更是超過1500%

其實委內瑞拉是一個石油儲量極為豐富的國家,在2013年,他曾是已探明石油儲量最多的一個國家。

按道理來說,這樣的國家,只要油價回升就能喘口氣,但委內瑞拉的局勢,並沒有隨著油價回升到70美元/桶而好轉,這是為什麼?

這就和委內瑞拉與美國的長年恩怨有關。

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是個舉世皆知的「反美鬥士」,坊間傳說,查韋斯一生躲過了美國CIA的63次暗殺,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但不管真假,美國人希望查韋斯死,肯定是事實。

2013年查韋斯真的死了後,美國人去了一個心腹大患,更趁著委內瑞拉國內政權不穩,油價下跌的機會,看你病,要你命,加大對委內瑞拉制裁。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前兩天剛剛被反對派用「無人機暗殺」

結果暗殺失敗

美國落井下石,委內瑞拉新總統更憤恨美國,於是決定繼續推行查韋斯時期的「執政套路」,即

發動「玻利瓦爾革命」

所謂「玻利瓦爾革命」,簡單講就是大辦國有企業,把外國的,私人的企業全都收歸國有,統一管理,然後將國有企業生產的利潤,再分配給人民。

2007年,查韋斯強行佔有了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在委內瑞拉價值120億美元的當地企業,埃克森美孚被迫退出委內瑞拉。

現在查韋斯接班人馬杜羅要仿效「前輩」的政策,也搞「收歸國有」那一套。

可你要知道,你用這種「搶劫」的方式,洗劫外國投資人的財產,那麼,誰還會來投資你呢?

誰還敢來投資你呢?

委內瑞拉貨幣已是廢紙,還不如用來燒火

因為沒有外國投資,委內瑞拉國內技術又落後,所以就算你有石油,有大量石油,你也開採不出來,加上社會動蕩,你的石油產量持續下降。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前些年還在世界十大石油出口國的委內瑞拉,如今已銷聲匿跡。

沒有外商敢投資,石油開採效率極低,國內通貨膨脹暴增,黑市交易猖獗,自己國家的人民都不用波利瓦爾這種垃圾貨幣,超市只收美元,歐元或人民幣。

馬杜羅看著貨幣崩潰,經濟崩潰,又來了一招

限定商品價格

市場上每樣商品,都規定其最高價,任何人不準賣的超過這個最高價,誰超過就抓誰,哪個超市敢超過就把超市充公,收歸國有。

你以為是笑話?

這都是真是,委內瑞拉政府就是說,哪家超市或者商店,賣的東西超過限定價,就把它收歸國有。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8年出具的最新評估報告

估計在2018年,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將高達1000000%(一萬倍),經濟萎縮18%。

這是委內瑞拉連續三年出現雙位數經濟委縮,而在過去五年,委內瑞拉的經濟規模已經萎縮了一半。

這樣的國家,美國都不用做太多動作,它自己就崩潰了

於是,在美國石油霸權的名單上,又劃去了一個名字,委內瑞拉。

那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之前的那張石油霸權圖

反美陣營是

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

親美陣營是

加拿大,阿聯酋,科威特,沙特

伊拉克殺了薩達姆建立了親美政權

利比亞殺了卡扎菲建立了親美政權

委內瑞拉死了查韋斯,國內極為動蕩

現在擋著美國成為「石油霸權國」的「石頭」只有兩塊了

一塊俄羅斯

一塊伊朗

那接下來的目標是誰,大家應該一目瞭然了吧。

什麼核武器,什麼中東危機,在美國眼中,伊朗最大的威脅不是擁有一兩顆原子彈,而是伊朗的石油。

伊朗石油是阻礙美國成為「真正石油霸權國」的障礙。

所以特朗普才如此強硬的,不管誰罵誰阻止,都一意孤行的要退出伊朗核協議。

特朗普簽署總統令,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

對特朗普的「石油霸權夢」來說,退出核協議有三大好處

一是不讓伊朗石油賣出來

二是通過制裁,造成伊朗國內動蕩

三是通過製造危機,拉抬國際油價

而對於特朗普來說,要踹掉伊朗這塊石頭,「退出伊核協議」是開始計劃的最關鍵一步。

你只有退出「伊核協議」纔能有後面的故事。

那後面的故事是什麼呢?

就是解決伊朗。

在特朗普政權的佈局中,要搞掉伊朗基本分為上中下「三策」。

上策,支持伊朗反對派,推翻伊朗目前政教合一的反美政權,重新建立一個像上世紀70年代一樣的親美政權。

中策,讓伊朗陷入敘利亞模式,美國不直接參戰,讓伊朗人打伊朗人,國家陷入煉獄,永無寧日。

下策,美國直接參戰,和伊朗聖戰衛隊打響正面戰爭。

這「三策」不管哪一策的前提,都是「退出伊核協議,重新制裁伊朗」。

所以,特朗普制裁伊朗,是必然的事,因為那是服務於他「美國石油霸權大戰略」的。

為了實現這「三策」美國目前先制裁伊朗,制裁的目的就是讓伊朗人民生活的越來越辛苦,從而誘使伊朗人民推翻目前的反美政府。

這絕不是不可能的是,即便伊朗的「政教合一體制」看起來牢不可破,但伊朗這幾個月已經發生多起針對魯哈尼政府的暴動。

有意思的是,每次針對魯哈尼政府的暴動發生後,魯哈尼政府就會組織一場規模更大的反美油行,所以伊朗一些城市有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場面。

一邊是反魯哈尼政府暴動,一邊是反特朗普的反美油行,伊朗人民到底支持誰,目前還很難說。

伊朗貨幣(裏亞爾)

但從長遠來看,如果美國長時間封鎖和制裁伊朗,而伊朗政府想不出好辦法解困的話,那人民生活一日苦似一日。

從今年5月起,伊朗貨幣(裏亞爾)一路狂瀉

5月份1美元兌60000裏亞爾

8月份1美元兌120000裏亞爾

三個月時間,裏亞爾就貶值了一倍。

伊朗政府為了阻止裏亞爾持續貶值,為了讓民眾繼續使用裏亞爾,做了兩件事。

一件是採取《伊斯蘭革命領袖抵抗性經濟決策》,簡單講就是禁止1339種貨物的進口。伊朗政府這樣做,是希望控制國內對於美元的需求。

國際結算貨幣大多是美元,現在我不準進口這些商品,那也就不需要美元去買這些東西了。

伊朗央行副行長

伊朗政府做的第二件事

是抓人

伊朗央行副行長涉嫌經濟犯罪被逮捕,這裡的「經濟犯罪」其實是說他利用黑市的外匯交易「發國難財」。

除了央行副行長外,一起被逮捕的還有六個伊朗黑市的黑市商人。

伊朗這兩個動作,都是想要避免本國貨幣快速貶值,變成一張廢紙,當本國貨幣成一張廢紙時,那這個國家也離崩潰不遠了。

但,這就是美國想要的,美國的「上策」,就是希望伊朗現在的政教合一反美政權崩潰。

現在伊朗禁止進口1339種商品,如果我們點開商務部網站去看的話,會發現他禁止的幾乎都是民生用品

什麼蜂蜜,茶,食用油,紡織原料,紙漿原料,陶瓷用品,全都是老百姓平時要用到的東西。你禁止這些東西進口,老百姓的日子會好過嗎?

目前美國只執行了第一波對伊朗制裁,而第二波要到11月才開始。

第二波的制裁,針對的就是伊朗石油。

到時候美國禁止世界各國和伊朗做石油貿易,而目前伊朗油的前四大買家是

中國(24%)

印度(18%)

韓國(14%)

土耳其(9%)

在制裁前伊朗必須說服這些國家,至少獲得這些國家的支持,不甩美國的警告和制裁,他才能將國內的危機降到最低。

美國,為了達到其掌控「石油霸權」的目的,已經接連剷除了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倘若伊朗再被剷除(不管是國內內戰還是政教合一政權倒臺)

那石油輸出國裏的反美陣營只剩下俄羅斯一人了

而那些親美陣營裏的,沙特,阿聯酋,科威特都是美國的盟友,長年受到美國的軍事保護,買的也全是美式裝備,美國讓他們往東,他們哪敢往西,有時候喫點虧也要聽美國的。

在美國的「新霸權野心」中,30年後,美國是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同時也有能力主導國際油價,那個號稱

是「自由市場」的油價市場,當大多數反美石油輸出國都被美國消滅後,石油開採多少,輸出多少,就由美國來主導了。

美國的戰略野心,長遠而完整,讓人不寒而慄

而此時,能不能護住伊朗,就成為能不能阻止美國完成其石油霸權的重要一步。

不久前,環球網一篇名為《美國要世界不買伊朗油,中國怎麼辦》的社評文章,基本明確了中國的態度。

對中國來說,不隨美國起舞,維護國際多變貿易體系,纔是中國的最大利益所在,如果讓美國完成了「石油霸權戰略」,那對中國極為不利。

而且,特朗普的野心太大,大到讓人害怕。

微信搜索,微觀系列,獲取更多好文


主要為了消滅伊朗修正主義:

美國認為,世界末日的前置條件是以色列復國,建立第三聖殿,而後七印揭開,基督徒與敵基督決戰。

伊朗認為,世界末日的前置條件是以色列復國,馬赫迪現世。

而伊朗修正主義集團作惡多端,恐懼末日審判。寧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竟禁止自稱馬赫迪,並大肆自稱逮捕馬赫迪的人。致使在以色列復國,紅色母牛降生的大好形勢下,末日決戰仍然無法開啟,導致無數義人無法復活。

對這種修正主義叛徒集團,當然要砸爛他們的狗頭了。


一言以概之:

特朗普給了以色列一顆毒蘋果;普京被迫流盡最後一滴血;魯哈尼倒臺,伊朗政治洗牌在即!


5月2日,美國正式取消對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的制裁豁免。豁免名單中,印度、中國、土耳其、韓國等8個國家地區榜上有名。沒了保命金牌,這些國家是否會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全世界屏息以待。

不止制裁豁免權的取消,這兩個月裏,特朗普在中東、歐洲可謂動作頻頻。儘管「友邦驚詫、萬國反對」,但不得不承認,特朗普在短短兩個月內,便打出了套令人眼花繚亂而又不容小覷的組合拳,今天咱就來梳理分析下這一連串「大事件」背後,心懷鬼胎的各方都在琢磨些什麼。


集三千寵愛於伊朗一身

首先是3月25日,內塔尼亞胡在白宮跟特朗普簽了份公告:大美利堅正式承認以色列擁有戈蘭高地此前咱就聊過,戈蘭高地在阿薩德手裡是沒事炸炸以色列的固定炮臺;被以色列佔領後則成了根開塞露,想啥時捅進敘利亞肛門(大馬士革)就啥時捅。

而儘管以色列靠武力強佔戈蘭高地半個世紀,但從法理上看,敘利亞始終擁有戈蘭高地的主權。這意味著只要阿薩德肱二頭肌夠發達了,就有能力以收復主權為由把以色列按地上摩擦,美國爸爸還沒藉口拉隊友。

但現在特朗普以色列主權,相當於要剝奪敘利亞出兵戈蘭高地的「軍事正義性」,哪天敘利亞真膽兒肥敢跟以色列掐架搶地盤,白宮隨時能借口「以色列遭入侵」擼袖子下場揍人!

(在美國有武力干涉的藉口與可能性時,只求留一個中東踏板的普京是不會幫著敘利亞去錘以色列的)

這一波看似針對的是敘利亞,實際上搞的還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敘利亞部署了8萬大軍來掐ISIS,還建了幾個導彈基地日夜對準以色列全境!而這兩年ISIS消停不少後,伊朗可沒少幫著敘利亞圍繞戈蘭高地跟以色列幹。

因此一旦戈蘭高地主權歸了以色列,只要伊朗再搞事,美國就有藉口加大對伊制裁甚至直接對德黑蘭動刀子!也由此,以戈蘭高地為導火線,特朗普激化了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矛盾,並成功將以色列放在了對抗伊朗的最前線!

還不夠,打著摩擦敘利亞的名頭搞伊朗,容易被國會那幫槓精指著鼻子罵,藉口這種東西咱不嫌多隻嫌少。於是乎,特朗普在4月8日宣佈: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寫進了「恐怖組織小本本」裏。

恐怖組織小本本算是美爸爸慣用的伎倆了,任何被欽定進本本里的組織,將享有以下幾項會員特權:

美軍有權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該組織發起攻擊√

任何跟這家組織做生意拜把子的都可能享受制裁通緝一條龍服務~該組織別想通過任何國際銀行系統借高利貸買足彩了,連支付寶掃共享單車都不行!該組織的頭頭們將有機會享受無人機上門、海豹部隊仙人跳、戰斧導彈SPA等專屬服務,包郵哦親!

以前咱也說過革命衛隊,那是由伊朗最高領袖直接指揮,擁兵12萬、手握伊朗導彈系統與全球情報網、壟斷國內石油建築和通信行業的龐然大物。特別衛隊的核心單位「聖城旅」,其光是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部署的導彈火箭彈就有數萬枚。

人伊朗自己也說:聖城旅將是未來進攻以色列的主力軍,革命衛隊有能力72小時內讓以色列連埋自己人的墳頭都不夠用!然後,這支在討伐ISIS的反恐戰爭中戰功赫赫的軍隊就成恐怖組織了......

這下邏輯鏈完整了,只要特朗普願意,他們隨時可以拋出這樣一個故事: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勾結恐怖組織「伊朗革命衛隊」入侵以色列,造成慘無人道的人道主義危機!總之,有了這個藉口,白宮就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反恐的名義對伊朗和敘利亞,發起他所想要的軍事打擊!

(全面戰爭可能要國會授權,但只是一場空襲、一次轟炸?妥妥給你安排上√)

而在22日取消豁免後,白宮開始挨個給豁免名單上的國家做思想工作。

在慈父特朗普的號召下,備受感(jing)動(xia)的日本連忙表忠心:父親大人在上,我們大..小日本帝國一直在減少進口伊朗原油,現在已經成功降到購買量佔比的3%了!韓國也是快馬加鞭地派人訪美上貢,瞭解慈父的旨意。

我世界強國印度是不可能屈服於這種帝國主義恐嚇的,他們開始抗議:「你美國佬做事總忽略我印度的國家利益,卡死伊朗石油是對我大印度的傷害!」

再然後,印度悄悄把從伊朗進口的石油量從17%降到了5%,還主動取消了所有委內瑞拉石油的進口合同...

(「印度這麼做,絕非贊成美國的行為,更非屈服於美帝淫威之下,而是因為我們與美國人民是老朋友、好夥伴√」印度人如此解釋道。)

至於取消進口後空缺的石油需求咋辦,川皇大手一揮、豪氣萬丈:「沒關係,我都安排好了。等伊朗石油出口清零了,靠我大美利堅、沙特和阿聯酋三國,保證國際市場有充足的石油供應!只要錢到位,拿石油泡澡都管夠√

聽了川皇保證供應石油的誓言,國際原油市場放心了許多...個屁啊,人伊朗125萬桶原油的日出口產量,是你讓沙特、阿聯酋短時間內增產就能填上的嗎???

至於買美國石油,拜託,你頁巖油貴成啥樣自己沒點ABC數?傻子才放著中東廉價石油不買去買你的。

沙特也一臉懵逼,在特朗普宣佈取消豁免後,第一時間宣佈拒絕立即增產填補市場空缺,光速打臉的技巧簡直不要太熟練。

(身體還是很誠實的,特朗普一宣佈取消豁免,美國原油價格立馬突破65美元/桶,日漲超2%)

大軍壓境,滅國只在談笑間

不管怎麼說,特朗普掐死石油出口後孤立革命衛隊,一下便捏住了伊朗的命門!為什麼呢?之前咱就提到,伊朗的石油、化工、運輸等最肥的肉都在革命衛隊嘴裡叼著呢。而去年美國對伊制裁後,伊朗收入已經少了快一半;如今再安排個全方位石油禁運,估計伊朗財政收入得降到原來的20%!

如此一來,很快最肥的肉就得涼成肉乾,別說「賺著亞歐的錢輸出伊朗的革命」了,估計革命衛隊連工資都發不起。至於手握軍權震懾國內宵小的哈梅內伊,還談啥逐鹿中東黃袍加身,坐等兵變自掛東南枝吧√

不想上吊也不想被別人上吊的伊朗高層被逼急了,開始發狠:

4月23日宣佈將所有美國軍隊列為恐怖組織,任何被伊朗俘虜的美軍,

直接處決不BB!

情報局盯著的美國間諜,也不養了,直接收網,一下逮捕了290名美國間諜!

還有二營長!把所有義大利炮中近程導彈全給我豎起來,直接懟著以色列和美國軍事基地,隨時準備幹他孃的一炮√

(至於那290名間諜的死活...人可剛宣佈不留俘虜,你說呢?)

沒完呢,你個小黃毛不是不讓咱賣石油嗎?想逼我禁慾,那就大家一起當和尚吧:只要美國敢掐死伊朗石油,德黑蘭將第一時間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全球有35%的海上石油經那地兒運輸)!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喝多了吹牛逼,據傳伊朗已有50多艘軍艦離港去波斯灣部署魚雷!

別看人家除了3艘3000噸的基洛級潛艇鎮宅子外,就只有快艇和百來噸的國產潛艇。等打起仗來,伊朗完全可以白天苟住、晚上再吭哧吭哧扛著快艇入海,一路衝去霍爾木茲海峽撒上幾十顆水雷。

真要這麼玩兒,美國那堆大型戰艦在霍爾木茲這麼小的口子裏,完全是防不勝防啊~更別提那些搞石油運輸的船老大了,只要海峽裏一天可能有水雷飄著,你就一天休想說服他們賭命去跑運輸!

(這兩個月來,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的軍事存在和演習次數與日俱增)

這下特朗普可來勁了: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太好了,正愁沒機會展(xuan)示(yao)一波我大美利堅的自由通航權呢~

大手一揮:

美國林肯號航母打擊羣向地中海進發!

斯坦尼斯號航母打擊羣向地中海進發!

部署中東的基薩奇山號兩棲打擊羣進入戰備狀態!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戰鬥羣巡弋於紅海至阿拉伯海間!

78架F-35進駐阿聯酋美軍基地,掐死波斯灣空域!

航母羣所屬全體宙斯盾級驅逐艦構成海灣封鎖線!

4500名海軍陸戰隊進入戰備狀態,準備奪島登陸!

軍艦羣進駐阿曼達港口,500裏即抵霍爾木茲海峽!

(轉瞬間,美國在中東地區就集結了三個打擊羣、四個航母羣。大軍壓境,滅國只在談笑間)

別急,海上天上安排完了,陸地咱也得安排妥當不是,之前一把屎一把尿養著的小弟可不能留著喫乾飯。於是乎,大批庫爾德武裝開始向奧馬爾油田增兵,這塊田是敘利亞最大的油田之一,正對地中海六室一廳春暖花開,算是庫爾德武裝最大的經濟來源了。

如今美國給庫爾德又是送挖掘機又是報藍翔網課的,讓小弟們抓緊在那挖戰壕挖隧道,就是為了防止敘利亞政府軍北上打穿奧馬爾油田會師伊朗。光在波斯灣清場就夠讓美國海軍頭疼的了,要真讓伊朗在地中海站穩腳跟,這仗還真沒那麼好打了。

(為了無死角清場,美國軍艦開始攔截檢察所有進出波斯灣的遊輪,並強扣偷偷販運石油的走私船隻)

當然,被制裁出經驗的伊朗早已做足了攻略:

①把自家油輪開公海上跟油販子倒爺們直接PY交易,全程現金不收支付寶;

②給點回扣,讓普京當回微商,把伊朗石油貼上俄國牌子往外賣;③悄咪咪運石油給伊拉克阿富汗,換成美金和金條在運回來;

(「如果不讓伊拉克阿富汗買油,保證美國在當地的駐軍第二天就全得癱瘓!」伊朗小聲BB)

而隨著豁免名單的取消,義大利、希臘、臺灣在去年就認慫停了進口,印度韓國日本抱怨了幾句也緊跟著斷油了,估計這些攻略很快就會派上用場。

當然也有頭鐵的小夥伴貪圖伊朗美色而不畏強權:

土耳其強調會繼續進口伊朗石油:「勞資纔是中東山dai王,輪不到你個小黃毛指手畫腳!」

歐盟悄咪咪看了下太上皇:「不讓用美金買,好吧,那就開發個新結算系統,用歐元買伊朗的石油吧~」俄國摳摳腳:「啥?」


那麼問題來了,特朗普真準備向伊朗開戰嗎?中東逐鹿誰將堅持到最後?


不急,咱先來分析下特朗普這一連串動作,背後有啥考量:

1.讓俄羅斯流乾最後一滴血

在普大帝BUFF加成下,阿薩德政權用了8年消滅ISIS、鎮壓反對派。按計劃,接下來該乾的就是逐步擠壓庫爾德武裝的地盤,靠著石油發財、休養生息,再徐圖實現全國統一甚至聯合伊朗大哥一起搞以色列。

普京也是這想法,打了幾年連航母都搭進去了,既然保住了最後的中東前哨,自己也該喘口氣,抽出精力應對烏克蘭那邊了。至於賴戈蘭高地不走的以色列駐軍?醒醒,克里姆林宮跟以色列交情也不差,犯得著為了你阿薩德統一去得罪人家嗎?!

得罪以色列女兵?沒必要沒必要┓( ′?` )┏

然而人特朗普可不是這麼想的:什麼,俄羅斯想撤軍回去歇著?這可不成,一場敘利亞戰爭就讓俄國折了艘航母;那如果讓敘利亞與以色列、庫爾德的衝突不斷升級,則普京為了自家小弟,勢必會被迫留在中東繼續出錢出力√到時候鬼知道他還會丟幾艘航母呢~

而如何讓敘利亞心甘情願供特朗普驅使,內戰未平便捲入新混亂呢:戈蘭高地。如果敘利亞放任美國承認以色列主權、坐實戈蘭高地的歸屬,則其將徹底喪失今後收復失地的法理性,阿薩德政權的執政基礎也必將被動搖!所以阿薩德必須要打,也不得不打。

因此,特朗普一招承認以色列的戈蘭高地主權,便輕鬆將人困馬乏的俄羅斯重新拉回賽場上,受了些輕傷的俄國連舔舐傷口的時間都沒有,卻只能不斷地投入到新的地區衝突中。在普京不斷消耗自己那點家底的同時,美國所要付出的卻只是一張不痛不癢的聲明以及一點點軍火援助。

(為應對特朗普的航母戰鬥羣,普京承包了敘利亞在地中海的塔爾圖斯港口,並瘋狂地暴兵暴武器)

不入套不行啊,敘利亞明知打不過但還是被逼著正面剛上以色列;那伊朗為了中東大局也必然會跟著對上以色列;如此一來,特朗普就有藉口給伊朗敘利亞送上「愛的抱抱」;那為防中東崩盤,普京就不得不繼續加大對中東的資源投入。

長此以往,得不到片刻喘息之機的俄國,或許將在漫漫無期的中東亂局中流乾最後一滴血。

但其實,特朗普這次操作中,最大的輸家應該是以色列。

2.送給以色列的毒蘋果

早在《沙特政治大清洗》,小編就多次談過:當前中東焦點已經由巴以衝突,轉為了以沙特與伊朗之間的宗教衝突,兩大利益集團的火拚是再難避免的。而這對阿拉伯公敵——以色列來說無疑是件好事:反正沙特伊朗都是糟老頭子壞得很,咱何不坐看兩方廝殺,當最後得利的漁翁?

但特朗普一承認格蘭高地,實際上將以色列逼回到聚光燈下,使其坐山觀虎鬥的伎倆徹底落空!說白了就是,連我老美都下場幫著沙特掐伊朗了,你個小以色列憑啥還站一邊看熱鬧等著撿人頭??

因此小編認為,從原本交好埃及土耳其、被阿拉伯世界刻意忽視、超脫於兩雄爭霸並伺機而入的處境;再到如今被迫站隊、淪為對抗敘利亞、伊朗的最前線。以色列無疑被特朗普強行綁上了海灣國家的戰車。

(小編之前在《以色列拆遷辦瞭解下?》就預測過:戈蘭高地是伊朗陣營的眼中釘,欲戰沙特必先解決戈蘭高地問題!如今特朗普一頓操作下,以色列被推到了最前線,可謂安排的明明白白~)

內塔尼亞胡(以色列總理)也知道特朗普提出承認主權是要把以色列當槍使、讓自己去賣命拉仇恨呀!

但這顆毒蘋果不喫不行,去年內塔尼亞胡爆出受賄醜聞後,已經很可能會輸掉今年的總理大選了。如果再拒絕美國佬送上來的新春大禮包,特朗普那個大嘴巴肯定扭頭就是推特微博一條龍。

而當以色列人民知道自家總理連戈蘭高地都不要時,你說他們會把內塔尼亞胡埋沙子裏喂蜥蜴呢,還是拿去肥田呢?

(4月,內塔尼亞胡再次當選總理後,直接往敘利亞政府軍那丟了幾串炮仗當慶祝,攻擊頻率在不斷升高)

內塔尼亞胡也不是喫素的,被特朗普拐上賊船後也反咬一口:把戈蘭高地的居民區改名叫「特朗普城」,甚至要把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也給吞併了!你不是想讓我賣命嗎,那就捅個大簍子,讓你小金毛給勞資兜著!

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特朗普的戰略考量:利用外交承認、資金援助、軍事施壓(但不直接交戰)等成本較低的方式挑起衝突,並在維持陣營實力均衡的同時,不斷升級矛盾以消耗雙方實力。從而實現盟友(海灣國家、以色列)對美國的死心塌地,和敵對國(伊朗、俄國)戰爭潛力的不斷削弱。

(沙特坐大就鬆綁伊朗,伊俄聯合就送沙特個以色列。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美國這串操作沒毛病)

所以在歐洲明確表態了站隊伊朗不跟著美帝動刀子的情況下,川普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下場揍人的。老天爺,美國外債都22萬億美金了,再打個伊朗光軍費就至少得燒個1萬億吧,劃不來劃不來,特朗普是商人又不是真瘋子......

綜上,川皇頂天了就是慫恿中東小弟們跟伊朗聚眾鬥毆去,然後暗戳戳地用金融制裁、經濟窒息等小陰招來整垮伊朗民生、激化其內部矛盾,從而推動伊朗政變。至於跟德黑蘭直接開仗...安啦,不可能的√

(而那些來勢洶洶的航母打擊羣,就是特朗普用來助長伊朗國內不穩定因素的催化劑)

再說中東局勢怎麼走,其實還是要看沙特的政治過渡與伊朗的國力回升誰更快(詳情看《沙特政治大清洗》)。

值得咱注意的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4月21號炒了革命衛隊總司令賈法裏,讓副司令薩拉米上位。而這位薩拉米,是強烈反對魯哈尼派簽下的伊核協議、極度反美反以色列的保守強硬派。

哈梅內伊前幾天還多次表態:「面對敵人,伊朗可不是打不還手的國家。只要伊朗人民積極行動,團結一致,政府積極作為,美國的陰謀就不會得逞!」「美國以色列正陰謀在政治領域向伊朗發動進攻,並妄圖用西方意識形態影響伊朗的下一代。」

什麼叫「伊朗不是打不還手的國家」?什麼叫「只要政府積極作為」?什麼叫「西方意識形態影響伊朗下一代」?

這分明是在噴魯哈尼政府面對美帝步步進逼而毫無作為!

說嚴重些,就是在質疑魯哈尼是

西方思想毒害下的叛國賊!!!

綜合上述跡象,回望小編之前的預言:若社會民生恢復不如人意,哈梅內伊為保統治根基必然會拿魯哈尼當替罪羊,伊朗重提軍備發動宗教戰爭也在所難免。如今,賈法裏被炒、保守派手握軍權、精神領袖公開不滿,實際上已經表明:

魯哈尼為首的溫和派或已「失勢」!

伊朗政治洗牌在所難免!

(替罪羊們也不想死啊!負責革命衛隊海外情報系統的準將阿里·納西里於22日逃離伊朗,去美國使館尋求庇護,而德黑蘭正啟動多批暗殺小組趕去清理)

而為了自己的小命,魯哈尼一直在堅持尋求跟特朗普重新談判,只是白宮壓根兒就沒給人機會罷了。小編認為,要真等哈梅內伊動手、伊朗溫和派全死光,美伊談判的大門也就徹底關上了。屆時:

伊朗核武裝將重提日程!

伊朗與以色列的戰爭必將爆發!

暫避鋒芒的沙特或將贏得問鼎先機!

(最新衛星圖拍到,沙特加快了在利雅得建設核反應堆的進度,大概9個月後就能完工!而沙特王儲薩勒曼就說過:如果伊朗有核武器,那麼沙特也會有。伊朗則在今年3月也說了:沙特開發核項目,將迫使伊朗修改國防戰略!)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浮世藝語」

昨天的推送被吞了,然後電腦壞了資料全丟,大概是招惹了啥未知的力量吧...到現在才修好,所以遲到了,對不起大家(當然資料還是沒保住555)

短期看來,毛衣戰是不敢發啦,下篇要聊啥,大夥提咯√


美國當地時間11月5日,美國重新啟動對伊朗的經貿制裁,禁止各國進口伊朗石油。

自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美伊關係就日趨緊張。8月份,特朗普已經在諸多領域對伊朗發出制裁,甚至揚言要置伊朗政權於死地。而這一次,制裁更是指向伊朗的核心命門——石油出口,隨著制裁令生效,美國的對伊打擊也正式進入深入階段。

那麼,隨著制裁的開啟,接下來,全世界的目光就聚集在了伊朗。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伊朗能挺的住嗎?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畢竟伊朗經濟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石油出口支撐,一旦這根輸血管被切斷,伊朗政權的前景,確實難以預料。

不過話又說回來,伊朗也不是泥塑的。不管特朗普多麼來勢洶洶,但想真馴服伊朗這頭犟驢,還沒那麼容易:

從歷史上看,伊朗也不是沒被美國制裁過。自打1979伊朗伊斯蘭革命起,美國就開始對伊朗嚴厲封鎖。本世紀初,隨著伊核危機爆發,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和戰略圍堵也逐步升級,甚至就在《伊核協議》達成的幾年前,奧巴馬政府也曾用過石油禁運的辦法來打壓伊朗。從這個角度來說,特朗普的所謂經貿制裁,對伊朗來說根本就不足為奇——過去30多年裡,人家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既然美國40年的封鎖和制裁,都沒能搞垮伊朗,現在特朗普重拾故伎,又豈能讓伊朗輕易屈服?

而且,這次的制裁之前,伊朗已經經過了一個恢復期。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後,伊朗石油出口基本恢復正常,這幾年中,伊朗石油不受限制的暢銷全球,給它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國力較之前有一個較明顯的恢復。這意味著,伊朗再次面對特朗普制裁時,還是有一定的資源儲備的,單憑這幾年的積累,節省著花,也可以支撐較長一段時間——至少比6、7年前奧巴馬制裁伊朗時要能扛的多。

此外,從國際形勢來看,伊朗的形勢也並不太糟糕。雖然特朗普來勢洶洶,但這制裁能不能起效,並不光取決於美國,還得看世界各國——尤其是幾個主要石油進口國願意願意配合。現在特朗普不僅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還在全球同步大打貿易戰,不僅歐洲、中國對特朗普大光其火,就是日本、印度,也是腹誹多多。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強行勒令全球禁止進口伊朗石油,遇到的阻力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別說中國這種正在打仗的肯定不會理他,歐洲、印度甚至日本,都不可能平白無故的丟掉這麼個大的進口來源,也不願接受油價飆升的損失。所以這次特朗普祭出制裁令後,各國普遍強勢反彈,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搞出個暫時性的豁免——說不好聽點,你就是不豁免,像中國這種正在火頭上的,也不會搭理你。

當然,對這些麻煩,特朗普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畢竟美國是全球霸主,手中有大把籌碼,它完全可以通過威逼利誘,逼各國服從——像對中國,它完全有可能在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中,將禁購伊朗石油作為停戰籌碼之一;對歐洲,它們在美國面前的獨立性本就不如中國,而且現在麻煩一大堆,特朗普有很多手段對付他們,所以逼他們就範,也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

只不過,這種做法雖然有效果,但終究是有限度的。國際間博弈的效果,最終體現的是博弈各方的實力對比。美國雖然是全球霸主,但這種實力是相對的,美國手上有籌碼,中、歐、印、日手上同樣有籌碼——雖然後者的籌碼沒美國那麼多,但也絕不是說只能任憑擺布。說白了,美國已經不具備冷戰結束時那種傲視羣雄的絕對實力,它縱然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對優勢,逼各國做妥協;但也正因為這種優勢僅僅是相對的,所以這種妥協自然也是有限度的。

現在的美國,在全球的相對優勢,比六、七年前還有所削弱(至少在面對中國時已經削弱許多),這種情況下,至少中國在面對美國時,就算讓步,其程度也會較當初奧巴馬制裁伊朗時要減輕許多。再加上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與全球主要國家的關係嚴重惡化,對抗情緒明顯升溫,所以綜合各方面考慮,美國在石油制裁這個環節,其最終的嚴厲程度,很大概率不會超過六七年前奧巴馬對伊制裁的標準。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歷史經驗,從伊朗的國力儲備,還是從國際形勢來看,至少中短期內,特朗普單單想通過石油這類經貿制裁來做掉伊朗,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這只是就中短期而言的,如果從長期看,如果美國把這種制裁持續下去,那伊朗再怎麼能撐,也終有彈盡糧絕的一天。

但問題在於,特朗普就算真能長期堅持堅持下去,也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說白了,這種制裁就是要全球為美國利益買單——你美國是能源革命不差油,但中歐印日用油大戶,憑什麼為了你美國,而承受油價長期上漲的損失?至於地緣政治方面的利益,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這種制裁本身就是不穩固的。以前美國積極推動全球化,各國與美國都存在緊密的捆綁,所以大家可能忍受程度還高些。現在特朗普大搞孤立主義,要扒各國的皮,各國與美國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利益上,分歧都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下,光靠美國的威懾力,來長期維持這樣一個對伊制裁體系,可以說是很不現實的——說不好聽點,但凡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有可能瓦解。

其次,伊朗手上還有核導這個籌碼。隨著美國制裁啟動,伊朗已經揚言要重新研發導彈。一旦伊朗真的對形勢感到絕望,徹底拋開《伊核協議》,重啟核導進程,那美國就會面臨在朝核問題上同樣的窘境。甚至,有了朝鮮這個活生生的例子,伊朗幹起來會更有決心,更有動力。

當然,美國也可以在伊朗核導研發大功告成之前,直接出兵把它滅掉——以美國的實力,要摧毀伊朗政權不存在任何問題。

但問題是,這樣做,美國就陷入了另一場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美國不得不長期在此駐軍,扶植親美政權,穩定當地形勢——這必將極大的消耗美國的資源,並牽扯美國的精力,讓它無法在東亞、東歐等其他主要地區,維持對中俄的戰略壓力。

這當然是特朗普絕不能接受的。不管是資源的耗費,還是戰略的平衡,都不允許他在中東投入太多。

當然,美國也可以打完就走,摧毀掉伊朗政權這個所謂「敵對勢力」,然後就像當年在非洲那樣拍拍屁股走人。

但如此一來,伊朗極有可能會落入極端勢力的手中。美國一旦選擇拉屎不擦屁股,會讓伊朗陷入伊拉克般的混亂——考慮到伊拉克好歹美國還經營了上十年,現在也沒有完全退出,所以伊朗的這種混亂會比以前更甚。到那時,極端勢力勢必會在伊朗崛起,而伊朗在家園被毀,深陷戰亂後,也勢必會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美國深惡痛絕——這意味著美國幹掉了一個伊朗反美政權後,又培養了一個反美政權——而且後者比現在的這個肯定更極端,對美國更仇視。

綜上所述,不管是就短期還是從長遠,美國的經貿制裁,甚至是戰爭威脅,其實都達不到馴服伊朗的目的。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如此,特朗普為什麼還要收拾伊朗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四個字:均勢制衡。

雲石君在《地緣政治:解碼伊斯蘭》系列中曾反覆說過一點,中東作為這個星球上與美國地緣關係最為疏離的主要板塊,美國在這裡的優勢其實是相對的。美國之所以能維持對中東秩序的主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中東四分五裂,缺乏大一統強權。一旦中東出現強權,將這個版塊整合,強龍不壓地頭蛇之下,美國的中東霸權就會削弱甚至終結。

而現在,中東的形勢,對美國十分不利。伊朗自《伊核協議》恢復元氣後,在中東大舉經略,籠絡伊拉克、支持敘利亞、力挺葉門胡塞族武裝、暗助卡達,幾年下來,收穫可謂頗豐。

而反觀美國一方,敘利亞博弈陷入被動,作為北約盟友的土耳其,現在跟美國已經貌合神離;另一個強力盟友沙特又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且最近沙特王儲還因記者被殺案而政治嚴重失分,眼瞅著接下來很有可能會陷入內部政治危機。唯一還能挺用的以色列,又是伊斯蘭世界的公敵,它要是出手太狠,反而有可能會激發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同仇敵愾,然後在伊朗的聖戰大旗下加速整合。

這就很尷尬了。敵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自己內部卻越來越四分五裂。雖然美國依然是中東秩序主導者。但現在的美國,其中東的戰略佈局受到了嚴重削弱。

這種情況下,美國必須要對伊朗有所動作。通過經貿制裁,削弱伊朗的國力,阻止什葉派聯盟的進一步擴張。

但也僅就與此了。美國的目的是維持中東均勢,伊朗現在風頭太勁,破壞了均勢,所以美國當然要打壓。但如果真把伊朗壓死,那其實是給了土耳其和沙特可乘之機——前者現在正在做重塑奧斯曼帝國輝煌的美夢;後者現在雖然老實,但別忘了就在幾年前,它還上躥下跳的,希望借IS之手削弱敘利亞和伊拉克,給自己北上「中原」,一統天下鋪平道路。

所謂均勢制衡,就是要維持中東四分五裂的狀態,絕不能允許中東伊斯蘭世界整合為一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讓它擁有成為王者的戰略機遇——哪怕這個國家是現在的盟友也不例外。

基於這種邏輯,美國的戰略意圖就很明瞭。它要的,只是伊朗衰落而已。一個衰落的什葉派伊朗,不會對自己的中東主導權構成威脅;而一個完蛋的伊朗,反而會讓土耳其、沙特這些遜尼派野心家失去掣肘,進而為了稱霸中東,一統伊斯蘭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最終成為美國不得不解決的麻煩。

這就可以解釋美國為什麼明知制裁玩不死伊朗,卻依然要執意為之。說白了,美國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置伊朗於死地!只要斬斷什葉派之弧,把伊朗的影響力逼回國內,美國就已經謝天謝地了。至於其他的,不管特朗普吹的多響,但其實壓根就不是他能辦到的事兒,所以,大家就別不用被他咋呼咋呼的忽悠了!

不過,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也是會隨美國政治格局變化而調整的。剛剛結束的中期選舉,特朗普丟掉了眾議院,這意味著特朗普未來兩年執政將面臨極大的內部掣肘。而這,也會對美國對伊制裁政策,乃至對華貿易政策的推行,產生更大的困難。

那麼,中期選舉會對特朗普外交政策產生哪些具體影響?尤其是對華貿易方面,未來會朝那個方向演化?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公號中的下一節裏,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系列1885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國際時事分析系列文章


別啥都往石油上扯。之前委內瑞拉也是因為石油?伊拉克也是因為石油,阿富汗,好吧,好像不是因為石油。扯不上了。

美國突然施壓伊朗是因為美國及其中東盟國,沙特以色列,都受到了來自於伊朗的地緣政治壓力,而伊拉克由於教派和伊朗一致也受到大規模滲透,所以要強力反制,再正常不過。

以色列不會容許伊朗擁核,事關國家存亡,不會妥協,而美國本屆政府親以,所以對以色列核心訴求不能不管。

美國不容許中東出現霸主,這是美國的核心戰略,而伊朗最近幾年縱橫捭闔幾近形成什葉派新月,也讓美國寢食難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