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国家宝藏》没讲完的故事……

我多次提过不看《国家宝藏》是因为我对综艺小剧场天然有抗拒,浑身感到尴尬。之前因为写《植物染料:真相并不如《国家宝藏》说得那么美好》勉强去看了佟丽娅的那部分,这是我完整看下来的第一个《国家宝藏》小剧场,发现这个“前世故事”不知道是出于各种缘由,与我心里想的落差甚大。

简单来说,就是历史中原本非常值得书写的部分,“前世故事”里没有提到。而属于原创的部分又尤为莫名其妙。这导致对于这件文物需要传递的信息,也产生了一些偏差,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剧情我简单说一下,防止大家没看或者看了忘了。

佟丽娅饰演的是张怀寂的女儿,与张怀寂的母亲曲氏共同生活。

故事发生在曲氏守寡55年后,中间还穿插了48年前他们在洛阳张家的一小段,并且提到37年前张怀寂的大哥去世了,而张怀寂要出征。

故事结束于曲氏亡故后,佟丽娅饰演的小女儿用自小给爹爹补衣服剩下的布头做了偶人的衣服。这便是“前世故事”里解释的这件文物的由来。

故事开始留了一个悬念,说寄给张怀寂的衣服,继续得经过曲氏缝补,但是谁都看不出缝补的痕迹。故事结尾揭晓,其实是绣了一个“乐”字在衣服内里的心口处,所以看不出。

总的来说,佟丽娅的角色应该是虚构的,那么这件文物的由来则是具有猜测性的。

而设置悬念的方式也颇为古怪,衣服里子绣了一个大大的字,怎么可能没人看得出来,这衣服又不是不翻动了,此处插入的曲氏人生态度“乐呵”和“心中不灭的火”更是建立在虚构之上的强行升华。

历史上的他们是谁?

如果讲“前世故事”,其实远比目前呈现的有意思的多得多!

绢衣彩绘木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206号墓,这是张雄与曲氏的夫妇墓葬。

如果对高昌有所了解,就应该知道“曲”是高昌的王姓,而“张”是高昌汉人中的第一大姓。曲氏所嫁的张雄,是张氏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一位。

高昌的张氏家族有好几支,它们的横向关系不太清楚,应该是亲戚,但是辈分关系可以从墓志铭里去看是很清楚的。张雄的父亲、爷爷都有墓志铭出土,张雄的儿子、孙子也有,也就是说,这一支五代男性的关系是很清楚的。

张氏家族谱系 / 自绘

张氏家族原来是“南阳白水”人,不过原来住在敦煌,为了逃避兵火往西逃到了高昌,成了高昌人。张家就开始在高昌积攒仕途,一直到了张雄的时候,平息了高昌国内的政变,达到了巅峰。

张雄还是“太妃之侄”,有学者认为这个“太妃”是曲文泰的母亲,也就是玄奘记录过得“张太妃”。

看吧,历史就是一个圈吧!

《大唐玄奘》高昌国剧照 / 豆瓣

从目前的资料看,张雄应该只有曲氏一个妻子,他母亲也是姓曲,当时张氏和曲氏的联姻估计是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

张雄有两个儿子,故事里提到的张怀寂,以及哥哥张定和。张怀寂出生的时候,张雄已经48岁了。而张怀寂的儿子,也就是按照故事设定是佟丽娅的哥哥,则是张礼臣。

张礼臣的墓也找到了,事实上按照家族墓的推算,他家五代人的墓都找到了。张礼臣的墓出了一件极为著名的绢画,就是下面这张。

张礼臣墓出土的绢本伎乐屏风 / 网络

很多人看了这张图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张画跟《国家宝藏》那一期还有这个关系啊!如果我不说,很少会想到她来自张雄的孙子墓。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存文物图片的时候不要只追求图片本身,而应该去了解背后的历史。这条也可以放在盗墓和考古的区别上。

而张怀寂的墓志铭是1910年被发现的,确切的墓址是1973年推定的,基本已经被盗毁一空,目前能看到还有一把可爱的小扇子。

木柄绢扇 / 新疆出土文物

此处就不用强调一遍盗墓和考古的问题了吧。

文中与文末广告是平台给原创作者的一点福利,大家的浏览和点击会产生一些微末分成补贴作者。但具体的显示内容是由系统根据大数据自动生成,每个人不同,我也无预计大家所能看到的。

他们何德何能?

我之所以觉得《国家宝藏》的“前世故事”不好,更多原因是觉得它煽情煽得不好。且不说曲氏会不会刺绣,会哪种刺绣,大篇幅铺垫给衣服绣一个“乐”字简直乐skr人咧!曲氏家族究竟是汉人还是胡人,这些还都是有争论的,大家自己知网相关文献吧,这里不展开。

事实上,因为张雄和曲氏的去世相隔了55年,这中间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高昌被唐所灭,设立了著名的安西都护府。

墓志铭里,张雄是青年时期平定高昌政变的英雄,中年时期主张“事大”,也就是归顺大唐,因为没有被采纳而在50岁时郁郁而终。

为什么升华主旋律不选“统一”这个万能母题,而是虚构曲氏的一个人生态度,要知道她是一个墓志铭都全部写丈夫功绩的古代女子。

即便算上因为曲氏死于归唐时期而需要对张雄向往统一的行为思想进行美化的因素,张雄一生还是非常风起云涌的。

不晓得有没有人注意过,“前世故事”里提到张雄去世55年了,加上我前面给了夫妻两人的生卒年,就会发现不仅曲氏活得长(82岁),两人更是老夫少妻(年龄差了23岁)。怎么算都是晚婚中的晚婚了!

有学者就考证了张雄的生平,觉得他这婚期就是被耽误的,不是在帮忙平定政变,就是在帮忙维持朝政,后面又帮忙辅佐新王,加上中间还有一连串父亲母亲丧制的问题。

张雄死后7年,高昌被灭国,高昌贵族内迁。也就是“前世故事”里闪回的那段48年前的情节。这段内迁应该是为了巩固大唐在高昌的统治,避免一些旧势力留在当地盘根错节。迁到了何处不清楚,但是其他相关墓志铭里透露可能是洛阳。这段在“故事”里含糊不清,并且出现了曲氏炫耀自己在中原舞姿的情节,会给不明就里的人一种他们本是洛阳人的错觉。

但是仅仅十年多以后,西域形势又发生了变动,原本西域小国的王室贵族就又被放归故里,张氏家族作为高昌国大族也在此列,这就是“前世故事”闪回的那段。张定和是否在这之前去世就不太清楚了,虽然1973年报告里也确定了他的墓葬,但是似乎没看到更多资料。

这个墓的有趣之处

曲氏所经历的其实是张氏家族盛极而衰的一个过程。

张雄过世的时候孩子都太小,加上高昌覆灭,所以他的荣耀并没有最大限度由后人继承。张怀寂后期靠的是自己的军功,其他高昌贵族的情况也差不多,门第的作用越来越小了。

加上曲氏和丈夫去世的时间相隔实在太远了,这个合葬墓其实正好可以看出墓葬形制的变化。不过更有趣的是可以看出两位墓主陪葬品的不同。

上《国家宝藏》的是曲氏的随葬品,非常精美。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不是明器,而是傀儡戏的木偶。

而且数量也不仅仅只有三个。按照相关的论文里提到,绢衣木俑应当是有男俑7个,完整2个,女俑15个,完整3个。另外从照片可以知道,这批俑当年应该被拆解过,目前是重组后的样子。

绢衣男俑

女俑上的缂丝腰带

披帛,其中有完整女俑身上的

而张雄随葬的木俑则显得简陋很多,还找不到彩图……

但是这个墓更值得八卦的大概还是在墓志铭,因为墓志铭可能会吹牛!

前面我们说了,张家来自南阳白水,但是这个说法是曲氏墓志铭上才出现的,张雄的父亲和爷爷的墓志铭上并没有,只说自己是敦煌来的,这个家族的来历不可能到了孙辈才突然想起来要写吧。到了张怀寂的墓志铭,这段家族迁徙史便丰富了细节,套用了清河张氏的故事。

前面我们描述张雄事迹的时候也提到,会有美化的因素,就是把死在高昌灭国前面的张雄包装成一个对大唐忠心不二的形象。而且有趣在于,他的事迹全写在了妻子曲氏的墓志铭上了,也等于是由他的小儿子张怀寂操刀了。学者认为前半部分可能还是抄了原来的张雄墓志,后面加了一些美化。

由于高昌基本是移民组成的,所以探究移民心态是很多学者喜欢做的。从墓志铭看,在高昌国时期,大家都写自己的故乡是中原的各个地区,统一以后,大家突然改写自己的故乡是高昌了。故乡的心理认定是可以变化的,这点显而易见。只有张家,坚持写自己是南阳的,学者认为这攀附望族的毛病是从大唐来的,高昌没这个毛病。

但是吧,张家一代不如一代,却也是事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