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心稟

流程編輯/何逸晴

新城控股(601155)2018年報發佈完畢。

從媒體通稿到券商研報,可謂一片“歡喜”—— 淨利潤破百億,同比大增七成!

乍一看,真的好厲害 ,100多億的淨利潤呢!不愧是江蘇第一大房企!

但是,等等,飛魚財經明明記得,去年在解讀新城控股2018半年報時,看到的是——公司前6個月淨利潤只有約25億,經營活動現金流低至 -91億 ,負債高達88.31%。

新城控股憑什麼在下半年完成了大躍進式的增長?!

擠出35億的水分

新城控股2018年報披露的“喜人”業績這這樣的:

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541.33億元,同比上升33.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4.91億元,同比增長74.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75.97億元,同比上升51.87%;基本每股收益4.69元,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含稅)。

劃重點!!!

飛魚財經在研究了新城控股2018百億淨利潤構成後發現,其中:有28.09億的利潤是來自公允價值的變更增加的,有7.28億是因採用新的收入準則增加的。

關於公允價值:新城控股對所有自持商業物業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不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通過這種方式,公司在第四季度一口氣確認了高達28.09億元的浮盈。而在2017、2016年,這一項目的金額僅有9.09億與5.82億。

關於新收入準則:過去,房產企業需要在房屋完工驗收合格、並取得了買方的付款證明時才能把這部分銷售收入做進表裏。而現在,新的準則下,根據建造、交付等不同階段,房產公司可以按照完工進度分披計提收入。

換成大白話!!!

新城控股104億的淨利潤裏面,大概有35億的淨利潤是因爲上述兩個原因體現在了賬面上的。

同比來看,2017年新城控股的淨利潤是60.29億元;2018年的104.91億元的淨利潤,扣除掉上述兩個財技增長的部分,大概在69億左右,和2017年相比也只多了9個億。

就新城控股這種在舉債之路上一路狂奔(此前公開報道計算,每天舉債1個多億)的房企,剩下的9個億有多少是實打實的因銷售增長而增長的,因年報數據有限我們無法進一步分析。

造一個“高速增長”的勢

其實,在去年的大環境下,賬面有9個億的淨利潤增長也不錯了,普通企業要是能有這麼多淨利潤增長,真的要笑的嘴都歪了。

那麼新城控股爲啥要把淨利潤搞滴“大大滴”呢?!

這裏再普及下公允價值計量知識,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對開發商的業績貢獻是一把雙刃劍,在商業物業價格上漲的階段,將大幅提高自身會計利潤,但是在商業物業價格下跌的階段,則會大幅降低自身會計利潤成爲自身發展和融資的絆腳石。

和商業地產的頭部公司相比,新城控股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其主要產品“吾悅廣場”在很多大城市中並沒有拿到很好的地段,相應租金收益也比較低。換句話說,未來商業地產市場萎縮,最先被波及的就是這些非核心商圈項目。

而從去年開始,監管就很關心上市公司業績“洗大澡”的情況。新城控股現在把淨利潤做的這麼高,市場好還行,市場不好,今後業績“洗大澡”的機率那是很大很大滴。

真的,稍微穩妥點兒,賬面數據就不要做這麼高,本身利潤就夠了,非要“突破百億,大增七成”。

但是新城控股還是做了,說到底都是要造“高速增長”的勢。

爲啥要造“高速增長”的勢呢?!

往前說,新城控股這兩年大肆舉債,大批量拿地,有了“高速增長”這個預期,才能給機構、給地方喫下定心丸;往後說,一個是爲後面舉債做鋪墊,另一個今年在科創板的刺激下,A股已經穩穩的展現了一小波牛市的跡象,造勢、利好,股價才能往上走。

正在降溫的棚改

寫到這裏,可能有人要問,爲啥不相信新城控股後面可以實現“高速增長”呢?!

這就要說說棚改的情況了。

過去兩年,受益於棚改貨幣化帶來的直接效應,許多三四線城市的新房價格實現了翻番。在此影響下,大量開發商湧入三四線城市,包括新城控股。

2018年報披露,新城控股去年一年總共拿了164塊地,其中相當部分集中在長三角與西南地區的三四線城市。

而就在這一輪房地產調控下,多數三四線城市的房價與成交量出現下滑,庫存現象嚴重,更重要的是棚改降溫了!

但新城控股在公開文件的表述中,一直對棚改抱有積極看法, 2018年報中表示:二三線城市棚改等政策帶來的高峯期依然存在,部分城市依然處於去庫存時期,房價上漲仍是主流”。不知道是太自信,還是隻是講給投資者聽。

看看現實,在最近結束的兩會以及住房工作會議中,各地多數採取“一城一策”的新政,可以肯定棚改正在退出歷史舞臺。

這一判斷參考有兩個指標!!!

一是大多數省份已經發布2019年棚改工作目標,較2018年均有大幅下滑;

二今年前兩個月央行發放的抵押補充貸款(這一項目是政策性銀行棚改資金的重要來源)淨增加值基本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此外,近日國新辦的吹風會上,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瑋表示房地產稅立法已經列入人大立法規劃。初步估計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這一稅項的徵收必定對三四線房地產行業造成衝擊。

除了住宅地產,新城控股在2018年報中稱,報告期內,公司已實現 80 個大中城市、96 個綜合體項目,已開業42座吾悅廣場,平均出租率達到98.86%。因爲沒有更多信息,我們無法判斷這個出租率準不準確,有了解的粉絲可以和飛魚財經一起探討。

談談新城的壞賬計提

最後,來談下新城控股的壞賬計提情況。

前面我們問,在9億淨利潤增長裏有多少是實打實因銷售增長而增加的利潤,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但是我們看到新城控股在壞賬計提上是十分“保守“的,如果嚴格計提,相信還可以擠出點水分來。

這種“保守”體現在哪裏呢?

以2018年爲例,壞賬計提是按照整體應收賬款的1%去計提的。

——————

對比下華夏幸福的情況:

——————

華夏幸福是按照賬齡來計提的,最少的計提比例也是5%。飛魚財經還看了下陽光城等房地產公司的計提情況,大多和華夏幸福差不多。

應該說新城控股的壞賬計提比例遠遠低於同行。

說白了就是新城控股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按照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計量損失準備,而其他房地產公司是按照賬齡分析法去計提壞賬準備的。

在分析新城控股的壞賬計提情況時,飛魚財經還注意到其2017年的一筆高達13.56億元的應收賬款。

2018年報披露,這筆應收債權產生於2017年度,來自一家叫做深圳市滿孚實業的公司。

後新城控股將這筆應收賬款放在了其他應收債權下。

新城控股2017年報有過一段表述,大概是說:因爲拿到了深圳滿孚的相關債券,認爲該款項可以足額回收,所以沒有計提。

天眼查顯示,這家公司主營有色金屬及金屬礦產品的購銷等,註冊資本21.5億元,但參保人數僅有4人。

更爲重要的是,這家公司及其投資的企業在過去一兩年中有超過500條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的信息。同時,深圳滿孚已經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爲失信公司。

這樣一家公司想要還上13.55億的應收賬款,肯定不是容易的事兒。

但就是這樣,新城控股還是堅持不做單獨計提。

新城控股2018年報中,對賬面淨利潤增長有利的都做了特別積極的處理,而對於賬面淨利潤不利的都做了十分保守處理,最後造就了一個百億淨利潤的喜人畫面。

應該說,新城控股試圖給市場畫一個大餅,造一個好的預期。

但是,A股從來不缺會畫餅的公司,但是太缺真正把餅端上桌的公司!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