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已经被接管1年多了。

期间经历了很多事情,银保监会接管、保险保障基金注资、CEO判刑、资产甩卖……

7月4日,又爆出新消息,安邦将转让和谐健康100%的股份,由5家新公司接手。

有些之前买了慧馨安、大黄蜂的用户不淡定了,追著大白问:我保险才买1年,保险公司就被卖了,未来理赔可咋办?

今天大白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01

保险公司被卖,保单会受影响吗?

?

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

保险公司被卖,只是股权发生了变动,本身经营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用户的保单自然也是稳稳地,没有任何问题。

保险牌照本就是稀缺品,保险公司又是「现金奶牛」,无数公司抢著要,实力不强的还不一定能拿到。

据新浪财经消息,这次和谐健康的股份转让中,知名房企碧桂园也曾参与其中,但最后以15亿之差惜败,未能如愿拿下和谐健康。

最终接手的是这5家公司:福佳集团、扬子国投、大横琴投资、金科地产、良运集团。

它们要么是百强民企,要么是地方国资,实力也都很强。

更重要的是,离开了安邦的漩涡,有了新的归宿,和谐健康的未来,可以说更加光明。

之前买了他家保险的用户,应该高兴才是,完全没必要担心保单问题。

回到安邦接管的问题上。

中国保险历史上,从未有保险公司倒闭,但也从未有如安邦这次问题如此严重,需要保险保障基金注资600多亿。

要知道,之前的新华保险、中华财险一共也只动用了100亿的基金。

从接管到现在,银保监会的一系列操作,也让我们有机会窥见,监管部门究竟是如何接管保险公司,并将其拉回正轨的。

02

监管机构都做了什么?

?

很多人担心,安邦会不会破产,在大白看来,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监管部门、各项制度法规,赋予保险公司的多层防护系统,正在生效。而且从现在来看,效果还不错。

第一层防护:「偿二代」监管体系

中国保险业实行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能够通过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确保保险公司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任何事件都不会倒闭。

一旦偿付能力出现问题,监管就会果断出手。

安邦便是因为偿付能力出问题,遭到接管。

根据最近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的安邦处置进展:

自接管安邦以来,银保监会主要采取了4大措施:保稳定、瘦身、纠偏、推动重组。

目前已经有超过1万亿的各类资产已经或正在剥离,相比之前的2万亿,安邦已经瘦身一半。

回看安邦处理的4项措施,第一条便是保稳定。

这也说明,风险处置过程中,保障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保护广大保单持有人的利益,永远都是重中之重。

安邦接管这一年多来,也确实没有见过,有哪位用户无法正常理赔的。

可见,对保险公司监管,的确十分给力。

第二层防护:各项制度托底

即使保险公司仍然出现经营不善,还有各项制度托底。

安邦接管过程中,保险保障基金就发挥了极大作用:

2018年3月28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保险集团增资608.04亿元,增资后,安邦保险集团注册资本619亿元。

补充了保险公司的流动性。

这根据的是《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16条:

除此之外,《保险法》第97、98、99条还分别对应了:保证金制度、责任准备金制度、公积金制度,用于清偿债务、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这些制度具体如何实施,监管机构并没有披露。

不过,但从保险保障基金实施来看,这些托底的制度建设,效果确实很好。

关键时刻,这些制度会从各个方面,伸出援手,兜住保险公司,避免情况继续恶化。

第三层防护:破产也有人接手

如果各项托底制度都用了,还是没能救回来,保险公司最终还是走向破产该怎么办?

同样不用担心,因为国家会指定机构进行接手,解决被保人后顾之忧。

《保险法》第92条有明确规定:

虽然安邦并没走到破产这一步,但重组一直都在进行。

监管部门甚至为此新成立了一家保险公司,参与安邦重组。

2019年4月16日,安邦保险集团发布减少注册资本公告称,经安邦接管工作组决议,公司拟减少注册资本203.6亿元,注册资本将由619亿元变更为415.4元。

没过多久便有媒体发现,一家名为「大家保险集团」的公司已于今年6月25日成立,注册资本正好是203.6亿,股权比例与原安邦的股权比例相同,法定代表人何肖锋,也正是安邦接管组的组长。

这也不难猜测,新成立的大家保险集团,很可能会参与安邦重组。

站在保单持有人的角度,监管组的这个动作,就是为了维持安邦正常运营,维护大家保单的有效性。

更直白的说,是为投保人的保单找下家。

不过,就现在监管的表态来说,安邦的风险还在掌控之中,基本不会走到破产这一步;

大家保险的成立,可能更多是为了剥离安邦资产,并不意味安邦一定会被大家保险吞并。

未来最有可能的是,大家保险承接安邦部分资产,最后两家保险公司并存。

03

大白小结

?

从接管到现在,1年多的时间,监管部门的所有动作,不管是直接接管,还是保险保障基金注资、资产重组,都是为了安邦偿付能力达标,保护消费者权益。

所以,保险公司确实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担心保险公司倒闭,确实有点杞人忧天。

两万亿资产规模的安邦,监管都能稳稳接在手里,那些几百亿、几千亿规模的,所谓的「小公司」,肯定更不在话下。

不过,这件事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存在经营不善的可能;

但同时,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有监管部门托底,都同样安全。

所以,买保险还是产品为先,再考虑公司规模、品牌等情况。

这样筛选出来的产品,才会更加适合自己。

延伸阅读:

没听过的保险公司不靠谱?太便宜了不敢买?

保险公司如何赚钱?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产品在保险公司官网找不到!买了个假保险?

保险公司投诉这么多,产品还能买吗?

专享福利:

相知道更多保险知识,关注「大白读保」,带你明明白白买保险,不花冤枉钱。

现在关注「大白读保」,后台回复「宝宝课程」还能获得宝宝的投保笔记,让你给宝宝买到高性价比的保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