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記者會接近尾聲,一位女記者用力揮手企圖引起總理注意,提了一個整場記者會最言簡意賅的問題:今年“五一”還會放小長假嗎?已經起身離場的李克強總理,沒有迴避問題,而是同樣言簡意賅地答道:我們會讓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充分聽取大家意見。

11個字的提問,21個字的回答,成了今年兩會最簡短的官媒互動,也成了最快兌現的民生承諾——3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通知,經國務院批准,2019年勞動節放假安排調整至4天,比往年多1天。多出的1天,距離一些人期待的7天長假還有距離,卻不折不扣地反映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改革態度,也是最具民生溫情的兩會餘音。

在一項媒體調查中,接近九成(88.5%)的受訪網友表示支持恢復“五一”小長假。不僅是網民期待,今年全國政協提交的第一個“界別提案”即建議恢復“五一”長假,共有66名代表、委員提起同一個建議,“恢復‘五一’長假”已然是此次兩會最熱建議。

老百姓的“五一”長假情結由來已久,不僅與生活水平提高後羣衆休閒需求增加有關,更與法律對勞動休息權的保障徹底與否、政府對民生民意的重視與否有關。在此之前,僅有11天法定假期,難以體現對勞動者休息權的保障,也難以滿足人民羣衆的美好生活想象。加之經濟下行壓力下,假日經濟對消費市場的刺激,未嘗不是一種正面及時的推動。隨着交通運力、景點接待力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服務能力的提升,長假造成的擁堵等負面效應,一定程度上足以得到緩解,取消“五一”七天長假的理由正在逐漸淡化,恢復長假也正逢其時。

國力日漸昌盛,讓國民得到更充分的休假,也是另一種藏富於民。縱觀各國,勞動者假期長短與帶薪休假權益的落實情況,與一國經濟實力基本呈正相關。近些年,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和新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的各項經濟社會數據卻仍能逆勢上揚,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全國勞動者的貢獻分不開。帶薪假期的增加,是福利,更是對經濟社會運行前景的自信。

從長遠角度看,“會休息的人,纔會工作”,休養生息以待來時,符合生理規律,也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盈缺等觀念相呼應。政策稍一回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理想生活,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4天而不是7天,小步慢走而不是一步到位,反映有關部門在休假問題上的謹慎態度。要休假、要長假,並不代表鼓勵帶薪休假越多越好。對職工來說,假期當然是多多益善、來者不拒,但站在整個經濟社會全局考慮,假如何休,一定是通盤考慮各種影響後的綜合決策。兩會期間,也有聲音建議施行“2.5天小長假”“隔週三休假”或者鼓勵地方自主探索有特色的休假制度。總之,更有彈性和保障更充分的中國特色休假制度,值得繼續研究。

評論員 張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