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縣城有三座寶塔是少​​見的。現今大多數人只知道高郵城有淨土寺塔和鎮國寺塔,而另一座寶塔在哪裡,他們就不太清楚了。

東門寶塔建於明朝神宗萬曆年間,八角形七層高,塔身磚砌,仿閣樓式,遠遠望去十分雄偉,好像是一位俊俏的帥哥,百姓們稱之為“公塔”。另一座在城內西南角鎮國寺,建於唐代僖宗年間,全身青磚,原為九層,被龍捲風刮去兩層,後修建改為七層,四方形,塔頂為四角攢尖式,其建築風格、歷史文物價值相當高,被稱為南方的大雁塔!由於此塔三層到五層的塔門兩旁有突出的半圓磚柱,層層之間都有疊砌磚出檐,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被人們稱為“母塔”。由於上述原因,在1956年大運河拓寬中被保留下來,成為現在京杭大運河中惟一的河中寶島——鎮國寺塔。

相傳,我們高郵的古塔,經多年陽光雨露、日月精華的哺育,居然也修煉成精,它們不甘寂寞,學著人類,一到夜裡就跑到一起談情說愛來了,公寶塔夜必到母寶塔處相會。老百姓也不知情,經常在東西兩塔之間的空地上建房,早上砌成的牆或房子,一夜過後竟倒掉了,不知何故,百姓們怨聲載道。公寶塔每夜如此,時間一長,沒有不透風的牆,該事被半仙張邋遢知道了,他很生氣,決定一查究竟。一日深夜,果然一個黑影匆匆走到母塔處相會,兩塔緊緊擁抱在一起難捨難分。張邋遢就把扎在自己身上的用粗糠搓成的繩子解下來,朝公寶塔腰上一扎,背著就走。他把公塔背到原處,放下,告訴它下次不許再去,不得破壞民房。

後來,公寶塔還是去,張邋遢每天還是背,所以高郵有個順口溜:張邋遢背寶塔,背來背去沒辦法。張邋遢因沒事做整天在街上東跑西轉,一天看見一仙風道骨的地理先生,為了寶塔,他請先生幫忙,先生看了地形,說如此這般等等。張邋遢依法收集磚瓦木料等材料,僅用一天時間,就在兩塔之間的必經之路——高郵城城牆東南角上建了一座奎樓,擋住了公塔的去路,自此兩塔不能相會,老百姓砌房也不受到破壞了。
  張邋遢很是開心。一晃過了兩三年,一天,他跑到鎮國寺塔處,看到一小寶塔,在母塔身邊玩,外形很像公塔。寶塔還能生兒子!哼,決不行!他飛起一腳,把小寶塔踢向西北方向,漸漸落了下去,這就是原高郵的西北鄉——閔塔區的塔兒集。
流傳幾百年的神話傳說,無據可查,但最奇怪的是:地名為何叫“塔兒集”?是指的塔的兒子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