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寶塔出現的啟示

 

在《法華經》之前尤其是在第十一品寶塔品之前,佛弟子以為唯一存在的佛是導師釋迦牟尼,不知佛陀無處不現身,以不可計數的化身遍滿宇宙。

佛因說《法華經》而寶塔湧現,此一不可思議的因緣,吸引著當時靈鷲山聽法的四眾,佛陀為了讓聽法的四眾能看到寶塔中的多寶如來,而召集十方世界的分身佛,有如此的描述(大意):

那時釋尊眉間放白毫光,招集十方世界的分身諸佛。那時的十方分身諸佛,各各對所化的眾生說,我今將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處,供養多寶如來的寶塔。

此時娑婆世界﹝穢土﹞忽變清淨國土,而分身諸佛各帶一大菩薩,自十方世界趕來。為容納無量分身諸佛,三度擴大國土使之為清淨的佛國土,此稱為三變土田的法門﹝穢土即淨土﹞。

啟示1:

佛不是唯一希有的,而是普遍遍及一切眾生,如御書:「不分貴賤上下,唱得南無妙法蓮華經者,我身即寶塔。」眾生平等具有佛性,重點是要能信奉、唱持南無妙法蓮華經,如此方能看到生命中的寶塔進而開啟這一座尊貴的寶塔之門。

啟示2:

佛陀以眉間白毫光召集「十方世界(全宇宙)的分身佛」,其意義是說:宇宙中現象面看似有無數個體,其實是一個整體不可缺一,所說的即是一念三千法理的核心觀念「十界互具」。

十方世界(全宇宙)的分身佛缺了一個不到,就無法看到寶塔開啟的偉大功德。這樣的描訴正是如池田先生指導:

寶塔存在人的「生命」裡,其意就是要人們超越一切差別,重視人性尊嚴。生命沒有先後順序之分,任何人都擁有生命;沒有男女、膚色、民族之分,也毫無貴賤上下之別,一切皆平等。因此,立寶塔即指樹立了人性尊嚴的平等觀,是真實的人性主義。                      

歧視他人,就等於在傷害自己的尊嚴。相反的,尊重他人可使自身的寶塔更加光輝。將對方視為「寶」般的尊敬,不正是最高的民主主義。民主主義的精神即是尊敬每一個人,一切都決定於「是否能平等地視所有人的生命為極尊」此點。(法華經智慧筆記)

啟示3:

寶塔出現時法華經描述當時眾生的心情:「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這兩節經文的意思即是:法會中大樂說菩薩代表四眾弟子向老師請求:「您可以把我們提升到虛空中,好讓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寶塔內部的多寶如來嗎?我們也想要和十方世界的分身諸佛、菩薩一樣禮拜供養寶塔中的多寶如來。」

如法華經第十一品的經文:

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加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遠。唯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於是,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將在靈鷲山聽法的每個人,平等的提升到虛空中,讓大家能清楚的看到寶塔內部,也看到釋尊、多寶如來二佛並座的景況。

佛陀「將每個平等的提升到虛空中」,這個啟示,表示透過「三變土田」的教法,告知大家於信受妙法時,也需認真實踐「人間革命」(自我人性變革)的修行,幫助大家解脫對,為惡業污染的執著,進而看見大家生命本俱的「真理實相」(佛界)。

也是佛法對話的精神:以著平等尊貴之心,將對方提升至這一尊貴水平,而讓對方看到妙法真實的的利益及尊貴偉大的生命。

啟示4:

寶塔品說,釋尊的分身諸佛由十方世界聚集而來,達成了三變土田,將四百萬億那由佗的龐大國土,合為一個佛國土。如同暗夜中光明輝耀般,集合了無數光芒四射的佛;以無量寶石與花朵彩飾琉璃大地,並有繁盛的寶樹,呈現令人眩目的黃金光景,寶塔就位於此景中心

寶塔聳立於大宇宙中,其雄姿如聚集大宇宙之寶物般,光輝燦爛。似乎不僅以此莊嚴姿態在教示:你的生命就是寶庫。更以形狀巨大教導:你的生命有宇宙般大法華經的智慧  福運vol.98 pg.36〕

在御義口傳裡教示:在寶塔品之前,是以「理」說法,而至寶塔品起,則以「事」顯示。「事」是本門,亦即由寶塔品才開始本門的序分

啟示5:

視我身為寶塔,視我友為寶塔,藉著寶塔林立而莊嚴地區、整個地球。要在地區建立廣宣流布的寶塔,留下自己所建立的不朽的金字塔,以「在此地建立我塔」的信念彩飾人生。

釋尊為了完成大奮戰的人生,而說出法華經。寶塔也是為呼應釋尊「誓願廣宣流布妙法」此行動而出現。

一切因為廣布的行動,始能建立寶塔。所以,不是觀念,而是經過與現實搏鬥,與大難決勝負中,方才立下寶塔的法華經的智慧  福運vol.98 pg.3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