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原爲唐教坊曲,後成爲常用詞牌名之一。注意與“減字木蘭花”、“木蘭花慢”兩種詞牌名區分,這兩種算是“木蘭花”的變體。“木蘭花”詞有五十五字和五十六字兩種,其中以後者居多,很多詞人都有使用該詞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詞作……

  一、《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北宋·晏殊)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公元1043年,詞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兼樞密使,握軍政大權,可惜宋仁宗聽信反對派的攻擊之言,韓琦、范仲淹、歐陽修等相繼外放爲官,詞人也被罷相。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描寫的是美景不長,春去難歸的無奈及人去難留,只好借酒澆愁的心情。不宜“獨醒”、只宜“爛醉”,當是一種憤慨之聲。

  二、《木蘭花·晚妝初了明肌雪》(南唐·李煜)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大家知道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大致可以亡國爲分界線,後期的詞因寫亡國之痛更具藝術性,前期的詞雖然與後期的詞相比,風格就大不同了。比如這首詞,作於南唐全盛之時,寫的是夜晚宮廷歌舞宴樂的盛況,雖無深刻的思想內容,但情景刻畫細膩動人,也算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了。

  三、《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就算你不熟悉這首詞,但相信“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你常常看見吧?詞題說這是首擬古之作,所擬的《決絕詞》原本是古詩中的一種,主題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又說“柬友”,可見應該是詞人寫給一位朋友的。

  四、《木蘭花·立春日作》(南宋·陸遊)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盡青衫塵滿帽。身如西瀼渡頭雲,愁抵瞿塘關上草。

  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今朝一歲大家添,不是人間偏我老。

  陸遊一直主張加強中央集權,以增強國力,纔有能力抗金收復中原,所以他得罪了握有實權的官僚集團。於是先由京官罷出,外放鎮江通判;兩年後,改任隆興通判;一年後,免職還鄉,卜居鏡湖之濱;三年之後才被起用,派到夔州,仍是做通判。這首詞作於他在夔州之時,其流落之哀,不僅是詞人一己之哀,實在是國家民族的大哀。

  五、《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北宋·錢惟演)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錢惟演是吳越忠懿王錢俶第十四子,吳越國降宋後,詞人在朝爲官,他對仕途有濃厚的興趣,一生以未能當上宰相而遺憾。太后劉氏聽政時(當時仁宗還小),錢惟演就因與太后攀親備受輿論攻擊,被趕出朝廷;後來宋仁宗親政,他更是屢受打擊。所以到了晚年詞人很感傷,這首詞就是這種心境下創作的,是他仕途挫折時內心困苦愁怨的抒發。。

  六、《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北宋·蘇軾)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爲道別來心與緒。

  詞人與胞弟蘇轍感情深厚,離別後經常思念。這一次,詞人又在夢中與親人重逢,並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愜意。可是好夢不長,三更時分,雨打梧桐,那淅淅瀝瀝的雨聲驚醒了作者的好夢。現實中的他,依然與親人天各一方。他懷着無限惆悵想再找夢境,已經“無覓處”了。

  七、《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晚唐·韋莊)

  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

  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溼斑紅淚滴。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

  這首詞寫的是一女子對丈夫的思念,是首懷人之作。詞的上闋寫她上樓遠眺,一個“獨”字看出她上樓並非賞景;“玉關”說明她丈夫去的地方很遠,一個“愁”字表現了無可奈何的傷感。詞的下闋寫轉而抒情,她坐看落花,空閨嘆息,羅袖掩面,淚珠頻滴。

  八、《木蘭花·相離徒有相逢夢》(北宋·張先)

  相離徒有相逢夢,門外馬蹄塵已動。怨歌留待醉時聽,遠目不堪空際送。

  今宵風月知誰共,聲咽琵琶槽上鳳。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這是首送別詞,詞人沒有寫景傷懷或悽楚哀怨的苦調,而是以諳盡別離況味的超然態度,從虛處着筆,靠對慣常送別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體驗到的離愁。

  九、《木蘭花·別後不知君遠近》(北宋·歐陽修)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全詞突出一個“恨”字,寫思婦念遠的愁情;詞的上闋寫思婦別後的孤悽苦悶和對遠遊人深切的懷念;下闋借景抒情,描寫思婦秋夜難眠獨伴孤燈的愁苦。筆調細膩委婉,語言淺白,情感樸實,爲詞人早期的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