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看呂思勉先生所處的年代。

呂思勉生活的年代,中國被列強欺凌,所有人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感。他們那一代人寫歷史、整理文化,所做的準備全部都是:萬一亡國了,要讓後代人知道我們的輝煌歷史,留下復國的希望。

在這種悲壯的環境下,呂思勉老先生對歷史上能夠以小博大、弱國勝強國的英雄和戰例,有種迷之信仰。他並不是抬高陳霸先、貶低李世民,而是他所處的是弱國,需要的是陳霸先這樣的能夠帶領弱國取得勝利的英雄。至於李世民這樣的領袖,只有等我們強大了才需要。呂思勉先生那個年代,即便想要李世民,也要不起,因為沒那個資本。

脫離歷史環境來評價一個人物,就是耍流氓。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呂思勉先生所處的時代去看,一方面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被西方列強吊打的歷史,到了呂先生所處的民國時代,過去中國人的那份民族自信已經被打的支離破碎了。對自己的歷史已經產生了嚴重的不自信,所以會有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樣的說法出現,對古史記載的一些明君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很高的評價。另外一方面就是呂先生也喜歡借古喻今,這在他的著作中經常有體現,當時中國所處的情況就是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強敵環伺,自生力量又十分弱小,和陳霸先建立南陳時南朝的環境很相似,他自然是希望能有一個像陳霸先一樣的人物出來收拾殘局,所以評價高一些。

關於陳霸先活長一點能否統一的問題,我的答案是不能,且不說中國兩千年封建史中僅明代完成由南向北統一的壯舉,當時南朝北伐成功最好的契機是在劉裕時期,已經失去,隨後南朝的統治力不斷下降,陳霸先不過是強行續命一下,保住隔江而治而已,要北伐基本無望。當時北面的對手北齊高歡留下的底子頗豐,還有斛律光、段韶等名將,北周就更不用講了,日後隋朝一統天下的班底,要不是北齊北周相互牽制,恐怕先被滅掉的是南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