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潺潺、綠柳拂堤,春天的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格外美麗。

  3月23日,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峯會在這裏舉行。這是個大咖雲集的大會,96位跨國公司老總、4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3位美國前財政部長,還有衆多的國內大咖。聚焦全球態勢、探討深度話題,既有大事,亦有“小”情,記者從現場實時發回嘉賓們的妙語金句,總有一款打動你。

  1

  如何評價中國的對外開放?

  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

  只有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才能促進進步和經濟繁榮,中國就是最好的例證。40 年前,中國踏上了開放的征程。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中國的未來發展及在全球的未來表現可期。

  科魯格

  Apple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

  我們看到中國不斷地變化和發展,蘋果感謝中國打開了大門,我們鼓勵中國繼續開放,我們認爲開放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僅對中國發揮自身潛力很重要,對於推動全球整體經濟繁榮也是至關重要的。

  蒂姆·庫克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

  開放是國家興盛之路,開放是人民幸福之路,開放是合作共贏之路,開放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

  40年前我們走上這條路,從此沒有回頭路。

  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加互利共贏的開放;

  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加知行合一的開放;

  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加一視同仁的開放;

  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是更加內外聯動的開放;

  中國的對外開放將更加註重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韓文秀

  2

  是什麼在影響着全球經濟的未來?

  未來20年全球經濟總量將翻一番!你沒聽錯。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英國皇家經濟學會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未來20年,全球城市規模也將翻一番,人口也會增長35%。這些增長要求我們必須儘快進行改革。多邊開發機構要變得更加高效,一方面要增加和民營經濟的合作,來實現乘數效應,另一方面要努力擴大規模,使得投資更具有可持續性。各國的投資和多邊開發機構要形成一種機制,來支持各個國家的發展。

  尼古拉斯·斯特恩

  影響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

  一, 新一輪技術革命能否成爲推動全球增長和融合的引擎

  二, 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能否達成共識,併發揮正面效應

  三, 全球化能否適應這種變化,並能進一步升級來形成新的全球經濟秩序

  王一鳴強調:“這三方面因素還將塑造全球經濟秩序。我們只有牢牢把握蘊含的機遇,才能更好把握未來。”

  王一鳴

  3

  經濟全球化的前景如何?

  經濟全球化的未來是一片“藍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高燕表示,經濟全球化的未來是一片“藍海”,蘊藏着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經歷曲折前進和螺旋上升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必將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續,讓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階層和不同的人羣享受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高燕

  小夥伴們齊參與纔是更美好的全球化!世界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佩妮洛皮·蔻加諾·戈德堡表示,未來,經濟全球化要想取得更大進展,需要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都參與進來,要保證所有國家的關切都被聽到。過去的全球貿易中,往往都是發達國家發言,現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中國應該在未來的多邊倡議中發揮領導作用。

  佩妮洛皮·蔻加諾·戈德堡

  全球化需要領導者,那麼誰來引領全球化?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認爲:“作爲一個成功的全球化引領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自身的國內市場必須足夠巨大;二是這個國家必須享有全球最領先的產業;三是這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讓本國反對全球化經濟的相關利益者能夠得到補償,支持這個國家全球化的領導力。”

  李稻葵

  4

  “一帶一路”,怎麼看?怎麼建?

  “‘一帶一路’不是要搞一些項目,和一大堆產能過剩,而是要推進新的全球化方略,以發展優先追求合作共贏。”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說,進入“一帶一路”新階段後的主要任務是機制化。其主要內容包括深化合作,與現有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對接,利用“一帶一路”參與全球治理,企業社會責任跨國機制協調,規避搭便車行爲與道德風險,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和建立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等。

  李揚

  像“一帶一路”這樣一個錯綜複雜、規模巨大且有一定風險的項目難免要遭受挫折和非議。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建議:

  首先,東道國應有權評估項目風險和收益,保證其符合本國人民的當前和長遠利益;其次,應利用一些有長遠收益的、可持續的項目來抵消債務風險;第三,必須支持地方經濟的包容性發展,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第四,各參與方應遵守三個核心原則:即平等協商、共同參與、利益共享。“一帶一路”的成功需要整個國際社會抱有同樣的合作精神。

  麥安哲

  “一帶一路”建設應按照普惠多贏的理念推動,以“義”“惠”“多”踐行發展新格局。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表示,堅持普惠多贏理念要突出“義”“惠” “多”三個字。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以義爲先,以利並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突出一個“惠”字,強調給他人帶來好處;要突出一個“多”字,在多贏的理念推動下,對“一帶一路”沿線資源要講究協同效應,避免分散、孤立的業務佈局。

  許立榮

  5

  哈哈哈,很難說這些事與你不相關

  別以爲這麼高大上的論壇與我們百姓生活無關,其實,嘉賓們的發言和視角還是很接地氣的。

  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多重要?大咖一句話點醒你“我國實體經濟每年揹負7萬億的利息!!!”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我國實體經濟每年揹負7萬億的利息,這對金融業是增加值,是高利潤,對實體經濟就是極大的負擔。”

  “所以要保持我國經濟的整體競爭力,一方面要減稅降費,同時也必須減輕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必須加快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楊偉民

  比如,一部中國電影引起了一家跨國公司老總的共鳴,它就是《我不是藥神》。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艾伯樂表示,《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在中國引起了很大反響,也引起了我的共鳴。藥品即使有用,患者沒能力支付的話,藥品就沒有意義。我們希望和政府合作,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未來患者能夠獲得更多的選擇和藥品。

  艾伯樂

  再比如,炙手可熱的“5G”。5G就是讓我們的手機速度更快嗎?當然不是。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告訴大家:“現在,我們已經實實在在地進入到了智能化變革的新時代。5G將是推動智能化時代巨輪滾滾向前的強大動力。有人理解的5G只是會讓我們的手機速度更快、看視頻更流暢,其實遠遠不止如此。50%以上的5G業務將會是在商用。5G連接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廣覆蓋的特點,大量的計算、分析和判斷可以在移動邊緣實時進行,因此設備的前端將變得更加輕量化,將推動智能物聯網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大量傳統行業設備,如工廠的機牀、醫療設備都將有可能實現智能化改造。

  楊元慶

  來源/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記者 / 廉丹

  編輯/ 李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