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缩小人生》Downsizing 算哪一种电影呢?

男主角保罗萨夫拉内克(麦特戴蒙 饰)在奥玛哈冷冻牛排公司当职能治疗师,
个性老实
忠厚亲切本分会记得外带晚餐给家人吃和母亲同住时照顾妈妈和老婆同住时照顾老婆。
中产阶级
年约40没有孩子不久前才刚刚把学贷付清
很像公务员奉公守法一成不变要不是为了满足老婆想住大房子的梦想他会是那种单纯过一生还感谢主的大男生

 

电影《缩小人生》里的科幻不太科幻爱情比重不大灾难不算灾难搞笑不够搞笑讽刺...喔! 超级讽刺的!  可惜讽刺不能算是电影的类型

「享乐园」像推销房地产海岛度假、迪斯奈乐园套装行程海外移民投资计划那样把缩小手术和配套的移民房宅卖给了保罗和奥黛莉夫妇, 一直到保罗完成缩小手术醒来的上半部分, 电影还很正常, 讲的是缩小人生的事, 我看的好期待喔, 想知道缩小人生〝以后〞的事, 不管是好事坏事我都想就缩小这个议题继续看下去

没想到, 电影的下半部和缩小没有太大关系, 「享乐园」和原来的世界里一样嘛 : 离婚独居工作 纵欲 狂欢...同一套

所以, 看到一半时有点儿无聊, 正在想这下子好像整形失败了... 看导演要怎么收场时...

这时跑出一只越裔大黑马 : 玉兰 !!!

真的!! 越南难民人道主义民运人士陈玉兰这个角色是《缩小人生》的大黑马!!

她好搞笑,把保罗耍的智商降低原来保罗是妈宝:不是要人伺候的那种妈宝是爱听指令没有主见的那种妈宝

不管合不合理,陈玉兰激起我看完电影的欲望

不过, 自从陈玉兰出现,剧情和缩小人生就更没有关系了


《缩小人生》算哪一种电影呢? 好啦!还是归类在科幻喜剧片风格幽默讽刺又劝世

寓意良好可惜剧情收尾的很奇怪
我看了有共鸣但是是共鸣哪一个?我糊涂了

是变小比较好?比较不好?
留在享乐园比较好
还是比较不好?
如果《缩小人生》不好
那地心生活有没有比较好?
如果当初知足于当下,是比较好? 还是比较不好?

麦特戴蒙的光头造型让我想起1993 年的科幻喜剧片《尖头外星族》Coneheads
搬家、移民迁徙探索外太空都是为了要找到更好的生存环境
我想起 2011年由伍迪·艾伦编导的电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人类最美好的时代是那一个时代? 
我想起一个奸诈的问题 :如果你能回到过去?你要回到几岁的时候?

为什么这个问题奸诈? 因为这个问题没办法比较!
太阳风暴来了是逃比较好还是不逃比较好?这个问题也没办法比较!因为那其实是活与死的比较啊!
我扯远了...我说嘛我糊涂了这电影怎么这样演啊?

最后,电影把一个〝生存问题简化成一个人性的问题:你爱谁?依赖谁爱听谁的指令你就留在有那个人的世界里

一位职能治疗师变成客服专员最后变成... 公益人士

而我,想想自己也曾有过对人世不满,很想改当神仙、高灵阿凡达移民到火星上,我身材高大也对「缩小」手术有兴趣就不敢批评电影《缩小人生》令我失望的地方了。 也许电影是想劝我们不要吃在嘴里看著别人碗里,你就好好的活在你所存在的空间里,和你所爱的人待在一块就好了。想想这个社会,还有更底层、更不幸的人,他们只要是一个剩便当就很满足了,然后住在非常破烂的环境里,缺乏医疗照顾,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知足吧!
这电影寓意良好收尾奇怪就技术上来说,我觉得把两个电影弄在一个电影里了

「缩小」手术的创办人跑去建立地心世界以躲过地球毁灭的厄运?
那应该是第二个电影

而且,自从保罗和陈玉兰去了挪威,整部电影就不好笑了。

不过我很确定这部电影要是推出在1990年代会比较获好评

剧中的陈玉兰,本名Hong Chau,父母皆是越南人,1979年生于泰国难民营,后来由教会安排美国纽奥尔良的越南家庭资助他们来美,Hong Chau大学时在波士顿念电影。在 2010-2013 美剧《劫后余生》Treme 崭露头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