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世人而言,人們對於司馬光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那個砸缸的小朋友之上。但是,其實司馬光長大之後,也成爲了一個不錯的文人,他曾經寫過一本有趣的書,名爲《涑水記聞》。在這本書中,記錄了一件關於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的故事。

  在東京汴梁城中,有一個名爲龔美的銀匠,此人早年之時賺了點小錢,所以就給自己娶了一個美女做老婆,也就是劉娥。但是後來,龔美因爲好吃懶做,將家裏的錢財都敗光了。爲了活下去,他便打算將自己的老婆賣了。龔美將劉氏帶到大路邊上閒逛,想要偶遇達官貴人。

  果然,龔美遇到了太子趙恆手下的一個名爲張耆的侍從,此人在街頭散步之時看上了劉氏,便將其買了下來,送給了趙恆。趙恆本就是個好色之人,看到了劉氏的天人之姿,一下子就着迷了,專寵於她。

  趙恆登基之後,劉氏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憑藉着美貌以及手段,將趙恆牢牢抓在了手中,最終登上了皇后的寶座。不過,劉氏也有不如願的地方,她與趙恆相愛多年,但是卻從未生育,這對她而言,無疑是不利的。

  宋真宗趙恆的年紀逐漸大了,對子嗣的渴望也越來越大,此時中宮無子,倘若有別的嬪妃先生下皇子,就會直接被立爲皇太子,並因爲母憑子貴的原因,成爲劉氏的競爭對手。劉氏自然無法忍受這樣的事情,於是便將自己身旁的侍女李氏送給了宋真宗。

  不久之後,李氏懷孕了,劉皇后立馬封鎖消息,將李氏關了起來。等到十個月之後,劉氏將李氏產下的兒子接了過來,並聲稱這是她的親生骨肉。自此之後,宋仁宗趙禎便在劉娥膝下長大,直至登基。而此時,他的親生母親李氏,卻僅僅只得到了一個李宸妃的封號。

  明道元年,四十六歲的李氏去世了,也將這個祕密帶到了地底下。此時的劉氏已經成爲了太后,她讓大臣們按照普通規格禮制安葬李宸妃。

  宰相呂夷簡曾經聽說過這些祕聞,他覺得劉太后的舉動不妥,於是便和太后爭議,相讓李氏以太后的禮制安葬。劉娥自然是不肯的,不過,呂夷簡鄭重地說道:“陛下不以劉氏爲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也就是說,倘若劉氏不顧及劉氏家族,悉聽尊便,如果還顧念他們,請厚葬李宸妃。劉太后聽了之後也覺得有道理,便這麼做了。

  呂夷簡是個細心的人,他還找到負責入殮的官吏羅崇勳,非堅持讓他在李宸妃棺中灌入水銀:“用水銀實棺,異時勿謂夷簡未嘗道及!”

  多年之後,宋仁宗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此時民間還流傳說李氏是爲劉氏所害,這讓宋仁宗十分惱怒,直接派兵包圍了劉氏家族。並且,宋仁宗還打算開棺驗屍,看看自己母親的真正死因。但是,開館之後,宋仁宗卻發現“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因此便不再追究,劉氏家族免於大難。

  

  

  參考資料:《宋史》、《涑水記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