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周我在参加AWE2019报道时,惊喜的在SONOS公司展台上看到一款新品:全新的多功能智能功放Amp。

  或许这款Amp和你印象中的SONOS音响不太一样,这个方方正正仅仅在顶部有一个圆形凹陷的黑盒子本身并不能发声。它是一款专门用于驱动传统无源音箱,能使之成为具有流媒体(无线音乐)功能的功率放大器(功放)产品。考虑到家里正好有一对由著名音箱器材专家 潘志强老师设计的“平均律Opus 0.5”传统无源书架箱暂时空置着,我就想能否利用SONOS的这款Amp听听效果?感谢SONOS中国的大力协助,仅仅几天后这台预计将于4月开始国内销售的新产品已经送到了我手上。

  事实上,这并不是SONOS的第一款此类产品:此前他们也有过两款能够将用户家里现有的音响系统升级为流媒体音响的产品,分别名为:Connect和Connect:Amp。前者可以看做是一个流媒体“盒子”,只要将它连上现有的音响器材(功放+音箱组合或是有源音箱),就能够为其加入SONOS的无线音乐服务;后者则在Connect的基础上,再内建功放(功率放大器的英文缩写即为‘Amp’),可以直接用于驱动传统无源音箱,使之一跃成为和其他SONOS扬声器一样的流媒体音响。而今天这款SONOS Amp,其实就是当年那款Connect:Amp 的升级版本,只是名字被简化成“Amp”三个字母。

  从外观上来看,SONOS Amp造型简直“泛善可陈”,真的就是一个“黑盒子”而已。整个功放仅有2.1公斤重,在我家的安桥9070功放面前简直可算轻若无物,更别说与公司里那台金嗓子后级比拼重量了。按照SONOS的说法,SONOS Amp的外观设计不仅可以实现自身以直立/横向两种方式摆放,而且也可以轻松的实现多台Amp的堆叠式摆放。

  Amp机身正面有SONOS典型的“音量+/播放/音量-”触控按键,只不过它们和我家其他SONOS音箱一样几乎从未被真正使用过——我只用手机来控制SONOS设备;机身背面的连接端子也显得相当简洁,除了必要的一组模拟音频输入外,本机也支持HDMI ARC输入。关于这个接口,我此前已经在SONOS Beam的文章中谈到过该接口,这里就不再赘述。反正你只要记住它是用来让SONOS成为具有HDMI ARC音频输出功能的电视机附加音箱用的。

  在输出方面,本机带有两对定制的螺纹香蕉插头音箱连接头以及一个独立的SUB(低音炮)输出口。值得注意的是,我对SONOS的这种香蕉插头非常有好感:它允许用户先方便的将音箱线连接到插头上,然后再将插头整个接入到Amp背面的指定位置上。这样,我在接线时就无需像其他品牌功放那样必须弯下腰,一边艰难的在巨大的功放背后摸索一边反复尝试将音箱线穿入正确的接线柱内了。强烈建议其他品牌的功放也能在这个细节上向SONOS学习,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接线设计啊!

  之前几张Amp的产品照都是在我公司办公室里拍摄的,而SONOS在我家的实际应用场景其实是这样的:请大家无视我家影音室内的各种凌乱,地面上的大量CD与其说是日常聆听的实用品,还不如说是拿来看样子的摆设。毕竟我目前所听的乐曲通常只有两种样式:要么是以无损音频格式存放在家里的NAS硬盘里,要么就是SONOS流媒体服务带来的在线音乐。另外,由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平均律 Opus 0.5听歌,所以还不得不临时让常用的AirPulse A300有源音箱移位(地毯上的那对箱子),把脚架留给这对蓝色的书架箱。

  和其他SONOS设备的连接方式差不多,我简单的在手机上用SONOS app轻点几下Amp就已经准备就绪,成为我家的第六台SONOS设备。坦率的说,我不认为SONOS Amp有所谓“煲机”的需要。考虑到在未来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只会用这台小巧的D类数字功放聆听通过无线传来的在线音乐。所以,我觉得只要能在第一时间把它连入我家现有的SONOS网络,然后就可以让它开始欢唱了。

  相比上代的Connect:Amp,这台新款Amp除了支持HDMI ARC输入外,最重大的变化就是输出功率有了大幅提高——从原来的每声道55w(8Ω)成倍提升到现在的125w(8Ω)!单纯从数值上来说,这个小家伙的输出功率已经和我那台安桥9070功放相当了。而恰好我那对蓝色的平均律Opus 0.5又是一对相对“吃功率”的书架箱,越是大功率其声音表现也会越好。过去我曾用上代的Connect:Amp驱动过它,但实际声音并不是很理想,而今天这款全新的Amp应该有能力“喂饱”它了。

  事实果然和我预料的差不多:全新的SONOS Amp已经能够较好的驱动平均律Opus 0.5,整个喇叭的动态被充分激发出来。虽然从音色角度上来说SONOS Amp没有安桥9070那样细腻,但整体表现对比用上代产品驱动时,确实有更强的爆发力和控制力。或许考虑到音源的不同,我没有办法用评论传统音响器材的方式来考量SONOS Amp的声音表现,但至少我可以肯定在SONOS Amp驱动下的平均律Opus 0.5在表现“爆棚”的场面,不会像过去那样有气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而再使用相对克制的中低音量播放快速流动的旋律时,也比过去更加从容和富有活力,同时不至于给人“散乱”的听感。

  除了可以推动两对(四只)无源音箱外,SONOS Amp其实还有更多玩法:其中之一当然是利用后置的模拟音频输入连接其他音源设备。我本来打算直接将解码器或者是纯CD从安桥上拔下来,连接到Amp身上的,但后来发现这种玩法有些太过“严肃”。于是,这款最新型的SONOS Amp最终连上的,是我那部已有20多年历史的松下CD随身听。是的,尽管这台松下CD机的声音素质与无法与今天的设备相提并论,可是这个不太常规的组合却把20年的我与今天的自己神奇的连接在了一起。放上一张1996年的格莱美奖专辑,当“One Sweet Day”的歌声依靠SONOS传出时,内心的感动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

  此外,SONOS Amp也可以和其他SONOS音响组成环绕声系统。比如把两台SONOS One与Amp联合起来,用无源音箱作前置左右主声道,而两台SONOS One以后置环绕声道出现等等。不过,由于我家已经有了Bose的环绕声系统,因而暂时没有尝试这种玩法。

  我承认SONOS Amp肯定不会像其他SONOS产品那样热销:这倒并不是因为Amp本身有什么问题或是国行65XX元的定价太高。说实在的,作为一款加入了SONOS流媒体服务功能的每声道125w的立体声功放卖这个价格我觉得完全可以接受。而Amp在销售上将会面临的挑战其实是“目标用户人群小”——毕竟,这年头很多人连功放是啥都不知道。

  这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在年轻人群中推广“最简洁音响系统”的概念。请注意,我始终认为一套真正的音响系统至少应有一对分离的立体声音箱而不是某个单一的扬声器。所以,我此前一直建议大家采用“一对高品质有源音箱+一个流媒体音源(无论是播放本地还是网络音乐,类似SONOS Connect、声韵‘小白羊’或是某款高品质的随身播放器甚至手机)”的构成方式。但不可否认,还是会有一些用户不喜欢有源音箱,而是会坚持选择传统的无源音箱;此外,当然也可能存在类似我这种‘家有闲置的音箱’的特殊情况出现。此时,SONOS推出的这款Amp智能功放明显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