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一声除旧岁,又是新的一年。俗话说:过年容易,但生活过日子难也。处于今时,科技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时代,工商业发达,资讯泛滥,五光十色,物欲横流的世界,充满种种物质和声光的诱惑,往往使人迷失在花花世界,物化身心,内心的空虚和无助,不断的扩大,何以致此。经云: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取新的资讯,学习新的知识,管道方便容易,秪要上网搜寻,种种信息传递不虞匮乏。而世界充斥物质价值思维,社会风气被物化,人心也被物化,人性沉浮于物质世界潮流中。今人所缺的不是新知和物质的取得,而是人文道德精神思想的缺乏。今时要如何应对物质世界的洪流,唯有启发内在灵觉之性净化提升心灵层次,使外在物质与内在精神思想取得平衡,人生在每个当下,有更美好的生活意境。

东方三大主流,人文道德思想,儒家、道家、释家。三家主流思想所阐述的精神,唯在启发人人本具灵觉之本性,真我也。三家之义道同,秪是名相别异也。首要之义,认识自己,唤醒沉睡的真我,启发内在灵觉之性。四书。大学传。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在明明德,乃启发灵觉性是也,彰明本来灵明德性,自觉也。在亲民,乃以德行感化大众,觉他也。在止于至善,喜怒哀乐之未发时,不起善恶、是非、美丑之念,于每个当下常保真心,见一切善一切美,止于尽善尽美的境界。此为儒家精神思想所在。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此篇文章取于太上清静经后段,以印道家精神。文中,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亦或,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所明之义。如何才不迷失本性,认识自己,找回无始以来的真我,唤醒沉睡的灵觉之性。

佛家禅学,更融会儒道两大家精神,自成中国禅学,直指人心,见性起修,直了成佛。禅宗五祖弘忍道:不见本性,学法无益。六祖惠能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见本来面目。单刀直入,直示人心,明自本心,见自本性。禅学思想,简洁有力。于行住坐卧中,体察真我的存在,于生活中认识本性,见性,神启是也。本性,真我也。不思善。不思恶。见本来面目。启发灵觉之性也。

经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又云:自心内有知识自悟。又云:善能分别诸法意。于第一义不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当今知识资讯泛滥的时代,其精神思想,如何取其精微,弃其糟粕,秪有启发灵觉之性,见真我本体是也。人人本具般若妙智为用,用以分别世间诸法善与不善。佛家精神思想。证悟菩提自性,见般若之智,以自性之妙用,面对一切人事物,以无烦恼之心〔无漏智〕,应对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提升生命存在的义意,唯有人人启发灵觉,见自本性,世界光明,人间大爱的时代,才有机缘降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