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史丹佛大學於1891年創校時,創辦人參議員利蘭·史丹佛先生試圖與東岸的常春藤名校做區隔,並說明創校精神: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務實。 你們在這裡將開啟深具意義與實用性的企業 。」

這也揭示了原是一片果園的城市,即將成為全世界的創新創業的領航者__矽谷。

矽谷外,紐約的知名時尚學府Parsons 周邊即是時尙圈的產業寶地;頂尖商學院NYU Stern 商學院與幾街之隔的華爾街一直維持著學生在校期間,即可充分接觸金融界的真實人生。 倫敦當地的不少戲劇學院也絕對帶動當地的前衛表演藝術。

臺灣的大學,似乎跟當地的城市發展少有連結。 多數的大學校園外,除了夜市、還是夜市。

張忠謀先生說:『臺灣的大學,想的是怎麼跟教育部要到錢;美國的大學,想的是怎麼跟企業合作。讓創新可以對世界產生真正的改變!』

除了新竹的清、交大,成了竹科工程師的搖籃。 但到底是生產了園區裡工作的工程師。 難以形塑如矽谷讓人趨之若鶩的開放、多元、創意十足的城市生活性格。

當臺灣多數的城市說著人口老化、留不住年輕人時,在地的大學想想如何與在地的產業鏈串聯。在發產出年輕人會有興趣的產業同時,也有助於形塑不同城鄉間的獨特生活風格。

 

Slide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