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輪計劃》

  公元2500年,

  地球上人口膨脹、

  大氣日益變暖、

  環境污染加劇。

  但科技高度發達。

  科學家們正在想一個法子,

  將太陽“據爲己有”,

  日輪計劃應運而生。

  1.遠行

  “大氣是混沌系統,別以爲什麼都能如你所願!”

  “你就爛在地球上吧!老頑固!”

  李可摔門而出,樓道里一陣震動,一張皺巴巴的電子紙從他眼前飄落,發出不甚清晰的聲響:“當他們炸開水星的時候,我不說話,因爲我在水星上沒有產業。當他們開採金星的時候,我不說話,因爲……”

  “當他們開採地球的時候,應該連你們一起挖走!”抗議“地球開採計劃”的宣傳語,這些天來李可早已聽得耳朵生繭,他詛咒着抗議者,一腳將落在地上的電子紙碾碎,然後大步跨出樓門。

  街上混亂不堪,連日來,抗議者的遊行和罷工讓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秩序。李可好不容易纔找到一輛正常工作的懸浮車,車身也明顯多日未曾清洗,沾滿泥點和灰塵。

  “西太空港,最快速度。”李可鑽進車內,設定了目的地。雖然和父親的爭吵耽誤了不少時間,但這空蕩蕩的街道,應該不至於讓他趕不上開往日輪的飛船。

  日輪,或者用更通俗的說法,太陽環。顧名思義,它是圍繞太陽建成的巨型圓環,也是人類爲自己建造的彼岸與樂園。它的表面積超過地球的5000倍,足以容納所有生物,以及它們的未來。更爲重要的是,日輪內壁安裝的太陽能轉換器,能在最近的距離吸收太陽至少10%的能量,與僅能接收22億分之一太陽能量的地球不可同日而語,將會永久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

  建造日輪的構想,至少在500年前的20世紀就有人提出。但多年以來,這一直都只是一個空想,如何實施從來都是一個極爲誘人但無法破解的難題。人類在膨脹的人口、變暖的大氣以及污染的環境中掙扎。

  直到30年前的某一天,人類將水星炸開——這顆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瞬間化作無數碎塊,環繞在太陽周圍,形成日輪的最初“地基”。緊接着,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浩大的工程“日輪計劃”開始了——人們首先將水星碎塊裝設好太陽能轉換器,將其與太陽調整到合適的距離,佈設必要的防護裝置,修築爲能源基地。

  水星碎塊能源基地所產出的大量能源,成爲“日輪計劃”的動力之源,人類從金星、火星乃至小行星帶開採礦石,將這些碎塊連成一個整體。最後再進行整體擴建,將日輪修築爲一個規整的圓環。

  如今,“日輪計劃”已經進行到了收尾階段。作爲享有盛名的氣象學家,又是“日輪計劃”的積極推動者,李可被聘請加入日輪大氣環流系統的設計師團隊,幾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他也因此獲得了日輪的首批遷居權。

  但人總不能萬事如意。由於在建設中太陽系礦藏幾乎被採掘一空,小行星帶之外是氣態的木星和土星,更遠處的天王星和海王星運輸成本又過高,採掘地球提上了日程。但這個計劃,遭到了李可父親李行的極力反對。

  李行同樣是氣象學家,在臺風研究領域有着世界範圍的聲譽。雖然對氣象的熱愛在這對父子間傳承,對宇宙的熱情卻顯然沒有。李行雖然沒有和其他反對派一樣上街抗議,卻對兒子帶他一起遷居日輪的提議一頓痛斥。特別是,他對兒子日輪大氣環流系統的設計不以爲然,總搬出諸如混沌理論、微小誤差、蝴蝶效應之類的說法來批評李可。就在剛纔,李可出門之前,父子二人還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最終不歡而散。

  懸浮車疾馳如電,西太空港那如亭一樣的輪廓已經映入李可眼簾。坐上這班前往日輪的飛船,他將投入可以預料的繁忙工作中,也不知道能否與老父再見一面。想到這裏,他的心中不免有些悵惘。

  2.天穹

  “只有兩種人無法體驗日輪的宏偉壯麗,看不見它的人,或是身處其中的人。”

  50年前,一位命途多舛的詩人做出了他一生中最成功的預言,日後成爲“日輪計劃”最流行的宣傳語。不過相比這句話,李可更喜歡那首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日輪上的基礎工程已經有模有樣,由中國負責建造的金烏大區,歐洲負責建造的阿波羅大區以及印度負責建造的阿耆尼大區已經具備了生物正常生存的環境,植物的初步移植也已完成。從金烏大區太空港極目遠眺,碧海藍天,青山綠水,如果不是剛經過宇宙旅行,李可無法相信自己置身於太空中的巨大人造建築——這裏的環境幾乎就是舊日地球的翻版。

  走出太空港大樓,輕風撲面而來,讓李可心曠神怡。某種程度上,微風證明瞭他所參與設計的大氣環流系統基本成功,如今他所要做的,是要驗證這個系統可以數萬年如一日,穩定地運行下去,以及進行必要的修補。

  日輪的重力,來源自不停自轉產生的“離心力”。日輪內壁的萬事萬物,都由這種力量牢牢固定在於其上,自然,大氣也在其中。在日輪的兩側,人們建造了兩萬米高的高牆,以防止大氣散逸。這兩面高牆,也是日輪中唯一凸顯出人造物痕跡的地方,充斥着諸如姿態調整發動機、廢熱處理系統、隕石防禦系統、大氣調控系統等規模宏偉的機械。

  通過參與對日輪地形的精心設計,海洋、高山、平原、河流、湖泊等恰如其分的佈局,以及少量的人爲幹預,李可和他的團隊,確保了日輪上絕大部分地區將處於溫暖宜人的氣候之中。當然,這裏仍然保留了極寒的高原,以及充滿熱帶風情的海島,因爲即使某種氣候再好,人們也始終喜愛、依賴着多樣性。

  同樣,日輪上也有晝夜之分。在日輪和太陽之間,人們用最輕薄堅固的材料打造了一“片”同樣圍繞太陽運轉的不透光的圓弧,它被形象地稱之爲“夜幕”。夜幕籠罩的區域,成爲日輪的夜晚。

  唯一令李可遺憾的是,在日輪上難以重現最爲壯觀天氣系統之一——颱風。因爲日輪是一個規整的圓環,沒有地球的緯度差異,也自然沒有地轉偏向力。雖然冷空氣會下沉,熱空氣會上升,但卻不會產生漩渦,無論氣旋還是反氣旋,在這裏都將不復存在。

  不過,這小小的遺憾,和李可正在進行中的宏圖大業相比,都不足掛齒。他迅速開始推進日輪上氣象觀測儀器的部署。觀測網絡的主力由一體化自動站組成,它的外形神似以往的月球車,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行移動到指定地點,然後展開成爲一座兼具從地面到高空全要素的觀測站。除此之外,安裝在夜幕背面左右兩端的“天眼”,就如同過往的極軌衛星般,可以縱覽整個日輪的天氣狀況。

  這天,夜幕即將籠罩金烏大區,天眼安裝完畢,李可親自調試着它接收雲圖。眼前展現的景象,令他倒吸一口涼氣:在對應南海還原的那片海洋——官方名稱叫做崖海——上空,赫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逆時針旋轉的白色漩渦,在它的中心部位,有一個無比清晰的空洞。

  毫無疑問,那是一個巨大的颱風。

  3.過往

  日輪上的居民尚少,且集中在太空港周圍,颱風理應不會造成什麼影響。如今,唯一能證明臺風存在的影像就握在李可的手中。在此前上交的報告中,他曾信誓旦旦地保證日輪上沒有颱風。現在,選擇擺在他面前:毀掉這份資料,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或者如實報告,然後接受處罰。

  猶豫再三,李可還是撥通了金烏大區政務局值班室的全息通信,上報這個消息。

  “你說什麼!”對方在全息影像中的反應,遠遠強過李可的預料,甚至可以說是火冒三丈。“執政官今天去了崖海考察!現在估計已經快到了!現在、立刻、馬上把圖發給我,把他勸回來!”

  當雲圖傳送到執政官的飛船上時,他們已經能夠看到風暴的邊緣。飛船立即返航,有驚無險。而那個令人震驚的颱風,也在數天後悄悄登陸,默默消失在廣袤的無人地帶中。

  令李可意外的是,他並沒有受到什麼嚴厲的懲罰,日輪上的執政官們開了一個短小的會議,決定讓他暫停大氣環流系統的規劃建設工作,轉而研究颱風誕生的原因。

  對於李可而言,這算得上是他的本行。但在這樣一次“事故”之後回到研究中來,終歸說不上榮耀。自那以後,天眼也再沒有觀測到颱風出現,他的研究也每每陷於停滯。

  “崖海周邊的地形,確實相當複雜,可是也推演不出颱風究竟是怎樣生成的。”這一天,李可數不清第幾次在日輪的中心計算機上嘗試新的可能性,也如同往日一般,還是沒能還原颱風出現的情況。他的心中彷彿壓着一塊巨石,在日輪清新的空氣中仍覺得胸悶氣短。再這樣下去也無濟於事,他決定出門走走。

  相比巨大的表面積,此時此刻,日輪上的居民實在過於稀少。李可的懸浮車無處可去,最後停在了人羣最密集的太空港。工人們在這裏調配來自整個太陽系的物資。李可倚在迴廊的白色圓柱下,看着許久未見的熱鬧景象,心中稍感欣慰。

  突然間,李可面前的圓柱亮起了光芒,一張無表情的臉浮現在圓柱上——那是太空港還沒來得及人格化設定的AI管家——“李可先生,太空港有您的未知格式信息,請到B棟3層疑難物品儲藏室領取。”

  未知格式,這意味着那是無法自動數字化傳遞到個人通信裝置的信息,通常而言,它來自舊時代被淘汰的信息載體。比如,一塊硬盤,一盤磁帶,甚至是一張紙。就李可的記憶而言,如今還喜歡使用這些東西的,只有一個人。

  李可飛奔起來。

  5分鐘後,儲藏室的AI管家遞給他一臺外殼五彩斑斕的筆記本電腦——那是李可8歲時,父親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即便在當年,也是相當復古的設備。他顫抖着掀開電腦,系統用了10秒之久才完全啓動。一篇長長的論文映入眼簾,只讀完了開頭,淚水便浸溼了李可的雙眼。

  《日輪海洋颱風出現的可能性及可能地點論證》,署名:李行。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