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紅了,這個撿了26年垃圾的流浪漢一夜之間躥紅網絡。

據說每天都會有數以千計的人前往上海,只爲目睹大師的廬山真面目,當面討教一下生活的真諦。

這中間,包括幾位打扮時髦兒的女主播。他們簇擁着外表邋遢的沈巍,一邊是年輕貌美,一邊是衣衫縷縷,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

圖片來自網絡

更有年輕的女子舉着紙牌,上寫:“流浪大師,我要嫁給你”。

不管沈巍是否願意,他都難免被喧囂的網絡以及背後推手所裹挾。

有人拿他的視頻去賣錢,有人拿他的書去換錢,就連他附近的酒店價格都在翻倍。

他被人消費,他變成了流量。那些後來者,乃至上演一出出“活捉”大師的鬧劇。

沈巍之紅,不外乎這麼幾點:

一是被冠以高校畢業的名頭,這符合人們對大師的一貫“人設”;二是政府單位出身,公務員成流浪漢,有笑點更有反差;三是流離失所還能豁達開朗,時常談古論今,儼然一副大師範。

打動人心的一點,他被生活和命運所捉弄,在喫不飽飯、睡不暖牀,落魄街頭時還不忘讀書,並且這種讀書沒有任何功利心。

人和流浪漢的區別,大概就在於此。人浮於事,很多人早就活成了流浪漢。這一點,難能可貴。

實質上,中國互聯網如此發達,出現類似網紅也很正常,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官方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

當然,對於沈巍成爲網紅也不乏質疑者。最狠毒的,莫過於說他有病。力挺者則認爲,他比正常人還正常。

總之,他一夜之間出現在各種社交平臺,成了人們圍觀談論的資本。

放棄公務員身份,放着體面的工作不要,甚至於捨棄家庭,爲什麼?從媒體披露的細節不難發現,他小時候過得並不幸福,“父親和外婆的關係不好”,選擇審計專業是違心的。

他從小就喜歡撿垃圾,工作後還把這種習慣帶到了單位。只不過,沒了父親的管教,加之單位的冷嘲熱諷,他變得異常決絕:去流浪,去拾荒。

細細品味,沈巍這個流浪漢的故事,頗有幾分心酸。他選擇了一種令人難以理解的生活方式。常人擠破腦袋,他卻拂袖而去。雖說年輕氣盛,他更像某種極端。

人們之所以難以接受和容忍,用他的話說:淪落至此,歸根到底是理念的衝突。

無論如何,他如今真的成了網紅,追隨的網絡大軍從各地蜂擁而至,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想想看,作爲公務員的沈巍當初執意放棄仕途、一心想要退隱,竟然意外紅了,反倒是那些拼命秀下限的主播們,還在這裏蹭熱度。人生就是這樣充滿戲劇性!

想起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年輕的和尚問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做什麼?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得道之後呢?老和尚回答說,還是砍柴擔水做飯。

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和尚的道,普羅大衆哪能開悟啊?!

沈巍也還只是個凡人,在他沒有成爲網紅前,想的是撿廢品和讀書,成爲網紅之後,他撿的還是垃圾,讀的還是書嗎?又或者,從今後,他還能好好的拾荒,好好的讀書嗎?

風吹幡動。無論如何,他再也回不去了,平靜的生活終將被打破,人生軌跡也將因此再次改變。誠如像他所言,“這次網上走紅真是不虞之譽,沒想到”

從這個角度講,希望那些製造爆點、吸引眼球的,放過沈巍,放過這個真實而鮮活存在的個體吧。

雖然流浪漢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流浪街頭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完全可以多一點理解與同情。

“我原本以爲像我這樣的人可以爲社會做一番貢獻,但怎麼也沒想到會淪落至此。”

“我最嚮往成都,讀書人一輩子有個理想,最好的像諸葛亮一樣,出將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學杜甫,憂國憂民。”

……

說白了,他不是什麼大師,他誰也不是,他只是一個既拾荒又讀書的流浪漢,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