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生活,

  到底是怎麼樣的?

  過去一年,莫名其妙火起來的熱詞非“錦鯉”莫屬,以超越妹妹爲首的各行各業錦鯉,以他們非凡的運氣成爲人們羨慕的對象。

  戊老師從來就沒啥中獎體質,別說什麼“錦鯉”抽獎了,就連直播平臺禮物抽獎都從來沒中過。

  直到前幾天,戊老師在Steam平臺偶然發現了一款叫作《Koi(鯉)》的遊戲,他特色的畫風吸引了我,而且重點是,這一回,我能在遊戲裏做一條“錦鯉”了!

  《鯉》

  其實,《鯉》這款遊戲是一款2015年的老遊戲,而且是國產獨立遊戲工作室全程製作,從最初的ios手機版本,再到PS4、NS主機平臺。今年在Steam上推出也算是正式登陸PC端

  可能有一些玩家之前就曾接觸過《鯉》,但獨立遊戲切口畢竟小衆,戊老師今天就帶大家體驗一回,不太一樣的“錦鯉”生活。

  和傳說中能帶來好運的錦鯉一樣,《鯉》中也有那麼一條“鯉中之王”——光鯉,方便記憶我們就叫它鯉魚王吧。

  咱們的鯉魚王本來在大自然裏生存得好好的,可是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嚴重威脅了鯉魚們的生長環境,就連鯉魚王也束手無策。

  鯉魚王失去了神力奄奄一息,被人類的後代拾到並飼養,但彼時鯉魚王幾乎失去了本有的能力,他將所剩無幾的神力與拯救同類的重任,託付於健壯的錦鯉——也就是玩家。

  繼承衣鉢之後的玩家,將從安逸的荷塘出發,歷經石溪、河川、污水池、下水道……八十一難(亂扯的),最終戰勝自我,找回鯉魚失去的記憶,重返大自然。

  以上是背景,不難看出這是一個環保題材的遊戲,在玩法上同樣是以冒險解謎和收集爲主。

  帶領小魚去開花,是遊戲的核心玩法;

  記憶枯枝的點亮順序,能夠跨過障礙;

  遊戲怎麼能缺反派,真紅眼黑魚

  反派當然最後也會被洗白白

  遊戲途中還要收集星星和拼圖碎片,關卡類遊戲的基操。

  故事靠後的劇情線頗有些黑色童話的味道,主角魚再怎麼努力也難逃被黑魚吞噬的厄運。

  “額(咳血),就這樣結束了嘛……”

  被劇情殺之後,突然出現了聖光,“那一天,我也變成了光!”(迪迦梗

  升級之後,主角魚就完全繼承了鯉魚王的能力,衝出星河,再次遇到了人類小女孩,遊戲也就此終結。

  體驗過之後,《鯉》帶來的不止是遊玩上的體驗,還有觸及心靈的那種純淨與平和,以及對環保的深思。

  當然,如果只看玩法,《鯉》即便是在類似的益智解謎遊戲中都未必有太多競爭力,但是他的美術、音效絕屬上乘

  畫風是標誌性的東方水墨式的筆觸,“其獨有的優雅暈染出一片清爽寧靜的荷塘”(這句是官方的),反正戊老師體驗下來,色調、觀感確實很舒適。

  配樂上,《鯉》團隊沒少下功夫,著名音樂製作人Zeta(《我叫MT》中大量原創音樂作者)爲《鯉》全程創作鋼琴配樂。(玩的時候記得戴耳機

  目前,這款獨立遊戲在Steam上售價6元,蘋果商店也是6元,NS平臺則要5美刀。

  遊戲介紹到這,戊老師和大家白話幾句。

  前幾天,任天堂在美國舉辦了獨立春季直面會,公佈了包括移植版《茶杯頭》、《節奏海拉魯》在內的好幾款NS新作。

  然而評論區卻嚴重劃分兩派,一派獨立遊戲賽高!,而另一派,又玩起了老梗“像素遊戲不如去4399”。

  簡單地說,這就是一條

  遊戲圈的鄙視鏈

  (可戳)。獨立遊戲之所以被稱爲獨立遊戲,主要是由於製作組人員少、製作資金不足,或是受技術能力限制無法做出3A大作,但往往能夠被稱爲獨立遊戲一定是在創意、玩法或者劇情線非常優質的作品。

  以此而誕生的2D、像素風格如果被評判爲4399(網頁小遊戲)實在是有些太說不過去了。

  至於那些喊出4399的人,無非兩種心態。一是,習慣性地調侃,尤其在NS平臺,新作少、移植多確實給了不少雲玩家素材。

  二來,獨立遊戲都是小衆工作室產出,攤平開發成本再營收小利,基本都靠賣遊戲的收入,這也是獨立遊戲少有免費遊戲的原因。因此,鍵盤俠們又有了開噴的理由,一句4399,爺爽了。

  當然,獨立遊戲製作商也並非都是一頭扎入遊戲的良心作者,“恰爛錢”的行爲同樣不在少數。但對於獨立遊戲,戊老師還是很尊重的。

  你可以只關注大廠3A,但也別因此貶低獨立遊戲,就這樣8。

  往期閱讀

  來源|遊溺

  編輯|李媛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