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公眾移動通訊的迭代周期大約是10年左右,從「大哥大「到移動互聯網幾乎跨越了30年時間。上次頒發4G牌照是在2013年,而此前市場對於5G商用的預期是2020年。

而中國工信部6月6日已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成為繼韓國、美國、瑞士、英國之後,第五個宣布5G商用的國家。

這次頒發牌照,比計劃提早了至少半年時間。提前「發牌「,在外界看來,亦是中國在當前複雜國際環境中搶灘5G的重要信號。

目前,中國在全球5G市場中舉足輕重。據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預測,2025年全球5G連接數約為14億,中國將佔4.6億,超過北美和歐洲的總和,位列全球第一。

為何提前發牌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的說法不絕於耳。5G帶來的改變,不僅是一場通訊變革。

1G定義了移動通話;2G時代可以發文本信息;3G時代可以瀏覽網頁;4G時代帶來了移動互聯網以及相關應用;而5G的主要特性是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首次構建了完整的物聯網基礎設施,是一場數據革命,而非簡單的速度提升。

簡單來說,5G可以分成三類應用場景:增強移動寬頻(eMBB)、低時延通信(uRLLC)和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不同應用場景對應不同的網路性能。比如eMBB在高清視頻、uRLLC在車聯網、mMTC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等。

商業牌照的頒發,意味著運營商可以正式進行5G網路建設,開發和提供商用服務,對於搶佔行業先機至關重要。在外界看來,中國在3G和4G始終處於跟隨,5G希望領跑,也有望領跑。

中國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在新華網採訪中解釋稱,當一國發放5G牌照,產業界就會投入該國市場,滿足其市場的需求,為其開發產品,形成產業上的優勢,進而形成商業應用上的優勢。因此,各國都希望通過發放牌照來聚集產業資源。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此前接受鳳凰網採訪時表示,提前發牌應該也有應對國際間技術競爭的需要,特別是針對美國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的一個回應。

另一方面,產業端的準備也已經成熟。

早在去年12月,三大運營商就獲得了工信部關於5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的批複,全國範圍內的5G試驗已經展開。昨天牌照頒發後,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立刻公布了首批40個5G城市名單。

配套產業鏈方面,華為、聯發科、紫光展銳等廠商均已推出自家的基帶晶元,華為、中興已經可以提供可商用的5G基站。今年各大手機品牌陸續推出5G手機,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會正式投入市場。

截至2019年5月,全球共28家企業聲明了5G標準必要專利,我國企業聲明數量佔比超過30%,位居首位。

首批獲得5G牌照的,除了傳統三大運營商,還有中國廣電。一位廣電系統內部人士告訴創業邦,廣電進入通訊行業、和通訊進入內容行業,兩者之間一直在相互滲透。此前關於廣電拿運營牌照的事情內部爭論很久,廣電錯過了通訊市場運營,不想錯過5G牌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對央廣網表示,中國廣電建設5G網路並提供服務,將有利於推動廣電轉型,促進廣電網路和電信網路共建共享。

相比於三大運營商,廣電的優勢在於其掌握著700MHz的低頻段,其信號覆蓋廣、穿透力強的特性使得廣電5G網路的建設成本較低,容易發展物聯網。但廣電沒有鐵塔、基站等基礎,短期內通訊市場或許不會有較大改變。

哪些行業將受影響

5G網路的應用,一直被認為是產業物聯網的發展的契機,比如在智慧交通、智能製造、新金融、零售等領域的應用,讓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達成高效協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稱:「3G引爆移動互聯網,5G很有可能引爆車聯網和IOT」。

高通、英特爾、華為等高性能、低延時和多制式兼容性更好的終端基帶晶元發布,正在加速 PC、網關、CPE、固定無線接入(FWA)等垂直行業從 4G 到 5G 的過渡進程,為行業物聯網應用創造條件。

據 GSMA Intelligence 預測,從 2017 年到 2025 年,產業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 4.7 倍的增長,消費物聯網連接數將實現 2.5 倍的增長。但即便如此,5G為消費物聯網帶來的改變仍不可小覷。

當下PC、手機等智能設備發展進入瓶頸,市場進入存量競爭。以智能手機為例,工信部統計2018 年中國手機出貨量為 4.14 億部,同比下降16%,手機品牌進入末位淘汰階段。

5G商用或將給智能硬體帶來轉機。目前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品牌已經相繼發布了5G手機,預計國內市場將會在下半年批量投放。儘管當下5G手機的價格仍舊偏高,但分析人士預計,隨著5G手機逐漸量產,價格將會在2020年開始下調。

一位手機圈人士告訴創業邦,5G手機對用戶的新刺激在於計算,讓手機直接變身雲電腦,利用遠程的算力進行操作,比如在手機運行大型電腦遊戲、看8K高清電影等。對於C端產品來說,爆品出現或將加速行業發展進程。

不僅對消費者,從遠期來看,5G手機普及也很可能帶動其他如高清視頻、VR眼鏡、雲遊戲等行業的發展。終極科技CEO劉洋告訴創業邦,5G不會立刻對VR行業產生影響,因為網路部署尚需時間,但未來在雲端VR直播、VR遊戲雲渲染以及遠程醫療領域擁有巨大想像空間。

4G時代,誕生了眾多基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商業公司,如今日頭條、拼多多等。在5G+AI的萬物互聯時代,大家都在猜測,舊領域會新巨頭誕生。

華為在其發布的《5G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提到了10大應用領域: VR/AR,車聯網,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無線醫療, 無線家庭娛樂,聯網無人機,社交網路,個人 AI 輔助和智慧城市。

5G商用的中國機遇

業界普遍認為,未來10到20年,5G為經濟增長創造的機遇將遠超3G和4G。中國信通院報告顯示,從2020到2025年,5G商用在中國將直接帶動10.6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總產出,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5G將直接為中國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工信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韋樂平接受中證採訪時介紹,5G的投資量級預計在1.2萬億元,是4G時代的1.4倍左右。按照帶動係數3.33計算,預計撬動4萬億投資。

一位投資圈人士告訴創業邦,5G的技術路徑變化會帶來相關配套產業鏈的變化,在無線通信領域的創業公司會比較受到關注,比如生產射頻前端的功率放大器、濾波器等元器件的公司。

原因是,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整體起步較晚,雖然在手機終端、甚至基帶晶元領域的產品都相對成熟,但在產業鏈配套設施上,比如一些元器件產品長期依賴進口。如今的國際形勢下,從「產業分工」到「自主可控」成為趨勢,在終端國產化的背景下,中國的元器件創業公司將迎來機會。

廣電獲得牌照是被看作是傳媒行業的機會。國家一直強調在信息革命成果的基礎上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智能融媒體為大勢所趨。

東莞證券分析稱,中國廣電獲得牌照,有望充分利用5G、VR、AI技術融合發展,賦予技術決策邏輯,將應用場景推廣至自動新聞采編、AI新聞播報,豐富媒體呈現形式,實現資訊從圖文到VR乃至全息的突破,進一步聯動全國廣電網路公司縱深發展。傳媒行業人士預計,未來2年國內將會有新的視頻巨頭和雲端娛樂巨頭出現。

前不久,高通全球副總裁兼高通創投董事總經理沈勁提到過高通在5G戰略投資上關注的8大領域,分別是:低時延多人互動遊戲;分散式處理實現的移動XR(擴展現實),包括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所見即所得式即時雲接入;提供即時反應的智能交通;5G+AI的本地交互內容;需要隱私保護的邊緣感測器;超低時延的柔性製造;個性化虛擬助理。

全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