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市場推動的東西,你要通過市場的風眼才能上規模,上了規模才能增加盈利能力。

有些東西落後與否是在一個行業萌發的時候就決定的,越是工程問題,越不存在彎道超車。

如果中國能率先擺脫以硅基為代表的半導體框架,去搞出碳基複合晶元,(當然,這對材料積澱薄弱的中國來說是不可能的),中國還有很小的機會擠佔現有的美日第一梯隊,從生產設備到設計製造佔據一定的空間。

晶元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全球化行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從頭到尾在整個流程上佔據前排。就像生產設備,主要是荷蘭和日本,製造流片,主要是臺灣和美國,設計相對而言屬於低門檻,全球範圍都能夠涉足。本來這個市場就應該是臺灣TSMC採購荷蘭ASML的光刻設備,使用日本sumco的晶圓,製造包含一眾美國IP和英國ARM核心的,由中國Hisilison使用美國CADENCE工具設計的SoC晶元。

我們現在看到美國人晶元賺很多錢,但是我們也應該想一想,無數美國人為晶元這個行業的發展貢獻了多少激情,智慧和汗水。這不是一個整天想著辦公室內鬥,IPO和騙取國家基金經費的高管圈子能夠企及的。也不是一羣一天賣命十幾個小時,還要省喫儉用攢首付還房貸的年輕人應該承擔的。長者之後,中國整體在戰略層面的短視,就決定了中國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雄心。

中國再NB也不可能全面趕英超美,在任何領域戰勝全部傳統強國。更何況在幾乎全部市場化的工程領域,中國都不NB。中國人中庸的文化基因,本身就不適合做這些鑽牛角尖的行業和工作。


要多少年俺不知道,俺只知道中興倒閉後有40000人要來搶工作。好多學弟學妹以及在研究轉行了


我覺得問大陸收復臺灣需要多少年比較合適。


關鍵是什麼晶元啊!一個二極體也算一顆晶元了,一個X86 CPU 也是一顆晶元,難度差的大了。


貌似現在欠缺的是工藝和生態


0年,因為已經有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