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新京報書評週刊推出的新欄目“藝術盒子”。每週爲您提供新鮮有趣的藝術資訊。

  在本週的“藝術盒子”中,你將看到:很久沒有新動作的塗鴉藝術家班克西,本週更新了他的社交媒體賬號。他重製了一幅舊作,並交給了家鄉布里斯托博物館展出,內容自然沿襲他一貫的政治諷刺風格。脫歐協定談判談一次崩一次,一直和歐盟“離不了婚”的英國陷入政治僵局,誰該來爲它負責呢?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呂婉婷

  諷刺脫歐的班克西

  議會議員,都是“猩猩”

  本週,班克西又登上了各大外媒的報道,不是因爲他出了什麼塗鴉新作,而是因爲一幅十年前的作品。

  2019年3月29日,英國議會再次對脫歐協議進行表決,最終下議院以286票支持、344票反對,否決了動議。因此,英國和歐盟,暫時還“離不了婚”。而爲了“紀念脫歐”,班克西重製了目前他畫幅面積最大的作品Devolved Parliament(被移交的議會),並將於布里斯托博物館展出。

  班克西Instagram。“我十年前畫了這個,布里斯托博物館把它拿回去展出紀念脫歐日。現在,笑吧,只是有一天一切將無人負責”。

  三年前英國舉行了脫歐公投。遠隔重洋的我們,懷着見證歷史的詫異看到52%的英國人把自己國家投出了歐盟。投票結束後,英國人有堅持脫歐的,也有後悔的,後悔的人們不過一時意氣,沒想到自己真的改變了歷史。此後英國和歐盟開始了漫長的脫歐協議談判,然而正如班克西所諷刺的,談判陷入僵局,沒有人願意出來爲“脫歐決議”負責,公衆和議員始終無法就脫歐達成一致協定。

  這不是班克西第一次就脫歐發表意見。2017年5月,他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多佛市創作了以脫歐爲主題的壁畫。

  同年6月,他又在Instagram上發了這樣一張照片,英國成爲一個有破洞的氣球。

  2018年8月,班克西塗改了一塊馬路警示牌——兩個孩子喫力地揹着兩個老人過馬路,這被解讀爲對脫歐的批評。當然也有天真的人解讀爲“愛的散步”。

  藝術界的“名偵探”

  找到丟失20年的“畢加索”

  3月14日,阿瑟·布蘭德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公寓迎來了兩名神祕的客人。他們帶着一個大的方形袋,交給了布蘭德。布蘭德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

  畢加索真跡,情婦肖像畫《半身像的女人》(Bustede femme)。畫的右下角標註着完成時間:1938年4月26日。它已經銷聲匿跡了20年,如今估價至少2500萬歐元(約1.9億人民幣)。

  布蘭德與《半身像的女人》

  1999年3月,《半身像的女人》在一個沙特億萬富翁的遊艇上失竊。失竊地在法國,當地警方對這起失竊案毫無頭緒,保險公司賠償了40萬歐元,後來案件被擱置。

  近幾年,有傳言說《半身像的女人》被當作賭資或毒品交易款項,在荷蘭的底下市場進行了多次交易。荷蘭藝術偵探布蘭德對這幅畫有了興趣。失竊後有許多人向保險公司聲稱自己尋回了《半身像的女人》,但都不是真跡。

  布蘭德從追蹤十年前與《半身像的女人》有過接觸的人開始做起。那個人告訴了他下一個所有者是誰,布蘭德花了十年時間才與他接觸,並順藤摸瓜找到了最後的主人。這中間少不了和黑社會打交道,不過布蘭德不在意這些工作的陰暗面。

  布蘭德與荷蘭警方達成了合作,因爲所有權發生改變,名畫主人不會被起訴。最重要的是失竊的畫找了回來。

  “破譯”藝術家的筆跡

  藝術家的字跡,會隱藏着跟藝術家性格或作品相關的信息嗎?筆跡研究認爲確實如此。18世紀初,剛剛興起的筆跡研究被認定是一種僞科學。從筆跡中判定主人的個性,有很強的主觀成分,並不能算作“科學”,但在筆跡研究者Kathi McKnight看來,藝術家的筆跡大有玄機。

  米開朗基羅寫字喜歡用草書。他相信,寫一筆好字,是將自己塑造爲“藝術貴族”的重要步驟。在他二十歲剛出頭的時候,他就訓練自己使用優雅的草書,而不是學校教授他的商人會使用的哥特字體。筆跡研究者Kathi McKnight認爲下面這封米開朗基羅寫給父親的信的筆跡具有音樂性,最後一個字母的筆畫經常呈45度上升,表現了米開朗基羅不在乎問題、只在乎解決方案的心態。

  米開朗基羅寫給父親的信 | 1508年6月

  凡·高1888年6月給澳大利亞印象派畫家約翰·拉塞爾寫了一封信,字體偏斜工整,信中提及他一直想寫信,但總是被工作佔據時間,時值豐收季節,他經常待在田野中。這幕場景被凡·高畫在信紙上。信的左頁右下角是凡·高的簽名,Kathi McKnight認爲與其他字相比放大了的簽名,表現了凡·高的壓力,同時也表露了他的決心。而凡·高“我”(I)和“現在”(now)兩個字的寫法,表現了情感上的距離感。

  凡·高寫給約翰·拉塞爾的信 | 1888年6月

  下面這封,是畢加索寫給他的贊助人格特·魯賓斯坦的明信片。他的筆跡粗暴且倉促,說明這封明信片缺乏目的性。向右上上揚的筆畫,有米開朗基羅的痕跡,Kathi McKnight認爲這暗示了畢加索此時很樂觀。

  畢加索致格特·魯賓斯坦明信片 | 1913年

  波浪獵人

  海灘和海浪,會以何種面目被攝影師記錄下來?從下面這些入圍2019年度澳大利亞最佳衝浪攝影的作品中,或許能找到答案。獲獎者將於4月2日公佈,你支持哪張獲獎?

  《夜間捲曲》 | 攝影:Mathew Tildesley

  “我在晨光中得到的獎勵。”

  《獎勵》| 攝影:斯科特·哈里森

  “在秩序和混沌之間遊弋。”

  《山》 | 攝影:雷·科林斯

  “印度尼西亞日落間的空氣。”

  《日落空氣》| AngusSheridan

  波濤與平靜,衝浪者在熱帶雨林中的黑白畫像。

  《熱帶雨》 | 拍攝:Russell Ord

  像電影《海王》。這位衝浪者名爲Harry Bryant ,衝浪時,他的滑板只有不到10%的面積與海浪接觸。

  《Harry Bryant》|拍攝:John Respondek

  參考鏈接:

  Huffpost:Banksy的以黑猩猩爲主題,嘲諷“英國退歐日”

  班克西Instagram主頁

  衛報:藝術偵探阿瑟·布蘭德:我是如何找到被盜的畢加索的

  美聯社:荷蘭藝術偵探找到20年前被盜的畢加索

  artsy.net:筆跡專家解析藝術家筆跡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呂婉婷;編輯:覃旦思;校對:薛京寧。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書友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