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興四將,張俊、岳飛、韓世忠、劉光世,這四人中,應該說張俊是年齡最大、資歷最老、官銜最高、結局最好的一個。宋高宗趙構無論是在繼位的過程、還是後來與金國對峙交戰的過程、甚至後來收兵權與金講和的過程,都有張俊積極的身影和大大的功勞,可以說,沒有張俊和他的軍隊,趙構和他的流亡政府或許早就灰飛煙滅了。

  說到張俊與岳飛齊名,其實,岳飛出道較晚,岳飛和他的岳家軍,也在大部分時間裏受張俊的節制,所以相較張俊,岳飛的資歷也比較淺,只不過後來岳飛的名聲才如日中天,超過張俊許多了。1126年,金兵圍開封,趙構以兵馬大元帥號召各路兵馬救援,張俊隨軍前往,趙構見張俊英武偉岸,立刻提拔他爲元帥府後軍統制,從此,鞍前馬後,拼死效力。

  1127年4月,金兵將徽、欽二帝俘虜北去,北宋滅亡,趙構因爲當時沒有在京,有幸逃脫了金兵的俘虜,隨後,張俊向趙構勸進說:“大王(趙構封康王)是皇帝的親弟,人心所歸,眼下局勢動盪,羣情紛紛,若不早日登上皇位,勢必羣龍無首,這樣,國將不國。”在張俊等人的勸說下,趙構自立爲皇帝,是爲宋高宗。

  趙構當上皇帝前後,張俊和他的部衆是趙構的核心武裝,堪稱他的中央軍,立功無數,尤其是在金兵的追擊下,趙構連連放棄長江以北大片國土,後來又放棄揚州,逃到了杭州,結果羣情激憤,武將苗傅、劉正彥發動了兵變,逼迫宋高宗下了臺。在這關鍵時刻,張俊與韓世忠、劉光世等人一起,合兵一處,聯合打敗了苗傅和劉正彥的軍隊,扶持趙構復辟。於趙構,這有勤王之功。

  自趙構自立爲帝的那一天起,金兵就發動了“搜山檢海”行動,將趙構從應天府而下,一直追到鎮江、揚州、杭州、江寧、越州、明州(今寧波)。在明州,趙構爲了阻住金兵追趕的速度,特留下張俊抵抗,而且承諾:“朕若無你,則誰肯率先倡議朕早登帝位?你若無朕,則前功盡棄。你須竭力禦敵,一旦成功,朕將封你爲王。”張俊又在明州拼死阻擊金兵。

  可以說,正因爲有趙構對他有封王的承諾,張俊對趙構的忠心可以說始終如一,惟命是從。後來,通過南宋諸將的流血拼命抵抗,金兵的凌厲攻勢受挫,也打了不少敗仗,在這種有利於南宋的情況下,趙構開始收兵權,將揚名於前線、戰果輝煌的張俊、韓世忠、岳飛等大將罷去兵權,調回臨安,讓他們脫離軍隊,同時與金兵達到和議,簽訂了《紹興和議》條約。

  因爲金人忌憚岳飛,而岳飛又不聽趙構的調度,不奉旨,趙構要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便拿岳飛開刀,煉成了岳飛冤獄。而在收兵權過程中要剪除岳飛,就得有證據,在秦檜的斡旋下,張俊做僞證,幫助秦檜和趙構“坐實”了岳飛的案子,辦成了“莫須有”的鐵案。

  岳飛本是張俊的老部下,但爲了當王,出賣部下便成了他向皇帝表忠、達到自己封王的手段。所以,張俊陷害岳飛,爲的是自己的榮華富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