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觀眾一聽到動畫,第一反應就是「幼稚」,一提起國產動畫,想起的不是光頭強的形象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還有為了愛情,主角個個三觀清奇的《大魚海棠》。

但《大世界》是中國動畫屆崛起的一股清流。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現實題材的成人動畫。

多線敘事的敘事方法和閉合式的結局,讓觀眾想到著名電影大師——昆汀·塔倫蒂諾。有人評價《大世界》這一部小眾電影:「是昆汀所執導的動畫電影。」

實則不然,昆汀所特有的暴力美學在影片中並未得到完全展現,反而影片是一場關於一百萬的令人啼笑是非的鬧劇。影片描繪當代社會形形色色小人物的掙扎,不同的人和這一百萬發生的故事。

影片赤裸裸的揭示了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慾望——金錢。

《大世界》斬獲金馬獎,入圍柏林電影節,證明瞭影片的藝術性已經部分得到國際認可。但如此優秀的一部作品,在國內的票房仍是慘不忍睹。

一部談錢的作品,剛開始籌錢拍攝都遇到了很大的難度,甚至最後賺不到錢。這和影片的黑色幽默風格相契合,就像在嘲笑、諷刺這個世界的拜金主義。

排片、宣發等客觀問題影響著國人對於優秀國產動畫作品的欣賞。現實主義的題材的確難以受到觀眾的主觀認可,更多的觀眾還是喜歡閤家歡式的喜劇動畫,會選擇爆米花的商業電影。

《大世界》的出現足以證明中國動畫有能力做出優秀的作品,希望觀眾也能給予更多的肯定。

(獨狼映畫編輯部:姚蕙沁)


真正的匠心精神!他一個人承擔了從導演、編劇、繪畫、配音、配樂到剪輯等所有工作,歷時3年獨立製作完成了一部成人動畫片,拿下了第54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併入圍了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成為首部國產動畫長片的首次入圍。

這「一個人」,就是劉健。出生於江蘇,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的劉健,曾為馮小剛、孟京輝等大導演的電影製作過動畫。2007年,劉健創立了自己的動畫工作室。

一個人製作一部電影,對於劉健來說,其實已不是第一次。早在創立工作室後的2009年,他就一個人製作完成了第一部動畫電影《刺痛我》。當年的劉健一出手便獲獎無數,先後入圍國內外15個電影節,最終斬獲12項大獎。

時隔四年後的2013年,劉健的一個項目因為合作公司的預算原因被無奈擱置,他的創作慾望被突然阻斷。鬱悶之下,決心放開手腳,想再一次自己一個人做一部很爽很過癮的電影。

於是,劉健一頭扎進工作室——一間僅一桌一椅的狹小屋子,憑藉一臺電腦一個繪圖板,開始了朝九晚五一樣的「打卡上班」。雖然是一個人來做,但電影的整個製作流程是沒法省的。從劇本到原畫動畫後期合成等,整個步驟與公司製作是一樣的。

劉健使用多年的繪圖板

劉健表示:一個人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更精確的控制風格和效果,能夠更專註於創作本身。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工作量大,製作週期長,疲勞可能影響效率和質量等等......所以,他要求自己要像上班那樣,朝九晚五把控好節奏,每天工作8-10小時。

劉健最初設想,要作一部表達嚴肅主題的藝術動畫電影,擁有黑色幽默、荒誕、犯罪等元素。於是,一部關於金錢、選擇和命運的成人動畫片《大世界》,在劉健一個人的筆下漸漸成型。

這樣一個人製作一部影片畢竟是第二次了,所以劉健也頗有經驗,能夠很好地把控好工作節奏。工作中間還會拍拍籃球運動一下,他要求自己儘力讓工作保持勻速,像跑馬拉松一樣不透支,也不拖延。

《大世界》講述的是某個城鄉結合部的一羣人,為了一百萬現金走向了瘋狂的犯罪之路。影片通過多起血案,呈現出了人生百態。這與我們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極其相似,通過影片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慾望和恐懼。整部影片荒誕而又現實,充滿了黑色幽默的諷刺。

前不久上映的《至愛梵高》,是世界影史上首部全手繪油畫風格動畫影片,讓我們見識了國外動畫電影製作的技藝和決心。可是,要知道《至愛梵高》那65000張純手繪油畫,是出自全球15個國家125位畫師之手。

而《大世界》40多萬張精細而風格獨特的手繪畫,均出自劉健一人之手。而且,劉健一人還兼任了影片的導演、編劇、繪畫、配音、配樂及剪輯等各項工作。這些畫畫之外的工作量,也夠一個人受的。

劉健為著自己熱愛的事情,如此專註、決絕地勇往直前,真可稱得上是當代的孤膽英雄。當今人人都在談「工匠精神」,都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很少。

劉健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成績很驚艷:前一部《刺痛我》先後入圍國內外15個電影節,最終斬獲12項大獎;這一部《大世界》已經拿下金馬獎,併入圍柏林金熊獎。《大世界》入圍「金熊獎」是國產動畫長片的第一次,也是整個亞洲地區入圍「金熊獎」的第二部動畫長片。

《刺痛我》和《大世界》海報

——歡迎來到成人世界!我們都想改變命運,但我們終被命運改變。特別提醒:《大世界》雖是動畫片,但不適合孩子們觀看,建議成年人觀看!文/大象行


在去年底斬獲金馬獎最佳動畫電影獎的《大世界》,在上週末悄無聲息地上映了,票房也基本上是悄無聲息,到目前為止票房也才剛剛突破兩百萬,但在上週上映的6部新片中,已經是墊底的成績了,就連新片中「難兄難弟」《迷鎮兇案》也至少是它一倍的票房。

不過,毒舌君觀影之後,也並不為《大世界》的票房成績有多麼惋惜,本來就是一部充滿導演個人表達和個人藝術情趣的東西,導演劉健一個人畫了三年,也主要是為了完成內心的藝術追求,估計根本就沒從票房角度考慮過。所以能獲獎已經是可喜可賀了,票房好不好真是無所謂的事兒,大家也不用替人家瞎操心!

本片原名《好極了》,去年初參加一系列國外影展的時候,還是用的這個名字。去年底臨近過審查上映,才改成了《大世界》。不知是因為審查還是商業的因素導致改名,但至少在毒舌君看來,《大世界》這個片名顯然更佳。「好極了」這個片名不太容易讓人理解這是指啥,只能說這個片名更能給影片增添怪咖藝術範兒吧!

但「大世界」這個片名在觀影之後讓人感覺蠻契合這部影片內容的。一方面故事發生在南京下面的小縣城,導演不厭其煩地用空景鏡頭展現這裡的大街小巷,以及各種街邊門面房,聚焦的主要角色也是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相信大家看了影片,也會覺得這種熟悉的街景、吵雜的環境、凡俗的角色、病態的社會、黑暗的人性,並非南京那邊所獨有,而是完全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邊,就是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這就是影片以小見大的「大世界」的意義。

此外,片中雖然這一幫小人物都生活在、或者說困在縣城這個「小世界」裏,但其中不少人都有著「大世界」的夢想,有的是想去韓國整容,有的是想去香格里拉生活,而打通「小世界」和「大世界」的次元壁,讓他們夢想成真的途徑,就是片中人人爭奪的那100萬。每個小人物都有一個「大世界」的夢,也許片名還有這樣的含義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