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養孩子不容易,教育孩子更不容易。”教育孩子其實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稍有不慎就會把孩子引入歧途。當孩子出現了偷東西的情況,家長該如何教育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當家長髮現這個問題時,不妨先把心態放平靜,抑制住激動的情緒,問問他“你爲什麼要這麼做?”是因爲爸爸媽媽太壓制他們對某些事物的渴求,還是出於一種惡作劇的心理。

瞭解孩子行爲出發的目的是家長如何實施教育的關鍵點,一味的打罵,過度的批評教育只會讓孩子害怕承認錯誤,從而有極大的可能讓單純的孩子學會用說謊掩飾自己錯誤,更嚴重的話則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影響他們的人格發展。

家長在瞭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後,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思想教育:

一、是非觀問題。聯繫實際情況,家長要儘早告訴孩子未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正確的行爲,並提前說明再犯的懲罰後果。同時,不要誇大錯誤,也不要輕易地用“偷”來形容,給孩子改過的機會,讓孩子在內心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 、告訴孩子每樣東西都是勞動的結晶。不管是家裏的還是別人的,都是通過辛苦勞動換來的,不能輕易拿別人的東西。家長應該認真地告訴孩子,想要什麼東西都可以跟家長說,可以讓孩子通過付出一定的勞動來獲得他想要的東西。這樣子在勞動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體會到每一樣成果的來之不易,也學會了珍惜,在生活上能更快的獨立。

三 、做出正確示範。很多孩子都有這種現象,到小夥伴的家裏玩時,看到別人家裏有布娃娃、玩偶、飛機模型之類的玩具自己也很想要,就會偷偷揣回家裏。當家長髮現了孩子拿了別人家的東西的時候,有些孩子因爲害怕被懲罰就會主動承認錯誤,那麼家長就不要再責備孩子了,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如溫柔地對孩子說:“寶寶,我們一起去把東西還給叔叔(或阿姨)吧,爸爸(或媽媽)以後給你買一個好不好?”這樣家長再帶着孩子親自把東西還給人家,用行動給孩子做了正確的示範,孩子也就知道如何從錯誤中學會正確的做法。

四、避免在公共場合斥責,給孩子留點面子。很多家長都會無意識地和別人高談自己的孩子犯了什麼錯誤,有時甚至在公共場合批評、打罵孩子,不顧及他們的感受,這樣子的做法無異於是在助長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報復心理。這些傷害孩子幼小心靈的行爲會深深刻在他們的腦海裏,有可能一輩子都揮之不去,久而久之會變成孩子健康發展的心理障礙。

五、爲孩子尋找道德榜樣。孩子會偷東西,不排除身邊小夥伴的帶壞或唆使的可能。因此家長要多多關注孩子身邊的朋友,所謂“孟母三遷”就是這個道理,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所以不妨在生活中給孩子尋找道德榜樣,如雷鋒等,最好莫過於家長爲孩子樹立好榜樣。

其實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過偷東西的經歷,三毛在她的小說《膽小鬼》裏也記載過自己偷拿了媽媽的錢。孩子們會偷東西,或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因爲工作繁忙,家長忽略了孩子;或是出於強烈的佔有慾,對自己沒有吃過、玩過的東西的渴望;或是出於叛逆的反抗,通過偷竊來報復家長表示他們對教育方式的不滿等等,這與學壞沒有必然的聯繫。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發展受益匪淺。

孩子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爲,家長們不妨也從自身思考一下,是否是因爲太忙了,忽略了陪伴孩子、教育教育,還是過去不當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造成了什麼影響,或是太久沒有和孩子談心了。

作者:梧桐語(注: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或在下方評論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