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小姑娘5歲接觸,一年後就拿冠軍!卻有人因此險喪命 【生活報】 自媒體 第1張

有危險:野外攀巖 遇到落石差點兒砸到人

有驚喜:小姑娘5歲接觸攀巖 一年後就拿冠軍

走近冰城攀巖人:

前方高能 能 天天向上

哈爾濱小姑娘5歲接觸,一年後就拿冠軍!卻有人因此險喪命 【生活報】 自媒體 第2張

5月26日是“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據說它的成立是為了提高人類體能水平。在很多人看來,攀巖絕對算得上是一項極限運動。在哈爾濱活躍着一羣攀巖愛好者,他們每年有十幾次攀巖活動,年齡最大的五十多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還是一名小學生。在冰城的室內巖館,可以看到不少巖友穿梭在巖壁間,他們不時聚到一起交流心得、互相定線,享受着攀巖帶來的無窮樂趣。攀巖,這項被譽為“巖壁芭蕾”的小眾運動,帶給他們怎麼樣的快樂和不一樣的人生體會呢?

哈爾濱攀巖愛好者野外攀巖

01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小選手連續多年拿冠軍

44歲的高漢波是省體育總會戶外運動分會主席,他說自己七八年前在南 方 接 觸 攀 巖 項 目 ,從2015年開始籌劃在我省推廣。隨着2016年攀巖正式成為 2020 年東京奧運會比賽項目,這幾年,參與攀巖運動的人日漸增多。目前哈爾濱市有一支十多人組成的攀巖愛好者隊伍,每年有十幾次不定期的攀巖活動,涵蓋的年齡段也比較廣,最大的五十多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在高先生看來,在我省的攀巖愛好者中,兩位年齡不大的孩子是這個隊伍耀眼的明星,他們曾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青少年攀巖比賽,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只有 9 歲的劉子琳是哈市江沿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她5歲時開始接觸攀巖,一年後參加全國青少年攀巖比賽,就獲得了希望之星哈爾濱賽區-兒童組冠軍。之後又多次取得不俗戰績。2017年,小姑娘還獲得了希望之星全國總決賽第六名的好成績。而劉子琳接觸攀巖運動其實很“意外”,原來她小時候膽子很小,在淘氣堡裏很多運動項目都不敢嘗試,於是家長就希望孩子能 通 過 學 習 攀 巖“ 練練膽”。

劉子琳學攀巖動作技巧很快,但就是對自己不夠自信,在困難面前有點兒想逃避。老師鼓勵她相信自己,勇敢嘗試。慢慢地,在攀巖過程中,她不斷給自己加油,每次攀爬登頂後非常有成就感,就變得更加自信了。如今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賽場上,她已是一個陽光、開朗、有上進心、喜歡不斷超越自己的女孩了。去年,只有8歲的劉子琳就成功登頂了植物園攀巖場的中級賽道,此前該賽道難度讓很多訓練有素的成年人都望而卻步。

尚嶽桐和劉子琳(劉浩陽提供)

14歲的尚嶽桐是哈市第四十七中學學生,他7歲開始接觸攀巖,多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國內青少年攀巖比賽,成人組專業隊比 賽 ,並獲得不錯的成績。2016年獲得希望之星哈爾濱賽區-難度冠軍;2017年獲得當年全國青少年攀巖總決賽(東北區域賽)攀巖個人全能項目第二名,2017年全運會黑龍江省攀巖選拔賽-成人組難度賽第五名的好成績。

02

為治頸椎病

女白領成了攀巖達人

在哈爾濱攀巖愛好者羣中,有幾位女性,38歲的劉浩陽一直是積極參與者,在野攀先鋒攀巖(指在野外天然巖壁進行首次攀登)中她通常是開路先鋒。劉浩陽本科在東北林業大學材料學院就讀,後來在哈工大化工學院完成了研究生學業,畢業後一直從事科研與教育工作。多年的化學實驗和教學工作讓她養成了謹慎膽小的性格,她的頸椎也有問題。聽說攀巖鍛煉膽量,對治療頸椎病也有好處,於是就抱着試試看的想法去大膽嘗試。

聊起第一次的感受,劉浩陽說她和大部分攀巖新手第一次攀爬到高空的感受一樣,就是“真高啊”。因為向下看會恐懼,所以她攀巖時會一直專注向上看,通過攀巖,自己的頸椎壓力緩解了很多。在攀巖過程中為了節省力氣,她會不斷地運用物理思維思考,如,利用力臂力矩作用點,進行攀爬動作受力分析。 “呀!原來攀巖這麼有趣,攀巖竟然是一項智力運動,這是身為理工科的我強項啊!

劉浩陽

難度攀巖,在高空難免會有恐懼感,尤其是在力量有所消耗的前提下,運用智慧和勇氣去克服困難,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帶來的樂趣,讓我喜愛上了攀巖運動。”劉浩陽興奮地介紹說,克服恐懼、完成動作的過程讓她感到非常刺激,這種體驗是其他運動所不具備的。而且,攀石攀巖路線多變,每個人都有自己解讀路線的方式。經由獨立思考,設計出一套動作,然後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驗證,這個過程同樣有趣。她在每次運動中都會得到新鮮的體驗。

如今劉浩陽已是一位攀巖運動達人,2017 年她獲得黑龍江省攀巖選拔賽女子組冠軍,並考取了國家職業資格攀巖(中級)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攀巖裁判員證書,還在2018年全國大學生攀巖錦標賽上擔任了裁判。

03

野外攀巖

遇到落石差點兒砸到人

電影《碟中諜6》中湯姆克魯斯徒手攀巖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今年華裔攝影師拍攝《徒手攀巖》又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於是一些人對攀巖這項運動躍躍欲試。在專業人士看來,有的人在網上看了一些視頻之後,就隨便購買一些沒有經過安全認證的或者壓根就不適合的裝備去嘗試攀巖,這是很危險的。高漢波介紹說,在野外巖壁上會有各種狀況發生,有時候會遇到蛇;有一次還遇到了落石,把旁邊放着的繩子都砸斷了,差點兒砸到人。萬幸的是砸斷的是備用繩子,還算有驚無險,沒有影響到攀爬。

在他看來,攀巖屬於高危項目,一定要使用經過認證的合格裝備,並且在擁有技術和經驗的專業人員指導下開展這類運動,而且提前的清理和保護措施也一定要重視。而在劉浩陽看來,攀登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攀爬能力和安全操作,並建設野外保護站,會獨立繩索下降,沒經過專業攀巖培訓的人不要模仿,即使再簡單的線路都不提倡徒手攀巖,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

高漢波

高漢波介紹說,攀巖雖然屬於極限運動的範疇,但其實由易至難,攀巖在難度上跨度很大,初學者是可以在室內完成興趣培養的,到達一定程度再接觸野外攀巖比較合適。一般巖館中設有難度不同的各種路線,初學者可以挑選簡單的進行嘗試,待完成一條路線後再逐漸增加難度,整個過程就像闖關遊戲一樣,每過一關,巖友都會從中攝取相應的樂趣與成就感。換言之,高手可以盡情發揮,新手也能自得其樂。不過高漢波也表示,對於初學者而言,跟隨專業教練入門是不錯的選擇,這樣一方面可以學習攀巖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少走彎路。

“攀巖也讓我真切感受到,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劉浩陽說,這項運動改變了她對自己的認知, “起初認為自己肯定過不了的巖點,在不斷嘗試後竟然成功了,這個過程很能激勵自己,也說明通過努力,能夠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攀巖’顧名思義是向上攀登,傳遞着積極、樂觀、向上的正能量,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高漢波告訴記者,於他而言,巖壁上並沒有競爭對手,每一次向上攀爬其實都是挑戰自己的過程。而觸碰頂點的一瞬間,他總能感受到突破自我所帶來的成就感,他期待有更多人加入這項極具挑戰性的運動中。

生活報記者 王曉晨 生活報記者 張清雲 攝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審核:王世宇責編:陳哲

幫忙點亮小花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