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齊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間的關係,《左傳》和《史記》上都有記載,他們確實有私情。

這段故事裡主要涉及四個人:文姜、鄭世子忽、齊襄公、魯桓公。

春秋小霸王齊僖公有兩個女兒,即名動春秋的齊國姐妹花:宣姜和文姜。在這裡略過宣姜的故事,直接說文姜。

文姜及笄後,作為春秋大國齊國的公主,不僅貌美如花,還頗有才情,妥妥的白富美,是各個諸侯國國君和世子爭搶的理想對象。而齊僖公也在尋找最合適的聯姻對象。

然後就看上了鄭世子忽,鄭國做為春秋初期第一個強大起來的諸侯國,軍事力量很強,鄭莊公更是個厲害國君,齊鄭聯姻無疑是強強聯合。文姜也聽說過鄭世子忽,自然很滿意這樁婚事,鄭莊公也很滿意,然而鄭世子忽卻以「齊大非偶」為由拒絕了。

文姜一聽,怎麼也沒想到會有人拒絕這樁婚事,於是,她抑鬱了,日漸消瘦,憔悴不堪,同父異母的哥哥諸兒知道了後跑來寬慰她。一來二去,暗生情愫,然後就你儂我儂,相依相偎,交付彼此了。

時間久了自然瞞不住,齊僖公很快知道了這件事,狠狠地訓斥了兩人,加快了把文姜嫁出去的步伐。恰在這時,魯桓公來求娶文姜,齊僖公求之不得。

公元前709年,魯桓公派公子翬到齊國迎接文姜進魯,齊僖公親自相送,並囑咐文姜此生不得再回齊國。

文姜做了魯桓公的夫人,兩人婚後也算相敬如賓,三年後文姜生下太子同,後又生下公子友。一家人其樂融融。

時間飛快,文姜嫁到魯國已經十五年,齊僖公已經死了四年,而她的異母哥哥諸兒已經在前698年繼位,即齊襄公。這一年,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相約會面,文姜請求一起去齊國。魯桓公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畢竟文姜已經十五年不曾回過齊國。這一去,魯桓公再也沒有回來。

多年未見,時間並沒有將舊日的美好全部帶走,甚至讓人情不自禁要回到過去。於是齊襄公與文姜又在一起了,毫無顧忌。魯桓公知道後恨得想抽自己耳光,後悔帶來了文姜,給了他們機會。他狠狠地責備了文姜,在齊國的土地上,文姜怎麼可能忍受他的責罵,迅速將他的責罵告訴了齊襄公。

而齊襄公,於公於私,早有收拾魯桓公的心思,這次逮著機會,決定讓魯桓公再也開不了口。

四月裏的一天齊襄公宴請魯桓公,宴會上一個勁的勸魯桓公喝酒,將他灌醉後,吩咐公子彭生去送他,並給了他暗殺的任務。彭生將魯桓公抱上車,在車上殺死了魯桓公。

消息傳來魯國舉國震驚,卻懼於齊國的威嚴,不敢聲討,只能拿彭生出氣。齊襄公於是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賠罪。 這筆賬就這麼一筆勾銷了。

魯桓公死了,文姜不敢回到魯國,就在邊境禚地住了下來。 魯國新上任的是文姜的兒子魯莊公。魯莊公一再讓母親回國,文姜不肯,魯莊公只得作罷。齊襄公也效仿文姜在邊境修了行宮, 這之後,兩人數次相會。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派人殺死,齊國無君。公子小白搶先公子糾一步回到齊國繼位,是為齊桓公。當時魯桓公支持的是公子糾,所以齊桓公繼位後和魯國關係一時很緊張,文姜不得不回到魯國,輔佐魯莊公。憑藉特殊的身份周旋於列國之間,為魯國謀求發展,展現了非凡的政治才能。

後來,人們已經不記得她之所以叫文姜,是因為她是一個有才華的姜姓女子。而只記得她是個私生活混亂的美女。

《東周列國志》有詩:

妖艷春秋首二姜,致令齊衛紊綱常。

天生尤物殃人國,不及無鹽佐伯王!


1、違約

公元前687年(齊襄公11年)。

齊襄公和大臣們商議,

葵丘這地方很重要,

要派軍隊去駐守。

可這地方很艱苦,

大家都不想去。

最後齊襄公指定連稱和管至父倆個大臣:「就你們倆了!工作上的事,不要推來推去!」

倆人沒辦法,

國君您派我們去,

這個忠於職守,

我們一定去,

可要約定個期限吧?

總不能讓我們倆一輩子呆在這山溝溝裏,

回不了北上廣吧?

正好瓜送上來,

齊襄公邊啃瓜邊就說了:「明年瓜熟的時侯,輪到你們回來。」

——及瓜而代。

這個條件可以,管、連二人答應了。

襄公12年,瓜熟了。

葵丘這地方讓管、連兩人呆得都發黴,

巴到瓜熟,

齊襄公那邊卻毫無動靜。

是不是把我們忘記了?

急急派人向襄公講理,

不料襄公來個翻臉不認人:「誰說瓜熟讓你們回來了?」

連稱 管至父大怒:「這個言而無信的昏君!」

齊襄公有個堂兄弟公子無知,

他們的爺爺很喜歡他。

齊襄公很討厭他,自己上位,

先修理了無知一通,

把他的待遇降了好幾級。

公子無知恨透了襄公。

連稱有個堂妹是襄公的女人之一,

幾年見不到襄公一面,

幽怨生恨。

大家聯合起來,

連小妹當間諜,

公子無知當未來的國君。

再許諾小妹未來的國君夫人位置!

找機會幹掉襄公。

這年冬天,

齊襄公打獵受傷,

得到消息的這幫人發動政變,

打進宮內,殺了齊襄公。

公子無知上位,自立為國君。

其中還有個插曲,

襄公手下管鞋的老費沒找到鞋子,

讓襄公打了三百鞭。

連稱那些人殺進宮時,正碰上老費。

費鞋子拉起袍子給他們看背上的血痕:「你們看看!我帶你們去殺了這個昏君!」

不料到裡面卻把襄公藏起來,

帶了一撥人反打連稱他們,

人少被滅了。

連稱他們差點找不著了,

殺了襄公的男寵孟陽,

在門後發現一隻沒穿鞋的腳,

拉出來果然是襄公,一刀殺了。

——費鞋子怎麼想的真是不明白,但是真忠誠啊。

2、霸道

齊國在春秋時是個超級大國。

是《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封國,

周天子賦予齊國討伐不臣的權力。

牛氣衝天。

齊襄公叫呂諸兒,

齊國第十四位君主。

在位期間在國際上十分霸道,

齊襄公四年,

連殺了兩個國君,

心狠手辣,聞名天下。

魯桓公是齊襄公的妹夫,

齊大魯小,

魯國小心翼翼地侍候著齊國。

齊襄公四年,

魯桓公帶著夫人文姜對齊國進行友好訪問。

他不知道的是,

他的夫人文姜和親哥哥呂諸兒居然有一腿,

當年在齊國就私通亂倫。

這下帶著這個禍水到齊國,

齊襄公和妹妹舊情復燃,

又搞到一塊了。

魯桓公被這綠帽子壓得怒火中燒,

痛罵文姜。

襄公呂諸兒擺下酒宴,灌酒!

魯桓公大醉,

齊國的力士公子彭生上前,

抱著魯桓公上車,

手上偷偷加力,

把桓公扭死了。

魯國人來討公道:我們國君好好地來,怎麼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在齊國呢?齊襄公又把彭生殺了,以掩眾口。

同年,

齊國在衛國召開國際大會,

討論各國如何面對未來的形勢。

鄭國國君公子亹和大將高渠彌參會。

前不久高渠彌殺了鄭國國君鄭昭公,

迎立了公子亹。

名不正言不順,

心裡打鼓,可害怕齊國的力量,

同時鄭國還有個流亡國君在國外,

是個威脅。

還是去了。

果然齊襄公拉下臉,

殺了公子亹,

車裂了高渠彌。

文姜

3、亂倫

《詩經》中不少寫到齊襄公諸兒與妹妹文姜的亂倫情事,

諷刺這些身居高位的貴族的荒淫無恥生活。

文姜和姐姐宣姜的美貌,

天下聞名,

詩經中傳唱的,

即有他們姐妹的淫行,

也有她們的美艷。

文姜未嫁時,

艷名傳遍國際諸侯各國。

許多國家的公子哥兒都到齊國來求親。

先前文姜相中的是鄭國公子姬忽,

誰也料不著小姬拒絕了!

小姬的理由是「齊大非偶」。

齊國太過強大,

咱們高攀不起。

這個姬忽是個聰明人啊,

千百年來,

這可是給向豪門攀親的人們的當頭棒喝。

諸兒和文姜親兄妹變成情哥哥情妹妹,

居然毫不知恥。

殺死了老公魯桓公,

齊姜回不了魯國。

拖拖拉拉地走到兩國交界處,

汶河邊的禚城停了下來,不回去了。

派人給兒子——繼位為魯莊公帶信:「這兒風景好,空氣新鮮,我就住下了。」

齊襄公大模大樣地來和妹妹幽會。

車馬鮮艷,飛馳在大馬路上,天下人都知道了他們的醜事。

詩經之《國風 齊風 載驅》就是一首諷刺詩。

大約意思:汶河流水卷波濤,路上行人如觀潮。魯國大道多平坦,文姜往來自逍遙。

齊襄公惡名傳播天下,

他自己倒坦蕩蕩。

姐姐宣姜嫁在衛國,

外甥姬朔用不名譽手段殺了兩個兄長,

當了國君,為衛惠公。

國人不服,把他趕跑,到齊國依附舅舅。

齊襄公九年(前689年),

齊襄公糾集了多國部隊,

開進衛國,

把衛國的大臣左右公子殺了,

趕走衛君,

讓衛惠公複位。

不知什麼原因,

齊襄公出了個餿主意,

把宣姜嫁給衛惠公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公子頑!

這亂七八糟的都是什麼事。

宣姜又為公子頑生了五個子女。

文姜、

宣姜兩姐妹成為春秋是最有名的蕩婦。

4、作死

現代人經常說不作不死。

這個齊襄公是折騰的夠嗆。

但奇葩的是有些事他還得到別人的讚揚!

如殺了鄭國君臣,

在所謂的君臣大義上,

很多道學家表揚他殺亂臣賊子,乾的好。

齊國邊上有個小國紀國,

被齊襄公欺負,最後滅國了。

又有人往上追溯了九代,

說那時紀國的祖先害了齊國的祖先,

所以齊襄公滅紀國,

是為祖先報仇。

講了一大堆理由,總結一句話:齊襄公報了九世之讎,《春秋》義之。

司馬遷寫《史記》,評價齊襄公: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於婦人,數欺大臣。

講得公道,這樣一個人,

壞事做了不少,

最終還是不守信用,

欺騙大臣被殺,罪有應得。

他打獵受傷也是因為虧心事——殺了為他賣命的公子彭生。

圍獵見到一隻大野豬,不知道為什麼,隨從都說:「這是公子彭生啊!」

齊襄公這樣的人心中,只有別人對不起他,沒有他對不起別人。

當即大怒,罵道:「彭生還敢來見我嗎!」

張弓搭箭給那野豬一箭。

大野豬像個人一樣前肢抬起,站了起來,把襄公嚇了一大跳,摔下車把腳摔傷。

這才住宮裡,給管至父、連稱他們殺死他的機會。

不過公子無知他們也沒得到人民擁戴,

被齊國人殺的殺趕的趕。

齊國無君,

齊襄公的另一個兄弟公子小白,

搶先回到齊國成為君主,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然後大家就一起把荒誕的齊襄公給忘了。


文|小河對岸

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能得以繼位為君,得歸功於其兄齊襄公之被弒。齊襄公可以說是標準的荒淫無德之君,其為世子之時便與妹妹文姜私通。在文姜嫁於魯桓公之後,隨魯桓公返齊,齊襄公又與文姜舊情復燃,並因姦情泄露而殺魯桓公。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載:魯桓公與夫人(文姜)如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齊)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

因齊強魯弱,魯不敢歸罪於齊襄公,便問罪於直接行兇人,最終齊襄公殺掉了公子彭生。此後,文姜長期駐留在齊國。魯國見文姜留在齊國,終究不是體面之事,便派人迎文姜歸魯。當文姜抵達齊魯邊境的禚地,再也不願前行了,魯人也沒奈何,文姜便在禚地駐了下來,再也沒離開。而齊襄公仍時不時與文姜在禚地小聚(《左傳》:莊公二年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書,奸也...)。

而在齊襄公殺死妹夫魯桓公的同年秋天,齊國在首止會盟諸侯,鄭君子亹與上卿高渠彌與會。齊襄公以討伐弒君之罪為由,將鄭君子亹殺死,並車裂了高渠彌(鄭昭公忽為高渠彌所弒,而鄭昭公為世子時,曾帥師助齊擊退殺戎,齊釐公曾想把女兒文姜嫁給鄭世子忽,卻被鄭世子忽拒絕)。

然而,齊襄公卻於開疆拓土上有大貢獻。而在春秋時期,無故而滅人國,通常會被視為貪婪敗德。但齊襄公卻因攻滅紀國,而大受儒家稱讚。據《公羊傳·莊公四年》記載:紀侯大去其國。大去者何?滅也。孰滅之?齊滅之。曷為不言齊滅之?為襄公諱也。春秋為賢諱。何賢乎襄公?復讎(通「仇」)也。何讎爾?遠祖也。(齊)哀公亨(通「烹」)乎周,紀侯譖之。以襄公之為於此焉者,事祖禰之心盡矣。盡者何?襄公將復讎乎紀....」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九世猶可以復讎乎?雖百世可也。

家亦可乎?曰:不可。國何以可?國君一體也;先君之恥猶今君之恥也,今君之恥猶先君之恥也。國君何以為一體?國君以國為體,諸侯世,故國君為一體也。今紀無罪,此非怒與?曰:非也。古者有明天子,則紀侯必誅,必無紀者。紀侯之不誅,至今有紀者,猶無明天子也。古者諸侯必有會聚之事,相朝聘之道,號辭必稱先君以相接,然則齊、紀無說焉,不可以並立乎天下。故將去紀侯者,不得不去紀也。有明天子,則襄公得為若行乎?曰:不得也。不得則襄公曷為為之?上無天子,下無方伯,緣恩疾者可也。

齊國的第五代國君不辰,因受紀侯讒言而遭周夷王烹殺,故齊紀為世仇。至九世襄公,終滅紀國,此即漢武帝曾言:昔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

參考史籍:《左傳》、《公羊傳》、《史記》等等


齊國太子呂諸兒與公主文姜亂倫,齊釐公將文姜嫁給魯桓公。文姜嫁到魯國,已經十三年,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同和公子季友。

呂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他派人到魯國,要求魯桓公將正宮夫人文姜一起帶到齊國,進行國事訪問。

齊國後宮,齊襄公設私宴,與文姜敘情。酒過三巡,兩人四目相視,舊情復燃。隨後乘著酒興你情我愛,不顧天倫,乾柴烈火行雲雨之歡,遂成苟且之事。

為了長期留住文姜,齊襄公竟然殺了魯桓公。後來魯國迎接文姜回國,文姜就住在齊魯邊境祝邱,經常與齊襄公幽會。

圖-原齊國都城臨淄,現在屬山東淄博市

再後來齊襄公被堂弟呂無知害死,國君之位也被奪。

文姜因襄公被弒,自祝邱返回魯國,日夜勸其子魯莊公興兵伐齊,討呂無知之罪,為情郎報仇。

不過魯莊公一直很猶豫,智囊施伯諫道:「齊強魯弱,齊國越亂,魯國越利。請君勿動,以觀其變。」

魯莊公也成年了,所以並未聽其母發兵攻齊,而是靜觀其變。

呂無知被齊國人弒殺後,文姜倒是出了一口惡氣。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文姜思念其兄,做不到更加珍惜自己,她患了病,經常半夜咳嗽不止。

圖-原魯國都城曲阜,現在屬山東濟寧市

魯莊公派人到莒國請著名的郎中來看病,郎中見文姜眼神獃滯,氣息微弱,對魯莊公道:「君上母親之病,猶如風中殘燭,若小人用藥可保半年。」

魯莊公很眼前一亮,因此前魯國太醫和所有郎中都說其母活不過一個月,遂道:「先生若能挽救母親半年性命,要什麼賞賜先生只管說。」

郎中卻道:「小人不要任何賞賜,小人只有一個要求,不論小人用何葯,還請君上勿問。人言可畏,若外邊有任何對國母不利的言語,請君上禁言。」

魯莊公心道:「這有何難。」 立即應允。

莒國郎中的藥材,就是他自己。郎中穿上齊襄公的衣服,掛上齊襄公一樣的鬍鬚,便在魯國後宮中與文姜同居。不幾日文姜臉色逐漸有了生氣,恍惚中與郎中生活了半年,才香銷玉殞。


這個亂倫醜聞在《左傳》中有記載,文姜是齊僖公的女兒,此前早已與兄長齊襄公有私情。她最初被許配給鄭國的公子忽,公子忽卻辭掉了這樁婚事,表示,「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後來文姜又被許配給魯桓公,當時齊襄公親自送妹妹到齊魯邊境,這在當時是不合禮制的。嫁過去的文姜生下了公子同。

魯桓公十八年,文姜與魯桓公同去齊國,再度與齊襄公私通。魯桓公發覺後大為惱火,文姜被魯桓公譴責。文姜把這件事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由此起了殺心,他為魯桓公設宴將他灌醉,又讓公子彭生把被灌醉的魯桓公抱上車,並故意折斷了他的肋骨,導致魯桓公死在了歸國的途中。後來在魯國人的抗議之下,齊襄公又處死了公子彭生來賠罪。

魯國人後來擁立公子同繼位,這就是魯莊公。文姜則一直留在齊國,不敢回魯國(當然也許是不想回),齊襄公後來則被公孫無知派連稱殺死。

這段風流韻事在《詩經》中也有所記載。《敝笱》寫道,「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意思是說,破漏的捕魚簍架在攔魚壩上,魴魚鰥魚從這裡遊進游出,齊侯的妹妹回到齊國來了,僕從如雲不可勝數。諷刺魯桓公就是那攔不住魚的捕魚簍。《南山》諷刺的是齊襄公,「刺襄公也。鳥獸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惡,作詩而去之。」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已經有了答案。那麼猥員長就來說說文姜的那點兒事兒。說這個事兒就不得不提聯姻了,聯姻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最有效的武器,如果打不過,那就聯姻唄。比較有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漢朝武帝之前都在和親。

當然聯姻可不是漢朝發明的,春秋時期就有人開始用聯姻穩定各國之間的關係了。

話說啊齊僖公只有兩個女兒,所以競爭十分的激烈。而這個齊僖公之女文姜,偏偏還長得十分漂亮,據說這個文姜對鄭國的公子姬忽還挺感興趣,所以齊僖公就跟鄭國打了招呼,讓姬忽來求婚,但是沒想到姬忽拒絕了齊僖公,而理由是「齊大非偶」。這個回答貌似挺官方的哈,其實是另有別的打算。

姬忽不喜歡美女?那顯然是不對的,但是姬忽真正嫌棄文姜的是,這女人淫蕩不堪!這纔是重點,誰願意娶個不省心的人當老婆啊,尤其還是強大的齊國的。打罵她吧還沒膽子,不說著點兒吧自己還丟人,所以乾脆別碰就對了。據《史記》記載,姬忽拒娶文姜,對文姜稱呼是「婦」而非是「女」。很那麼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因為文姜沒出嫁前就不再是黃花閨女了。那麼到底是誰捷足先登呢?姜然是文姜的親哥哥,後來的齊國國君——齊襄公諸兒。實在是令人無比驚訝。這下兩個主人公就都出場了,那麼他們幹了什麼荒唐事兒呢,且聽猥員長接著道來。

恰巧啊,魯國一個公子剛剛繼位,這就是魯桓公。他可沒鄭國公子想的那麼多,他可能認為既是美女又能依仗齊國,何樂而不為呢,順便估計還嘲諷了姬忽半天吧。結果和姬忽當時想的一樣,這姑娘美是美,但是脾氣不咋地。但是你還又不能動手也不能動嘴,畢竟人家是齊國公主啊。所以我們魯桓公還真就忍了,當然他不忍也沒辦法,自己求來的媳婦兒跪著也得伺候啊。

後來因為文姜的哥哥諸兒成為齊國國君,史稱齊襄公。這時候呢他就要迎娶周王室的公主。那這可是大事啊,按照春秋慣例,齊襄公要請自己的妹夫魯桓公做婚禮主持。你想啊,文姜聽說齊襄公要娶媳婦兒那還能忍啊,非要去。話說魯國的大臣不全是魯恆公那樣的二貨,紛紛勸諫魯桓公切勿答應。但是文姜多美啊,人有時候就是喫軟不喫硬,這小枕邊風一吹,就吹得魯恆公不能自已了。不僅一反常態地主動伺候魯恆公,甚至還撒嬌,導致魯桓公不顧眾臣反對帶文姜去齊國參加喜宴。

你想啊,舊情人見面那還不是分外眼紅啊,這倆主就不管不顧地整天膩歪在一起,經常是夜不歸宿。等到後來流言四起的時候,這個時候魯桓公十分後悔沒有聽大臣們的話,但是還是希望他們注意點。說實話魯桓公已經這麼窩囊了,文姜還覺得他礙眼,說動齊襄公,兩人借著宴請魯桓公的時候將其灌醉,並且還授意彭生在送魯桓公回去的路上結果他。

所以說便宜可不能隨隨便便佔,不然老婆老婆跑了,頭髮頭髮綠了,人還最後身死異鄉了....


齊僖公有兩個女兒,長女宣姜,小女文姜。齊襄公是和妹妹文姜有一段不清不楚的「佳話」。太子諸兒,從小就與妹妹文姜青梅竹馬,一起長大。長大後的諸兒愛上了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而文姜也被哥哥諸兒所折服。倆人都互相愛戀有加。在注重禮制的周朝,這種亂倫的戀愛關係肯定要被眾人反對。

齊僖公看到這種情況後,為了不讓事情向更壞的地步發展,就讓諸兒迎娶了宋國的公主,把文姜嫁給了魯國的魯桓公,用這樣的辦法將兩人給拆開了。

後來,諸兒繼位成了齊襄公。為了向周莊王的妹妹求婚,按照禮制邀請了魯桓公,此時的文姜已是兩個兒子的母親了。當她聽說這個事情後,就吵著要和魯桓公同去。到了齊國後,文姜以看望嫂子為由,直接跑到齊襄公的宮中,兩人很快舊情復燃,最終給魯桓公帶上了綠帽子。

後來,魯桓公知道了此時,便怒責了文姜一頓,並且動手打了她。文姜又將此事告訴了齊襄公,齊襄公很生氣。他有了想除掉魯桓公的想法。於是,他在齊國宴請魯桓公,等魯桓公喝醉後,他讓自己的叔叔彭生,在送魯桓公回住處的路上殺了魯桓公。

魯桓公死在了齊國,這讓魯國很憤怒,就找齊襄公要說法,要他給魯國一個交代。這下把齊襄公給攪和地心煩意亂,他當時殺魯桓公時只是一時的衝動,沒想到事情會弄到這個地步。現在他和文姜的事經過炒作,弄得滿城風雨,人人皆知。他只有按照魯人的要求,殺了彭生,事情才得以平息下來。

事情平息後,文姜就長期住在齊國,並繼續找齊襄公,更加肆無忌憚的私通。後來,文姜回到魯國,但還和齊襄公保持私會。繼位後的魯莊公對於這個事也毫無辦法,畢竟一個是自己的親娘,一個是自己的舅舅。不過,從此以後,齊國的政局開始變得更加混亂了。


按歷史記載來看,是真的。

齊襄公和文姜的故事真實情況如下:


有一年,齊襄公的老爹齊僖公在外搞聯合作戰演戲的時候看上了鄭國世子姬忽人帥、有地位、有能力,就想把文姜許配給他,結果第二天徵求意見的時候,鄭世子忽很中二的表示:「齊國是大國,我國小地位低,配不上!」(齊大非偶)

而文姜前一天還在暗喜鄭國世子有多帥,後一天就聽到被辭婚的消息!這對於一向以第一美人自詡的文姜可以說是五雷轟頂。後面導致幾國混戰、連國君都死掉好幾個的故事基本上都是這次辭婚導致的。可以說要是當年的世子忽有機會看到一部名叫《鬥破蒼穹》的小說的話,打死也不會辭婚了。

懷春的文姜因為沒面子生了一場大病,在病中下定決心一定要找一個比鄭世子更帥的人!這種時候,男主角理所當然的登場了。

齊國世子姜諸兒是文姜同父異母的哥哥,聽說天下第一美女的妹妹生病了當然要去看望一下。

不得不說齊國王室的基因真的不錯,齊僖公生的兩個女兒天姿國色,生的兒子也是人高馬大,一表人才。姜諸兒和文姜兩個不見面還好,一見面男的看女的美,女的看男的帥,以前怎麼就沒發現呢?於是乾柴遇烈火,一發而不可收拾了。

什麼?你說他們是兄妹?

姜諸兒、齊文姜:Who Care!?

齊僖公:你們兩個夠了!我Care!!!

知道了消息的齊僖公又羞又怒。為了挽回王室尊嚴,立刻棒打鴛鴦。把姜諸兒面壁思過;把文姜趕緊許配給了離齊國最近、剛剛上位的魯桓公。

魯桓公高高興興娶回了天下第一美女,混不覺也帶回來了天下第一大綠帽子。剛開始魯桓公夫妻感情也很和諧,三年後文姜還給生了個大胖小子(就是後來的魯莊公)。

再後來姜諸兒也成功當上了國君,就是齊襄公,因為雙方的親戚關係,齊魯兩國政治、經濟、軍事上多次親密合作,兩國好的跟穿了一條褲子似得。

齊襄公四年的時候,也就是齊文姜嫁過去快十五年的時候,魯桓公要來齊國開會;

齊文姜說:老公啊,你看我十幾年沒回孃家了,這次你去齊國開會帶上我唄?

魯桓公也沒多想,國家元首和第一夫人出國訪問嘛,很正常。

齊襄公為了歡迎魯國元首兼妹夫,第一夫人兼妹妹兼情人,展開超規格接待,並於當晚召開國宴,為了表示齊魯一家親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齊襄公說:感情深,一口悶;

魯桓公說:好,我幹了。

齊襄公再說:感情厚,喝不夠。

魯桓公說:好,我再幹了。

齊襄公又說:感情鐵,喝出血。

魯桓公:……(已經爬桌子底下了)

於是齊襄公照顧完妹夫,就開始「照顧」十多年沒見的妹妹,這一照顧就直接照顧到了後宮,而且一連照顧了好幾晚上。

話說第二天早上魯桓公頭昏腦漲的醒過來,先想想昨晚有沒有說錯話,泄露國家機密啥的,一想好像光顧著喝酒了,都沒顧上說話,這才放心的說:「老婆啊,給我倒杯水來,我快渴死了!老婆?老婆!?人呢?……」

下面人偷偷說:「夫人昨晚說是去王宮看望嫂子去了。」

魯桓公於是就跑到王宮裡去找,結果在齊王寢宮發現了髮髻紊亂、眉目含春的妻子,魯桓公也不笨,故意一試探:你不是說來看你嫂子麼,你嫂子人呢?文姜這時候臉皮還不厚,一緊張於是就露餡了。

身處他國的魯桓公不好直接撕破臉,於是青著臉咬著牙決定,你們就給我等著!我明天就回國!看我回去弄不死你們!

畢竟十多年夫妻了,文姜趕緊悄悄跟齊襄公說:我老公好像知道啥了,這可咋辦?

齊襄公說:好辦,看我的。

齊襄公也沒想啥賠禮道歉給個封口費,二愣子性格一上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弟弟公子彭生(齊國著名勇士)以送行的名義幹掉了魯桓公。然後通知魯國說:貴國君酒後突然暴斃了。

可惜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齊國國都的八卦自媒體還是相當多的。本來兄妹亂來已經天天被八卦自媒體關注了,現在被狗仔恰巧拍到了公子彭生幹掉魯桓公的照片,這一下子就上了頭條了!

這下事情鬧大了,魯國一邊扶持年幼的莊公上位,一邊通過外交部向齊國表達強烈的不滿和抗議。這一事件長期佔據齊魯兩國熱門話題榜榜首;在若干年後,此事還被評選為東周十大娛樂新聞之首。在漢代著名的《列女傳·孽嬖傳》中,宣姜、文姜姐妹的排名僅次於夏桀妹喜、殷紂妲己、周幽褒姒,成為淫亂、禍國、紅顏禍水等女性負面形象的代名詞。

四處滅火、焦頭爛額的齊襄公先是急急忙忙推出替罪羊公子彭生,順便滅口。緊接著送魯國第一夫人出鏡(齊襄公:誰再提魯國夫人是我妹我跟誰急!)。

幾年後,又派大臣跟周王求賜婚,立周王女當齊國王后。(尷尬的是,周王竟然讓魯莊公來主持齊國和周王室的聯姻。。。沒辦法,除了魯國,其他國家不懂完整的周禮。。。)

齊襄公忙了一大圈後,終於稍微鬆了口氣,覺得差不多該轉移下話題了,轉移話題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開大會了!於是齊國召開諸侯國理事會,邀請各國諸侯前來參加。

其中鄭國的代表是剛上位的公子亹,這位為什麼來參加諸侯會呢?因為他也是剛剛殺了前國君鄭昭公(就是當年的世子姬忽),希望借著開大會的名義獲得諸侯承認。

齊襄公心中一動,計上心來。於是在會議當天,以殺害國君罪(或殺害準情敵罪)代表月亮處死了鄭國國君公子亹。

用別人的熱血洗刷自己的罪名,齊襄公還真的是圖樣圖森破啊!

齊襄公: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再看文姜,魯國、鄭國兩國的國君或直接或間接為其喪命,孃家齊國剛出來,短時間內是回不去了;魯國呢,雖然是兒子即位,但剛害死了孩他爹也沒臉回去,乾脆以守喪的名義在魯國邊境--「禚」住了下來。

而成功轉移了熱門話題的齊襄公回過頭一看妹妹還沒有走遠,乾脆也在齊國邊境--也就是「禚」的對面修了一座行宮。這下好了,齊王和魯國太后兩人今天在魯國行宮「腳撲朔」,明天在齊國行宮「眼迷離」,偶爾還在兩國邊境「辨辨雌雄」。。。從此齊王和魯太后過上了幸(mei)福(xiu)快(mei)樂(sao)的生活。

惜字如金的《春秋》也受不了,決定要用讀書人的方式要他們遺臭萬年!於是不厭其煩地記載他們偷情的時間和地點:

(魯莊公)二年,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四年,夫人姜氏享齊侯於祝丘……

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

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榖。

到了魯莊公七年之後,《春秋》中再沒有了兩人的偷情記錄,因為第二年只知淫樂不理政事的齊襄公就被部下殺死了。

沒了情人的文姜大怒,強逼兒子魯莊公為齊國內亂出兵,實際上是替齊襄公報仇。可惜魯莊公支持的齊國公子糾最終沒能上位,反而成全了公子小白齊桓公春秋五霸的名頭,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這件事已經是鐵案了。不容質疑。

東周列國志中記載的非常詳細,剛纔有位老兄也連帶回答了《春秋》中的記載,下面就說一下《史記》中的記載。

《齊太公世家》中記載:(齊)釐(xi)公二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及桓公來而復通焉。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

也就是說,齊襄公與他妹妹(可能不是親妹妹,同父異母,很正常)早就通姦了(故嘗私通魯夫人),後來有機會見面了,於是又舊情復燃了(再度狼狽為奸了),結果被人家老公發覺,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對方殺了(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謀殺親夫的案子吧)。

7


如此宮闈祕事寡人(孤陋寡聞之人)從何得知?只是在下知道宮廷鬥爭異常酷烈,絲毫不亞於戰場廝殺,如果要打擊政敵而一時找不到把柄則誣其牀笫之事往往百試不爽。此等宮闈祕事外人無從分辨真假,但偏偏中國人又極其有獵奇心理,只要有人勾畫出一點苗頭就會被無限放大。

齊襄公和妹妹文姜私通之事乃宮闈祕事,不知外人如何知曉並堂而皇之載於正史?其實關於古代帝王將相的私生活當野史傳說看即可——不敢保證一定無,也不敢斷定絕對有。這些個事說不清道不明,大家爭來爭去有何意義?其實無非不過是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假作真時真亦假,真做假時假亦真,真真假假實難分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