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25個子嗣,曹操對4個兒子,曾經有心讓其成為繼承人。

曹昂(?-197年)。

曹丕(187年—226年)

曹植(192年-232年)

曹沖(196年-208年)

四個兒子,每個人最突出的特點如下:

昂:實踐經驗最好。

丕:韜略和組織能力最強。植:文才文采最好。沖:智商最高。

不過,要說到這4人之中,誰更有擔任魏國君主的能力,得有個前提條件纔行。

前提條件就是:要有命纔行!

曹昂死得早,曹沖夭折;此二人沒命,顯然是無法去比較「擔任魏國君主的能力」的;因為在他二人有生之年內,曹昂死時估計在20歲左右,只是一位青年將軍;曹沖在13歲(虛歲)時,只是一位天才少年;

因而,在這個時間節點之上,他二人「擔任魏國君主的能力」顯然是不足的,無法與長大最後成為成熟男人的曹丕和曹植相比較。所以,曹昂和曹沖的能力,自然就不屬於「更有擔任魏國君主的能力」的人選了。

本回答不是咬文嚼字,而是這個提問之中本來就設有這麼一個問題陷阱。如果提問者的意思是說,假如曹昂和曹沖不死的話,那就應該在提問之下有個說明,既然沒有說明,回答問題就只能夠從真實的歷史人物壽命範圍內的能力去考察,因而,曹昂和曹沖二人已經出局,他們死之前不屬於「更有擔任魏國君主的能力」的人選。

剩下的二人,就只能夠是曹丕和曹植了。

於是,問題就比較好回答了——

曹丕更有擔任魏國君主的能力!

為什麼?

如果講到兩個人的城府和能力,曹丕大勝曹植。因為在爭奪太子的鬥爭中,雙方都有謀略之士的支持,形成了擁護曹丕和擁護曹植的兩個集團。擁護曹丕的有桓階、司馬懿、陳羣、邢頤、吳質、賈詡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他們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兩個集團的實力不相上下。

最後,曹丕贏了。

實踐證明曹丕的能力強於曹植。

在曹植的性格之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任性;作為詩人,思想馳騁,無拘無束,能夠激發出詩性,寫出好的文章來,任性是其長處;但是,詩人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作為君主,就成為短處了。正是任性害了曹植,使得曹操最後放棄了他。雖然說,詩人大都是任性的。可是,有的詩人在不作詩的時候並不很任性,比如曹操,再比如曹丕。曹丕的文學成就和文才不如曹植,但是,曹植有組織者的氣魄,在他做魏太子時,積極組織文學團體並參與鼓勵文學創作,使得同類唱合詩賦作品由此而興,成為建安文學發展獨有之氣象,這是一種領導能力。

領導者不是做得最好的,但他一定是懂得全盤佈局的人,能夠激發別人。

作為魏國君主,需要的並不完全是個人的文才,需要的是一流的領導國家的能力。

曹丕在這方面的能力,顯然高於曹植,所以,曹丕比曹植更有擔任魏國君主的能力!

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體《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懸疑大師。


曹操的眾多兒子中,誰更有能力擔任曹魏的領袖,歷史已經給出了最合理的答案,為什麼說曹丕是最合適的,因為他經受住了層層考驗,猶如唐僧西天取經一般,而曹操其他的兒子,不是說不優秀,只是他們在座公交車的時候,彼此之間的目的地不同吧了,例如長子曹昂,在宛城之戰的時候,就下車了。曹沖雖然少時就以神童著稱,可惜在隨曹操南征時因水土不服,也染病病逝與樵縣了。至於堅持到最後的曹植,則因政治能力不如長兄曹丕,而敗下陣來,可見,曹魏權利的最佳人選就是曹丕。


曹操

曹操是個風雲人物,一代梟雄,關於他身上的故事,沒少精彩。但我們很多人都對曹操有「誤解」,把他看作一個「治世能臣」,殊不知,他只是一個「亂世梟雄」,他的「唯纔是舉」雖然開闢了「建安風骨」新時代,但同時也開啟了「士族專權」的大亂世。關於曹操的是非功過,我點到即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曹操的接班人問題。

真實的歷史是:曹丕和曹植爭位,曹丕笑到了最後。而在很多深挖歷史的人心中,曹丕的最大對手其實並不是曹植,而是另外兩個人,一個是曹昂,一個是曹沖。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曹沖是曹操最喜歡的一個兒子,但是兩人都因為非正常原因死亡,所以才給了曹丕兄弟作「七步詩」的機會。曹昂和曹沖真的曹操首選的接班人嗎?我們來看一下這兩人的履歷。

1、曹昂

曹昂

曹昂是曹操的妾室劉氏所生,按理說,曹昂屬於庶子,不是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首選接班人。但有個問題是:曹操的正妻丁氏沒有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庶長子(曹昂)就應該是第一繼承人。但還有一個問題:曹操的正妻先後有兩個,一個就是原配丁氏,另一個就是曹丕兄弟的生母——卞氏。按照這個情況推理,卞氏所生的長子(曹丕)才應該是第一繼承人。

但後來發生的情況遠比這個複雜,曹操因為貪戀美色,得罪了涼州軍的張綉部,導致涼州軍和曹操的兗州軍火併,曹昂在這次火併中陣亡了。而在這之前,曹昂被作為養子由曹操正妻丁氏撫養,也正是因為曹昂的死,丁氏才一怒之下和曹操決裂的,這纔有了後來卞氏的續弦。所以這是一個連鎖反應,丁氏不走,曹操其它妾室都屬於側室,這樣一來,長子曹昂當之無愧是曹操的第一繼承人,更何況他還是丁氏的養子呢?

歷史上養子即位的事件不是沒有,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就是認華陽夫人為「親娘」後,才繼承秦國大統的。

2、曹沖

曹沖

曹沖是曹操比較小的一個兒子,他出生於公元196年(90後),曹昂出生於公元175年左右(70後),曹丕剛好在中間,出生於公元187年(80後)。到曹操死的時候(公元220年),曹昂不死的話,46歲;曹丕34歲;曹沖不死的話,25歲,曹昂分析過了,我們來分析曹丕和曹沖兩人。

按照年齡來看,兩人都可以繼承曹操的事業,但此時曹丕的母親卞氏是正妻,所以曹丕應是正統繼承人。那麼曹操有沒有可能因為喜歡聰慧過人的曹沖而「廢嫡立庶」呢?

曹丕

這就要看曹操的為人和當時的實際情況了。

從曹操的性格來看,他是一個敢於打破常規的人,「唯纔是舉」、「亂世用人,在纔不在德」都是曹操的性格體現,他完全有可能做出違背常理的事情。但是,筆者以為:曹操在立嗣問題上,不會這麼做,原因有兩點:

1、曹操的人生是曲折多變的,在漢末亂世,他是一個大膽的革新派,一切求變;而當他擁有了「魏家班」這個基業後,他的策略就變了,他變得開始維穩了。所以,此時的曹操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大刀闊斧的幹了,這是人的立場的轉變。

2、還有一點,卞夫人對曹操及曹操的幕僚影響很大,他的幾個兒子(丕、彰、植)也受到了大家的擁戴,關係盤根錯節,遠比曹沖的母親環夫人家勢力龐大得多。所以,如果曹操要在這種情況下,廢嫡立庶,對曹家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聰明如斯的曹操是不會幹這種不利於自家的事。

卞夫人

之所以曹操會在曹沖死時說出「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的話,是因為曹操是一個非常有情懷的人,他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紀念他曾經喜愛的這個孩子,就像曹操臨死前感嘆曹昂一樣:「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意思是說:到了地下後,如果曹昂問我:『母親到哪裡去了?』我該怎麼回答啊?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


歷史沒有假設,如果有假設的話,我認為最有可能繼任曹操之位的是曹昂。

個人說一下他們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吧。

曹昂:長子,踏實肯幹,有能力,有魄力,有擔當,為人正真。曹操很重視培養他。

曹丕:各方面均衡,能文能武,能忍能伸。曹操不是很喜歡曹丕的個性,但是卻承認他有政治才幹。

曹沖:天才少年,聰明過人,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很喜歡這個兒子。

曹植:天才少年,聰明過人,但是有點放蕩不羈。曹操很喜歡這個兒子,但是喜歡歸喜歡,卻覺得不適合當君主。有點唐玄宗對待李白的態度。

曹操這個人是很理性且有智慧的,從性格上來說,他比較喜歡個性爽朗且擅長文學的曹沖和曹植,給予高官厚祿貴族待遇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接班人選擇上,他還是會選曹昂或曹丕這樣穩重沉斂有頭腦的。而曹昂又是長子,會得到上下羣臣的一致擁護,其他幾個兒子想搞小集團超越他很難。

據載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連曹丕自己都承認了,就不用我多說了吧。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曹昂當不了接班人是命中註定的結果。


這個問題可能歷史本身已經給出了答案吧。唯一有懸唸的就是如果曹昂不死,是否曹丕就沒機會出頭了?從某些方面看似乎有一點可能,比如史書記載曹昂有武略,還很得寵。但其實從政治和治國方面來講,君主自身的武略用處並沒有那麼大。而得寵也只能說明他十幾歲時和曹操父子情深,跟最後真正被立為繼承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另外我們看曹昂的死因,是為了救曹操自己把坐騎換給曹操,結果喪命於亂軍之中。如果這個記載屬實,那說明曹操恐怕並不真的看重曹昂,不然曹操出征怎麼可能只有他自己和兒子有坐騎,以至於自己的坐騎死了就必需要換兒子的坐騎?其他武將的坐騎呢?為什麼不從中挑選一個而非讓自己的兒子把坐騎換給自己?

所以就從曹昂的死因來看,他就不具備真正成為政治家,統領一方的素質。也就是說,要麼曹操根本不看重他的價值,以到於亂軍之中讓他捨命去保護自己,要麼曹昂就是隻有一腔熱血,沒有智謀的莽夫,以至於竟然沒有人在意他的生命,替他讓馬。以這種謀略水平,怎麼可能在後來激烈的奪嫡競爭中打敗曹丕呢?

至於曹植,最後的競爭已經證明他是失敗者,而從歷史角度看,他就算能夠成功上位,恐怕也很難成為一個好君主。他的性格里過多浪漫主義色彩,和治國所需的嚴謹態度南轅北轍,如果上位,不成為後主李煜和宋徽宗那樣的亡國之君就不錯了。

而曹沖的情況其實和曹昂也有點像,童年時的靈光乍現其實和政治家所需要的老練沉穩並不能劃等號。其實三國時期,還有一個和曹沖稱象媲美的神童典故,即諸葛謹之驢。而這個典故中的神童諸葛恪雖然才華橫溢,後來卻在政治鬥爭中死得很慘,也許他的也可以當作神童出身的人物政治命運的註腳吧。年輕時鋒芒太露,可能未必是好事。所以如果曹沖沒有夭折,可能也難保證不會在後來遭遇諸葛恪一樣的命運。


歷史哪裡來的假設,只有事實好吧。

事實就是,曹昂和曹沖早就死了。曹植被曹丕趕了出去,還有曹操那個黃須兒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最後的贏家只有曹丕。

最最最後的贏家卻是司馬懿父子。這就要從古代的分封制度來說了。

一直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分封制和郡縣制到底哪一個好?好像每一個朝代都在不停的實驗。

很顯然,曹操和曹丕採用的是郡縣制,他們沒有大肆分封諸侯,尤其是對於同宗族的人,並沒有多少封王封候,只有那些真正有軍功的人才被留在了洛陽,其餘的都很難有大作為的,也許他們根本就沒有這麼個機會吧。

司馬懿父子奪權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人來洛陽勤王,原因很簡單,曹氏宗族的人並沒有多少擁有實權的,這一直都是大眾的疑惑,但仔細想想也就理解了。

所以說,談不上誰更合適,從曹魏短短四十年的天下來說,曹操父子是要負主要責任的,曹丕也罷,其他三個也罷,都很難擺脫被司馬家篡權的命運。

順便多說一句,司馬炎稱帝,大肆分封司馬家族,結果引來了個八王之亂,更是慘不忍睹!


曹昂短壽,和孫策一樣只能為將,不過他們都有見識,曹丕最適合做君主,因為曹丕聰明,而且手段狠,曹植是個花花公子,敗家類型的,不會有大作為,曹沖那是小聰明,生活在亂世要在曹操家,不知道如何內斂而鋒芒畢露,那和找死沒什麼區別,可能是曹沖還小,沒有太多的經驗所導致,楊修很聰明,能知道曹操想什麼,還不是讓曹操幹掉了麼,歷史上很多皇帝兒子看起來太聰明都沒好下場,反而哪些看起來癡傻的,懂得保護自己的後來做皇帝都做了明君


曹昂早逝,如果活著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惜他爹不正經,搶人老婆他被擋刀了,其次應該是曹丕,事實上曹丕做的也確實不錯,曹植太過於放縱,如果繼位也許會大力推廣詩詞歌賦,是個敗家孩子!至於曹沖最終被自己的小聰明害死了就不說了······


當然是曹沖了,可惜死的太早了,曹昂空有匹夫之能,做將軍綽綽有餘,權謀之術一點不通。曹植不必說了,胸無大志,不適合。曹丕遺傳了老爹的多疑,間接的把司馬家越推越遠,最後導致司馬家的叛亂,只有曹沖從小就睿智,可惜死的太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