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醫護人員工作都想著先保護自己,這真是個悲哀的社會現象。但是社會現實如此啊,那我來說說怎麼保護自己吧。

1.按醫院規章制度辦事,比如抽血或打針時候要三查七對,所有記錄一定要及時登記。很多新進醫院的小年輕經常覺得醫院規章制度是束縛,沒有必要遵守繁瑣的醫療規章制度。其實作為老員工提醒你,醫院規章制度很多都是保護自己的。等你忘了三查七對而導致醫療事故就問題大了。

2.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特別是急診一線的護士和醫生。醫患本無冤無仇何以衝突矛盾多呢?大部分是患者患病焦急的內心,而急診護士或醫生見慣了此類疾病,所以可能態度比較冷漠點,甚至有些醫生態度不好。這一直是個值得詬病的問題,其實一線工作人員態度緩和點,畢竟醫療也算是個服務行業。

3.遠離醫鬧,特別是專業醫鬧。這種不要糾纏,直接呼叫保安或者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一旦有爭吵喫虧都是醫生,畢竟人家是專業醫鬧。研究醫療很久了,而且是團隊式作案。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助


醫患事件在三、四線城市,常有發生。我有一名醫生的朋友,看到最近很多的網上報道醫患糾紛,想想也是有點心中緊張。下面說一下他提出的一些方法和經驗:

1:不一個人值班,盡量有男性醫生一起值班。

2:掌握現有的住院病人大致情況,要知道不無危險面臨死亡的人?有沒有情緒不太穩定的家屬?有沒有精神病患者等對自已構成突發性傷害的潛在因素。

3:碰到有生命危險的急救病人,自已不能先激動。並觀察病人有無情緒激動的,然後叫上醫院男性同事和保安到現場。

4:不背對著門坐。桌子上不要放金屬類的東西,例如剪刀等,有需要與家屬溝通、交代病情一類盡量在辦公室診室門口。最好是門外。這樣發生什麼情況有逃跑的空間。也能被更多人發現及時報警。要學會呼救,在緊急情況下要學習砸東西,引起別人的注意。

5:作為醫生,從小以文為主,身強體健的不多,加上生活在高等學府,實戰經驗甚少,而且性格大多溫良。當你面對身強體健,常年鬥狠,脾氣暴躁的病患或家屬時,你已經完全處於劣勢。能自保已然不錯,想反擊難上加難。所以,預防纔是第一要素。要辨別高危病患醉酒,煩躁,易怒,紋身,面兇,多疑,瀕死,嬰幼,聚眾等,如若發現,請小心從事。

6:目前絕大多數國內醫院是不允許拒診的,醫生半夜被吵醒或反覆被詢問有時候是很不爽,但是,面對高危因素的患者,請務必收起自己的怨念。把語速放緩,放慢下來,不厭其煩,深入淺出,言語中肯的講解病情。一定不要有抱怨,要不耐煩,不生硬。面對不合理的質疑和責問,也別發怒,可請示上級為由,先撤。別為了急於證明自己或感到委屈而急躁發怒。為了身體舒服,寧可讓心裡不舒服。防止萬一。

7:不可能所有病患,都能靠需要語言擺平。你若即將接觸到高危病患,交流之前:最好首先看好逃生通道,方式 「稍等,我再查看下你的資料」 「稍等,我去拿檢查工具」等,利用時間(就幾秒),找準適度曲折,和你熟悉的通道,一旦發覺苗頭不對,患者或其家屬,來的夥伴有明顯情緒激動,快要失控。跑吧!!!拋開尊嚴的跑,奔跑吧,邊跑邊叫。多轉彎,上下樓等.然後利用身邊一切可以使用的東西,投擲出去,一邊投擲,一邊走位,尋找契機出逃。

8:切記!!!一定別雙手捂頭、捂臉、下蹲、否則後果很嚴重。

9:與人為善,耐心對待患者,要靈活,察言觀色、運用溝通技巧纔是規避暴力事件的根源。

最後希望所有的醫生,都能遵守自已的職業道德,盡自已的心力去為病人著想,而不是為了病人的紅包和送禮纔去醫治。也希望所有的病人,和家屬,也要保持冷靜的情緒去治療。

如果你有朋友或親人,是醫生,可以轉發給他們,讓他們能更安全的保護自已。這樣他也會感謝你的。您如果有更好的方法的建議,非常高興你能在下面評論區中指出來,一起想辦法來解決這種人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糾紛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