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交響樂女指揮家鄭小瑛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

“與我們的人民共享美好的音樂,這是我生活的目標,也是我的人生。經典音樂啓發人們的指揮,啓迪人們正確地理解歷史,喚起人們的善良。中國的經典文學如果能跟音樂結合,也能開啓一扇傳播中國文學或是西方經典音樂的大門。”

——鄭小瑛

1929年,鄭小瑛出生於福建。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也是第一位登上國外歌劇院舞臺指揮交響樂的中國女指揮。如今她已九十高齡,仍然活躍在音樂界的第一線。在將近六十年的指揮生涯裏,她指揮演出過許多中外經典的歌劇,並培養出諸如陳佐煌、呂嘉、俞峯、三寶等一系列頂尖的樂壇指揮家。

2018年,她89歲,已是耄耋之年。她走上《經典詠流傳》的舞臺,現場指揮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爲觀衆獻出一曲交響樂《塵世之歌》第三樂章《青春》。

她說:“一百一十年以前的1908年,奧地利作曲家馬勒被中國的唐詩感動,寫了一部交響樂《塵世之歌》,這部作品又感動了我。我今天用譯成了中文的《塵世之歌》來爲我的同胞們表演這部曾經中爲洋用而今天又洋爲中用的經典著作,演奏它的第三樂章《青春》。”

對音樂的滿腔熱情充盈着鄭小瑛本人的青春歲月。

1989年,她聯合原中央樂團首席大提琴司徒志文先生與原總政歌劇團首席小提琴朱麗先生,發起了愛樂女室內樂團。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不計報酬的志願者室內樂團,也是第一支女子室內樂團,堪稱中國音樂界的一個傳奇。

(愛樂女樂團的第一張合影)

三十年後,當年的“愛樂女”難得再相聚,與鄭小瑛一同回憶起這支傳奇樂團。

《經典詠流傳》訪談實錄

鄭小瑛:說起我的青春,我難忘的是十九歲時在文工團裏敲鑼打鼓扭秧歌,三十歲時被送到蘇聯學習歌劇交響樂隊指揮。至於後來,是五十多歲的時候組織了一個愛樂女室內樂團,這是女音樂家們組織的一個志願者樂團,不計報酬地把中外的經典音樂送到大學、中學和社會上去。這些女音樂家的精神,我始終是十分敬佩的。

撒貝寧:當年組成的這支愛樂女室內樂團是中國音樂界的一個傳奇故事。今天,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最初的這一支愛樂女室內樂團的風采。

1995年愛樂女室內樂團首演音樂會視頻

撒貝寧:過了幾十年的時間,當年愛樂女室內樂團的女音樂家們直到今天仍然還在中國音樂界不同的領域,帶領着年輕人感受音樂的魅力。而今天,我們尋找到了當年在樂團裏的幾位女音樂家,儘管沒能把她們所有人請到現場,但是這些熟悉的面孔一定會勾起您對當年愛樂女室內樂團的最美好的回憶,掌聲有請!

(原愛樂女室內樂團部分成員上臺,與鄭小瑛激動相擁)

撒貝寧:儘管歲月過去了幾十年,但似乎沒有在各位的臉上留下太多的痕跡。今天在臺上見到鄭老師的那一瞬間,很多人都是熱淚盈眶。她們很久沒跟您見面了吧?

鄭小瑛:很久很久。

王婉宜:大概三十幾年沒見鄭老師,特別特別想念。那時候的感情,真的是現在很少能有的。今天一看到鄭老師,就覺得一點都沒變,特別爲她高興。祝鄭老師您永遠健康,永遠美麗。

鄭小瑛:謝謝,謝謝。

李曉芳:“愛樂女”們不止承載了我們老一輩音樂家的奉獻精神,也承載了他們對藝術的一種執着的追求。我們當時參加“愛樂女”的時候,就是在我們的老音樂家鄭老師和司徒老師的帶領下,爲廣大的學校、觀衆去做義務演出和宣傳。那時我們沒有任何人有怨言。

鄭小瑛:看到孩子們說這些,我非常感動。我們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忘記我們的大管家司徒志文老師。她是我們中國大提琴協會的會長,是老前輩,也是一直致力於音樂普及的一位大師級人物。這個志願者的樂團就是我和她,還有總政歌劇團的首席小提琴朱麗一起啓動的,我們想把一些健康的、好的音樂送到孩子們中間去。我當時就想,我們中國傳統裏有孟姜女、莫愁女,咱們就來一個“愛樂女”吧,不是愛錢哦,是愛樂哦。(笑)

撒貝寧:這個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鄭小瑛:大家在那個年代能夠不計報酬地把一份熱心送到孩子們中間去,而且是持久地,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三百多場啊。

撒貝寧:今天多麼難得的一次相聚,而且每位老師都帶了樂器。我們是否能有這個榮幸和耳福,聽各位把當年“愛樂女”的風采在這裏爲我們分享一下?

李曉芳:我們這些到場的演奏家們爲大家帶來一首莫扎特的《G大調絃樂小夜曲》(作品525)第一樂章。

鄭小瑛:我很納悶,她們怎麼能夠在一起演奏呢,因爲她們來自完全不同的單位。

撒貝寧:而且幾十年沒排練了。但是鄭老師,所有經典作品的總譜,我相信都在您的腦海裏。

(原愛樂女室內樂團部分成員現場演奏莫扎特《G大調絃樂小夜曲》第一樂章選段,鄭小瑛指揮)

撒貝寧:太棒了,再一次把掌聲送給我們臺上所有的藝術家們!謝謝,太厲害了。

鄭小瑛:完美!

撒貝寧:太精準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她們三十年沒有見。舞臺上的表演不是三十年不排練,完全靠肌肉記憶,一上來立刻就能合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各位三十年沒見面,有各自的工作,今天一見面,在臺上大概也就十分鐘左右,合了兩下,鄭老師說,來,開始吧。演奏的效果跟在錄音棚最後呈現出的作品一樣,精準、流暢,情感充沛,簡直是奇蹟、傳奇!謝謝臺上的各位鄭老師的孩子們!

選自《經典詠流傳》圖書

2019年1月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