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關於本場比賽的技戰術、小德奪冠之後各種數據紀錄的堆砌以及男子網壇歷史地位等方面就不多說了。

零散地說一些本人想說的吧。

1、首先決賽對陣雙方讓人對比賽的觀賞性有了更高的期待,這倆人對決不少,然而看到這兩人碰面,本人第一時間想起的總是2013年的那場溫網半決賽,那真是一場好看的比賽,我記得當時情不自禁地發了一條微博:

現在正在直播的這場德約科維奇與德爾波特羅的溫網男單半決賽值得所有好奇網球熱愛網球的人觀看,這大概是近5年來除費德勒參與的比賽之外最具觀賞性,最容易讓人愛上網球的一場比賽。在近年底線防守消磨流大行其道的男子網壇,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場隔網雙方不斷在釋放著進攻本能的比賽了。 ????

而今天這場美網決賽總體呈現的觀感和質量也是相當不錯的,雖然只打了三盤。

2、其實今天這個結果大概率在預料之中。今年溫網半決賽德約科維奇擊敗納達爾的比賽之後,我立馬在社交媒體上感嘆了一句,說得很簡單:小德夢回巔峯。

其實這句話並非是說,小德的能力或者競技狀態已經完全恢復到11年戰無不勝或者是諾瓦克全滿貫時期的那種巔峯水準,可能他的底線攻守、接發與最好的時候相比還有著一些差距,他原本經過貝克爾調教有所提升的網前似乎也還沒找回來,但是通過那場比賽你能看到他展現出了那種巔峯時期纔有的「勢頭」和「氣場」。

找回了「勢」與「場」的、通過擊敗納達爾這樣的強敵重拾信心的德約科維奇毫無疑問地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大滿貫冠軍爭奪的第一序列。

今天這個美網冠軍也可以說是小德這股「勢頭」的延續,所以並不意外。

3、小德證明瞭他是一位偉大的冠軍。在經歷了嚴重傷病、教練更迭以及外界對於他身體的過度瘦削、與冥想大師合作的各種質疑之後,德約科維奇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實實在在地跌入了低谷,人們猜測他可能再也回不來了,尤其是看到年初澳網他忍著似乎還未康復的手肘進行著痛苦的發球,最終敗在韓國小子鄭泫拍下的那一刻。

如果說拿下溫網還有人會猜測是否屬於偶然,那這個美網則徹底證明瞭塞爾維亞人和費納一樣能夠度過職業生涯的逆境,從低谷爬出,依靠堅持和努力重新站上頂峯,而做到這一點在競爭殘酷的職業賽場真的沒那麼容易。


費德勒和納達爾突破歷史的又一波統治,終於喚醒了曾經迷失的小德。

我相信沒有費納過去兩年的表現,德約也不會這麼快回勇。當小德開始放棄喫素和整天冥想,重新找回肌肉跟鬥志,就算只有巔峯期八九成的硬實力也很難有Big4之外的人能撼動。特別是沒有了爆種的Stan。

未來兩年,估計還是幾位大爺的。可憐的90後。。


看來是我重新定義德約的一刻了。

服,真的服。甚至有種感覺,他的實力可能已經不亞於前些年統治比賽的費納了。實打實的第三極勢力。

這後半年的德約,職業生涯軌跡像極了6年前的塞雷娜

同樣的右手雙反,同樣生涯中後期遮天蔽日的統治,甚至是久違的調整復出,都如出一轍。

身為費納多年的豆奶粉,已經真切地感受到一股後生可畏的期待。

在珠穆朗瑪一般的上帝禁區面前,籃球界的偶像老詹,自兩年前奪冠之後,他的冠軍和MVP彷彿停下了追趕喬丹的腳步,讓我感到一股高海拔窒息的力不從心。這是每個運動領域傳奇運動員,到職業生涯中後期面臨的瓶頸所在。作為一個詹姆斯的球迷,也是由衷佩服德約的堅持和決心。

而德約的14個大滿貫冠軍,讓他跨過了一道叫做桑普拉斯的坎,而決定職業生涯競爭力的中級別賽事冠軍(大師賽+年終冠軍),他甚至都超越了費納兩大門神,正式躍居ATP史上總統山的位置。6歲的年齡差,6個大滿貫的差距。以他的狀態和ATP的青黃不接(類似於前些年的WTA),能否挑戰老費的紀錄還真不得而知。

右手雙反、多拍底線防守的打法非常喫體能和級別,體能和級別有一項不足,效果上的差距都非常大。二者都足夠硬,才具備獨步天下的資本。穆雷、蒂姆,還有早期的德約體能有餘,卻因為底線技術的級別無法壓制費納的路數,導致無論職業生涯早期還是中期被費納壓一頭。而恢復期的德約受限於傷病,體能不足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所以我們看到了他被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對手擊敗。

好在,這兩次大滿貫,讓我們看到一個職業生涯還處於巔峯期的無敵德約,這個年代有他這種競爭力超羣的選手,真是少有的幸運。

祝德約好運!


號稱BIG4的穆雷比起BIG3中「賬面排行」最低的小德,居然差了一個阿加西都不止,以後還是別叫BIG4了,直接BIG3或者三巨頭吧……

不過不得不說,歷史前三的球員同處一個時代,是網球這項運動和我們這些球迷的極大幸運!

(只是可惜了和這三位一個時代的運動員們……)


謝邀。

如果說溫網是久抑後的一次驚喜,那這次美網可以說是步步為營的必然結果。雖然不能十成十拍胸脯保證小德滿血復活,會重回15年,但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大賽上的那種比賽氣質終於找回來了——參考冥想大師陰魂不散的那段時間,就好像整個人在場上打得沒有精氣神。對於已經三十齣頭的他而言,能夠將專註度放在各項大賽的後續輪次,會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和費德勒一樣職業生涯繼續延長。

回看這次簽表,前兩輪的福索維斯和杉德格倫都是今年冒過頭的(一位澳網16強負於費德勒,一位澳網8強負於鄭泫),加斯奎特、錦織圭包括第四輪的黑馬索薩(就算不是他晉級是布斯塔或者普伊都無所謂)這三位都屬於小德喜聞樂見的「殺熟」型,說難聽點就是概率性比分艱難但不影響實際結果。而QF沒有預期對上費德勒是這次簽表裡的大意外,這次的米爾曼,類比到法網的塞齊納託,往往都是打瘋到一定境界然後nothing to lose,能波瀾不驚地直落三盤,可以說小德成功找回了扛住黑馬衝擊的感覺。當然決賽的大師兄也不是當年那個在草地上和小德撕得天昏地暗的大師兄了,納達爾帶傷,就算不退賽耗死了對手,到決賽也是難有勝算。所以「步步為營」來形容這個冠軍,我覺得是很合適的。

單論成就的話,簡單粗暴的對比當然可以將其排在同為14滿貫的桑普拉斯之前。不過這也是外界努力在鼓吹的一個話題,畢竟各種成就比較的新聞才更吸引人的眼球,有各種各樣的話題度。對於他本人而言,這個大滿貫是對自己實力的一種極大肯定。說白了,只要我想打好,能打好,可能不一定會走到最後,但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包括辛辛那提一站封號「金大師」,在決賽前也是連續4輪三盤苦戰,最後也都頑強地咬下來了。多倫多負於西西帕斯,但最後這位黑馬暴走殺進了決賽。

如果能繼續保持著自我肯定——狀態上升的良性循環,那麼德約科維奇無疑是相當被看好的。如果再拿一個,將正式標誌著他將完全與前面兩位一起登上神壇。近幾年由於三巨頭與穆雷無法像六七年前那樣狀態隨時在線,大概就形成了兩人退下休養,兩人繼續駐守的格局。而此格局下的大滿貫決賽,往往是巨頭面對非巨頭(可能是拿過一兩個大滿貫的人,或許是曾經端過盤子亦或是黑馬)。如果這種格局一直保持下去,三巨頭大滿貫數量的等差數列式增長大概還不會停止(當然樂觀估計數列的公差應該會縮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