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 | 文

公司總部同處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伊利與蒙牛,是中國乳製品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兩家之一。但近些年,伊利相對蒙牛的整體領先優勢越來越大。

截止最近一個交易日,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伊利股份(以下簡稱伊利)市值爲1720億人民幣,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蒙牛乳業(以下簡稱蒙牛)市值爲1140億港幣,摺合人民幣只有975億,與伊利相比少了近750億人民幣。

影響企業市值的最關鍵因素是企業業績,蒙牛與伊利巨大市值差距背後,是其與伊利越來越大的業績差距。

1

2019年3月5日與3月27日,伊利、蒙牛相繼公佈了截止2018年12月31日的年度財務報告。根據雙方財務報告顯示:

伊利乳業歷年利潤表

蒙牛集團歷年利潤表

在營收方面,伊利2018年營收795.53億元,蒙牛2018年營收689.77億元,伊利領先蒙牛105.76億元。

在利潤方面,伊利2018年淨利潤爲64.52億元,蒙牛2018年淨利潤僅爲32.03億元,尚不足伊利同期的二分之一。

在收入增長方面,伊利2018年較2017年同比增長16.89%,蒙牛同比2017年增長14.7%。蒙牛在收入基數小於伊利的情況下,成長性同樣落後,這意味着蒙牛與伊利在未來的收入差距有可能越來越大。根據2016-2018年的財務數據計算,蒙牛與伊利的營收差額分別爲65.33億元、73.92億元與105.76億元,正呈逐年拉大趨勢。

並且在2016年,蒙牛曾因控股的“雅士利”等關聯公司業績慘淡,遭遇了近10年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額高達7.51億元。相較蒙牛近幾年的業績起伏,伊利表現出了一個成熟公司的業績穩定性,2016-2018年淨利潤分別爲56.61億元、60億元與64.52億元,盈利能力持續保持正向增長。

從細分業務結構來看,伊利與蒙牛也高度重疊,分別是液態奶、冷飲產品與奶粉及奶製品三大業務,我們將伊利與蒙牛的收入進行解構,分別觀察三個子業務的業績表現。

在液態奶業務,伊利2018年實現收入656.79億元,較去年增長99.13億元,同比增長17.78%;而蒙牛收入爲530.15億元,同比增長12.0%,與伊利收入差距爲126.64億元,差距明顯。

在奶粉及奶製品業務,伊利2018年實現收入80.45億元,較上期增加16.16億元,同比增長25.14%;蒙牛收入爲60.17億元,同比實現48.9%的增長。蒙牛在奶粉業務保持了較高的收入增長,但深入研究發現,其主要得益於雅士利與君樂寶等收購而來的品牌增長驅動,而蒙牛主品牌在奶粉業務的收入極低。不同於蒙牛奶粉收入主要依靠收購品牌,伊利主要靠自有品牌內生驅動。

在冷飲業務領域,伊利2018年實現收入49.97億元,同比增長8.49%;蒙牛收入爲27.23億元,同比增長8.4%,更是大大落後伊利。

基於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從收入、利潤與收入增長等核心的公司級財務指標來看,還是從液態奶、奶粉與冷飲等細分業務指標來看,伊利都全面領先蒙牛,這是伊利在公司市值上遙遙領先於蒙牛的核心根源。

2

企業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幾乎所有優秀企業都幾乎是沒有任何短板的企業,伊利也不例外。

伊利之所以在近些年保持了優秀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擁有一支以潘剛爲核心的,優秀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管理團隊,這支團隊始終堅持對品質的無止境追求,帶領伊利公司在供應鏈、產品、品牌與渠道等關鍵業務領域,都完成了系統的能力積累,最終實現厚積薄發。

2018年,伊利繼續在各個關鍵業務能力領域依然進行孜孜不倦的提升。

在質量領域,通過對標國際領先的食品安全防控和質量合規審計體系,融合新版ISO9001:2015標準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伊利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庫及風險識別管控模型進行持續完善,獲取了更多風險防控新技術和新方法,進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效率。

除此之外,伊利還聚焦整體運營過程中的品質控制,利用過程識別與審覈,建立可視化的質量領先管理地圖,推動質量自主管理,更好的保障了產品品質。

在產品領域,2018年,伊利通過產品創新升級,“金典”“安慕希”“暢意100%”“暢輕”“Joy Day”“金領冠”“巧樂茲”與“甄稀”等重點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3%;同期,新品銷售收入佔比14.8%,較上年同期提高了5.6個百分點。

近年來,隨着消費升級趨勢,有機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伊利還以此爲契機,持續推進有機產品業務,發展良好。報告期內,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伊利有機產品零售額市佔份額居市場首位。

在渠道領域,伊利繼續積極探索新的渠道合作模式,通過大力推進電商平臺、母嬰店與便利店等渠道業務發展,在國內市場的渠道滲透能力繼續增強。凱度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公司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爲82.3%,較上年同期提升了2.2個百分點。報告期內,公司直控村級網點近60.8萬家,較上年提升了14.7%。據財報顯示,伊利公司電商業務收入較上年增長61%;同期,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在母嬰渠道,公司的零售額較上年增長32%;在便利店渠道,公司常溫液態奶業務的零售額市佔份額較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

在品牌領域,伊利升級了公司品牌形象,推出全新的“伊利”Logo和VI系統,以及與公司戰略與文化更契合的全新品牌內涵,全面打造世界級企業的品牌資產,助力伊利向“成爲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願景加速邁進。

2018年,伊利還通過物聯網、大數據與移動終端等信息技術,構建了奶源質量追溯體系和養殖技術服務平臺,實現了奶源從牧場生產、儲運到工廠接收檢驗信息的自動化,同時,也有效促進了牧場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年來,伊利還遵循產業鏈共贏原則,搭建起覆蓋乳業上下游的融資平臺,主動爲合作伙伴提供融資服務,推動了全鏈條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2018年,公司累計發放融資款約143.5億元,爲3,593家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融資服務。自2014年公司正式啓動產業鏈金融業務以來,累計發放融資款約282億元,累計服務客戶數近4,400戶。

與此同時,伊利依託奶牛學校平臺,積極整合國際優質資源,全面升級了現代牧場人才的培養模式,開發了覆蓋青貯製作、奶牛健康管理等覆蓋牧場各生產環節的網絡課程,培訓供應商達上萬人次,自2016至2018年期間,公司幫助奶農將奶牛日均單產提升了2公斤,每公斤牛奶養殖成本下降了0.4元,通過上述“一升一降”,公司爲奶農增收30多億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彙集全球優勢資源的伊利,2018年在國際化佈局上也收穫頗豐。2018年,伊利在大洋洲生產基地的“金典”新西蘭進口牛奶、“柏菲蘭”牛奶,在國內相繼上市;公司旗下“Joy Day”冰淇淋進入印尼市場;公司對泰國本土最大冰淇淋企業THE CHOMTHANA COMPANY LIMITED的收購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東南亞市場的地位。

在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眼裏,伊利未來要致力於成爲一家覆蓋多個食品品類,業務覆蓋全球市場,能與雀巢、瑪氏與達能等世界級的食品巨頭企業相媲美的全球化品牌。

過去的2018年裏,除了乳製品主業的穩健發展,伊利還開始跳出乳製品範疇,擴充產品品類。除了此前的液奶、冷飲、奶粉與酸奶事業部,伊利新構建了健康飲品及奶酪產品業務羣,全面佈局大健康產業。與此同時,伊利在過去一年,進軍飲用水行業進行了全新嘗試,彰顯了伊利“全球織網”與“品類擴張”的戰略決心。

3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8年中國常溫、低溫液態乳品及奶粉產品的整體市場(線上、線下)依然保持着很好的上升勢頭,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0.6%,其中線上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24.1%,線下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6%。同時根據行業信息顯示,目前中國國內乳品加工行業進入統計範圍的企業有587家,較上年減少24家,越來越向頭部資源集中。隨着乳製品行業市場規模的繼續增長,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將有利於伊利這樣的龍頭企業強者愈強。基於對行業發展的判斷,伊利公司也對外宣佈了2019年“900億元營業總收入,76億元利潤總額”的目標。

對於伊利在2019年的發展,行業專家與投資分析師也都紛紛表示看好。有券商表示,2019年伊利在持續的產品升級與渠道下沉下,伊利的營收及市佔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逐漸邁向千億營收目標。

隨着伊利確立了“成爲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願景,未來一方面將跳出中國本土市場的全球化戰略,另外一方面跳出乳製品領域,覆蓋更多品類的健康食品戰略,其在中長期也有望成爲全球健康食品領域的新巨頭企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