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我阿姨刊登在〈青年日报〉副刊中一篇小故事。

※故事是描述阿姨对我外公的回忆, 由于个人感触极深,于是分享给各位读者们,希望大家能喜欢。

※我阿姨笔名乃依云

◎依云

 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芝麻汤圆在沸水中翻滚,加入一大匙酒酿,一粒粒糯米迅速分散并开始与汤圆共舞。数分钟后,一碗酒酿汤圆随即上桌。这道传统美食,每年冬天总要祭几回我的五脏庙。事实上,与其说这是满足口腹之欲,不如说我是在咀嚼一段记忆。

 或许因我是家中第一个孩子,也或许因我较乖巧懂事,从小父亲就最疼爱我。父亲总是带著我参加各种朋友聚会或学校老师自强活动,因此在记录成长的照片中,尽是父亲牵著小小的我在各风景区的留影;大学联考放榜第一天,父亲甚至迫不及待地带著我骑一个多小时的机车到外地看榜单;当年负笈北上,父亲依然陪著我到学校注册、安顿住宿;在异乡求学期间,仍经常收到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的父亲的家书,虽仅是简单的提醒要吃饱穿暖等话语,但已抚慰了思乡情切的心。

 毕业后,留在台北工作的我逐渐在此落地生根,父亲心中是否藏著失落感不得而知,但每次回乡,父亲总要再三询问火车到达时刻,即使再晚,仍要亲自骑著机车到火车站接我。数天后,再骑机车送我到车站,看著我走进北上月台才返身。

 犹记得在回家的几天里,父亲总会在清晨把我轻轻唤醒,随后顶著凛冽寒风,骑机车载我到菜市场吃一碗热呼呼的酒酿芝麻汤圆。坐在简陋的桌椅上,不善言语表达的父亲与我总是静静地吃著,没有过多交谈,但我知道这是父亲表达爱的方式。多年过去了,早已不记得那家摊位的酒酿汤圆是否美味,只记得我享受著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时光荏苒,在台北成家立业三十年,当年的异乡已成另一个故乡。虽然至今仍常搭火车返乡探望父母,但九十一岁高龄、满口假牙的父亲早已无法骑乘机车接送我,也再无法咀嚼汤圆,但当年与父亲一起满足地吃酒酿芝麻汤圆的情景,却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相关文章